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建文帝的教导,宗泽深以为然。前世今生可是看了好多历史悲剧,好多大的悲剧,好像发起者的出发点还真是好的。可惜事情的最后的走向偏偏成了个大悲剧。宗泽深知自己必须要吸取教训,万万不可自以为是。
至于其它的具体事情,宗泽只是有个大致的构想,具体的还待到了地方再说。对此建文帝颇是有兴趣的道:“好,朕就等你去了地方上折子了。”
对宗泽做的这些功课,建文帝颇是满意。这陈宗泽到底心底清明,还没到地方的,要做的事情已是心中有数。
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的谈话更让建文帝满意了。两人说到了朝堂,建文帝之所以跟宗泽谈这些。正是因为宗泽是个新人,这个新鲜血液还没被朝中的既有惯例同化,因此,可能看法不同,想法更是不同。
宗泽今天是铆足了劲儿的表现。跟建文帝谈了军队改革,税法改革,土地改革,边疆贸易促成边境稳定民族和解,震慑四方等等。宗泽将现代看到的学到的思想,结合现在的实际讲了出来。
之前宗泽殿试策论里有提到过一些,但今天如此深入的谈话却是第一次。听得宗泽的构想,建文帝大家赞赏,也是心肠澎湃。前世作为皇帝他是失败的,现在,如果这陈宗泽说的构想能实现一两样的,他也可以名列千古帝王之列了。
这次谈话,君臣二人从日中说到日幕。如果说建文帝先时将宗泽看做是得意弟子,那么现在就是寄予厚望的同道中人了。宗泽还没走呢,他都已经盼着宗泽赶紧在地方上有所作为一番,让自己看到他的能力,早日将他提拔回中枢。
宗泽这次御前对话是成功的,建文帝是深深的记住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状元郎。宗泽出宫后,建文帝对袁忠吩咐道:“日后,陈宗泽的折子到了银台,让他们立马送进来。事无大小不可隐瞒。”银台就是通政司的俗称,这是管着天下奏折往来之地。
有了建文帝这句话,宗泽日后的折子再不用担心别人从中拦截的。所送折子能直接到达御前,这是多少地方官梦寐以求的。现在宗泽已经将这个特权拿到了手,他不必担心自己的政绩被埋没了。
这些宗泽当然是不知道的,不过皇上先前有说等着他上折子的,这点宗泽可是记在了心里。这也就是皇上等着看他的政绩了。这是个双刃剑,一方面,如果有政绩必然会落入皇上的眼里;一方面,如果一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皇上的观感必然降低。
宗泽虽然有诸多构想,但他毕竟没有去到实地过,说是纸上谈兵也不为过的。他现在要做的必须是要将这纸上的兵法变成实在的政令。
宗泽有点忐忑了,他又跑到陈尚书府上请教了。海宁陈家现在是无人敢小瞧宗泽的,皇上对他的荣宠大家皆是看在眼里了。宗泽现在在陈尚书府上可说是来去自如了。
陈尚书府的门房远远看到宗泽一众人来了,赶紧迎了出来,躬着身将宗泽带到了陈尚书书房。听得宗泽说明来意,看到宗泽心头忐忑的样子,陈尚书道:“宗泽你不必惶恐,也不必想太多。皇上给你兴安州这个地方,恐怕也是考量过了。兴安州年年吃广惠仓的救济粮,如果你去了,能在一两内让兴安州不再吃广惠仓的粮食,那就是政绩卓著的。”
一语点醒梦中人,宗泽恍然大悟,自己着相了。确实如此,所有惊艳的施政纲领的前提,那就让老百姓吃饱饭,做到了这点才可想其它的。宗泽悟过来之余,也有点心头滴汗,自己还没去呢,差点走入了一个极端,想的太多了,心思太急了。走的急难免会犯错的,如果是一般的小错也就罢了,最怕的就是自以为是好,但实际上却是大错。这简直是作为父母官的大忌了,警醒的宗泽站起身来,深深一礼的谢过陈尚书。
今天在君前奏对,一心惊人,心思耗费过度,也枉顾了其它。还好自己有疑虑,来请教陈尚书了。被陈尚书点醒后,宗泽心思清明了好多。
见宗泽很是受教,陈尚书心道,孺子可教也。对于愿意受教的人,教导者当然也是有谈兴的。于是,陈尚书也是不藏私的对宗泽说了几点为官之道。宗泽知道这些经验之谈是平日里求都求不到的。宗泽是感激不尽的谢过。
