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三阿哥额头见汗,口中唏嘘,道:“是呀,这的确是个法子——这钱粮简直一环套一环,跟催命似的。茂行,得亏有你,你说,怎么办吧!”
石咏想了想,道:“为了让国库券在江南与广东两处顺利发行,我建议,由两江总督与湖广总督直接过问此事。”
十三阿哥头一点:“可以做得到!”
“而且最紧要的是,江南与广东两处,三个月之内要缴的税赋,两位总督可以下令直接截留五十万两,留在江南和广东,以备三个月之后的兑付。”石咏提出这一点要求,就是为了保证第一期国库券的顺利发行与兑付。
江南与广东虽然富庶,但是两处百姓对朝廷的戒心却更深些。这两处不在十三阿哥等人的直接控制之下,这中间环节若有一个不慎,立即能让这刚刚诞生的“国库券”信用毁于一旦。
十三阿哥听说,抬起眼,盯着石咏盯了半天,道:“地方上能够截留赋税,这还是破天荒头一回。但是为了表示朝廷对此事的支持,我这里……先准了!皇上那里,也一并交给我,由我来说服。”
十六阿哥与石咏听说,无不精神大振。十三阿哥又问:“那两处毕竟不同京里,你一人也分身乏术,无法下到地方上去亲自主持发这国库券的大事,有什么法子能确保两处一定都能筹到足够的银子吗?”
石咏想了想,转向十六阿哥,问:“十六爷,您替我想想,认识不认识来自广州的皇商,最好是开钱庄、票号之类,做与钱相关的生意的,又有些实力的。江南那里我认识一位,这事儿交给他应当没问题。广州那边,您看看能不能推举一家有子弟在京城的,我来和他们谈。”
十六阿哥好奇地问:“谈什么?”
石咏笑道:“谈包销啊,这次要让他们承销所有的国库券,若是销不出去,他们就将没销出去的那部分吃下。这个就是‘包销’了。”
作者有话要说: 1此处引用的两处雍正批语原文,都是对年羹尧说的:
…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尔用心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得到。我二人堪称古往今来君臣遇合之榜样,也足可令后世钦慕流涎矣!
…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总之,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慕流诞就是矣。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
另外再摘两条,也是对年羹尧说的:
…朕不为出色皇帝,不能酬谢尔之待肤。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
…朕此生若负了你,从开辟以来未有如朕之负心之人也。朕一切赏罚,若有一点作用笼络,将人作犬马待的心,自己亦成犬马之主矣。
雍正还有很多好玩的批语,比如雍正元年湖广总督杨宗仁向雍正帝的请安折,奏折中雍正将杨宗仁奏称“奴才”用朱笔抹去,批改“臣”字,并在旁书“称臣得体”;
批石文焯折:喜也凭你,笑也任你,气也随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恼也从你,朕从来不会心口相异。
浙江有个叫王钧的道员要捐四万两银子修筑西湖附近的建筑。雍正批示:“让他捐,他若是不捐,朕便不会轻易地放过他,他这些年做官的名声太差了,让他出钱消灾好了。”当雍正发现自己记错名姓张冠李戴后,又批:“岂有此理,朕大错了!朕错记名字,王钧做官名声好得很,误作马钟华了。惭愧,惭愧。”
是个性情中人。
第374章
石咏口中的“包销”; 是承销方式的一种,即请人代为向公众发行证券; 若是发不完; 承销方就得一口将没发完的全吃下去。
当然承销方自掏腰包买下的国库券; 也一样有利钱可以拿; 承销方也不会亏。而且作为承销方,京里多少会给一点辛苦费。但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对于这些皇商而言; 皇家所交付的信任; 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声誉,才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江南那边; 石咏头一个想到的就是薛家。如今薛蟠正在江南; 正好可以主持此事。广东那里因为有两个月的功夫,可以稍缓一步; 所以石咏拜托怡亲王庄亲王两位; 帮忙再物色一名常驻广州的皇商。
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都无异议; 并由十三阿哥代为将此事禀报雍正皇帝,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石咏自去寻薛家留在京中的掌柜。那名掌柜在京中发售国库券的时候,就已经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已经给薛蟠去了信。如今这好事竟然找上门来了; 掌柜自然是满口答应,赶紧命人快马南下,将这天大的消息送往江南薛蟠那里。薛蟠那里立即开始准备造势。
石咏则安排将早先在织金所负责发售国库券的掌柜送到江南去指点,同时在京中开始印制统一规格的国库券和记录买家的账簿; 等到薛家准备的差不多,这些必备的东西也已经运到了江南,薛家便可以开始着手发卖。
在给薛蟠的信件中,石咏特地嘱咐这位“老铁”,千万尽量将国库券销给寻常百姓,千万别几家大户自己分销全部吃下了事。他知道薛蟠的脾气,知道这位很可能怕麻烦,做得出来这种事儿,而且说实话,五十万两,三个月的周转,薛家自己一家,可能也是拿得出来的。但这第一期是个面向百姓的窗口,一个渠道,力争通过这个渠道,让百姓树立一个“国家信用”的概念,这绝对比向几家大户“借钱”来得更有意义。
这边江南与广东的事一旦安排下去,石咏又以十三阿哥的名义,知会顺天府、江南、广东等地的官员,要求严防有人借此机会,制作仿冒的国库券,冒充国家信用,骗取普通百姓的钱财,一旦发现,则严惩不贷。
十六阿哥好奇:“你怎么知道会有人仿冒?”
石咏解释说:“只要有利可图的事,就会有人去做!”
十六阿哥半信半疑,也没往下追问,岂知半个月后,当真顺天府与江南等地都有人发现有骗子制作了仿冒的假券,兜售以骗取钱财。好在地方官得力,迅速处置了