末了陈尚书叮咛宗泽道:“你去了兴安后,记住,一心为民即可。京中之事你不必担心,有什么我会命人送信给你的。如果时机成熟,我必想办法奏请皇上让你风光回京的。我陈氏子弟,当为天下计的。你放心去吧,切记,一心为民方是为官之道。”
宗泽拜谢辞别陈尚书回府后。又迎来了母亲跟真如的热情问候。今天几番对谈,真是元神损耗过度,宗泽狠狠的在脸上捂过几遍热手巾才感觉缓了过来。
不过,还是瘫在椅子上靠了好一会儿,才走到饭桌前吃起了饭来。一碗热汤下肚,宗泽的元气恢复了不少。见宗泽如此累,大家吃饭也不再说什么话了。
吃完饭,林淑芳本是想是让宗泽赶紧去歇息的。宗泽却是趁着这机会想着将这些事儿都说了。自从皇上下旨自己出京去兴安州任职。自己连日忙着交接,忙着四处结交说话,还没好好跟家人说的呢。
皇上圣旨可是说了,要他四月十五前必须出京的。现在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家里这些事儿也要赶紧安排好才是。
见宗泽问起这些事儿,林淑芳道:“我们还好,京中就是一片地加一个宅子的,好收拾。就是真如这边,不知道可是能安排的过来。”
真如赶紧道:“娘请放心。当日相公跟我讲过后,我就着手收拾了。京中这些,我已经托了娘家哥嫂了,这都好说。”
见家中大都已有安排,宗泽放心不少。他现在也算是这个家的根了,他在哪里,这个家就要搬在哪里。走到哪里必须先要安排好才是。
这次皇上将宗泽派到兴安州任职,陈忠运林淑芳却是不大懂这里面的弯绕。就是因为不懂,所以对宗泽调派没有担忧,有的只有高兴。
可不是高兴的么,兴安州跟金州府虽然现在隶属于不同的布政使司,但两个地儿挨的可近了,两个地儿毗邻一块儿,就在汉江的上下游的,这次他们可是能顺便回一趟老家了。
离家这么久,家中的一切也是关切不已的。当日进京时,还想着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返乡的,现在能因公顺便回乡,可不是让人高兴的。
京中诸事安排停当,拜别师长后,四月十二宗泽率家人离京。
今天是个宜出行的好日子,天公也作美,风和日丽的,正是好走路的时节。
京中一众亲朋好友悉数来送行。众人敬过践行酒,一饮而尽。宗泽还尽兴洒了一坛酒,以告天地。
践行过来,宗泽要登车离去,陈正深走过来祝愿道:“子季,为兄在京等这你早日荣归,到时我俩一醉方休。”
江松涛也祝愿道:“子季,为兄也在京城等着你早日归来。愿你此去一帆风顺。”
宗泽郑重的点点头对着二人道别。日后,每当宗泽想起这些,才惊觉当日艳阳之下的一切真是美好。
宗泽登车而去,送行的鞭炮响起。宗泽在这声声的爆竹声中去到了前路。
第201章
宗泽一行人等由京城往兴安州出发。状元郎到兴安州任职; 皇上对状元郎的恩遇也是很多都知晓的。
因此沿途的官员多有礼遇。基本上过境之处都有人前来送程仪。就是那官职比较高的没有亲自到的; 也是有遣得力家人前来相送的。
宗泽这下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了一把一封封的白银; 一匹匹的锦缎相送。难怪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些人可真是个个手头殷实。
对于别人送过来的这些程仪; 宗泽是来者不拒。这些也算是一种结交了; 乃是官场惯例。自己又不打算做那种孤臣,以便日后站在道德制高点拒绝一切来往; 好方便日后不顾情面的施行政绩。对做孤臣宗泽一向是没兴趣的。孤臣很多时候都是国家及个人的悲剧。
钱谁还嫌多的; 尤其是日后到了兴安州这个出了名的穷州,要花钱的地方不知繁几,到时将这些钱财拿出来应急; 也算是他们给兴安州做善事了。不过,宗泽是知道的,自己现在的一言一行均在众目睽睽之下。因此,宗泽收是收了,但却过段时间给建文帝去封信。报告自己得了钱财之余,也顺便将沿途的风土人情写到信里。
这天袁忠捧了封奏折递到建文帝面前。这奏折厚实的不得了; 说是信还更贴切些。建文帝还没打开呢,光看到这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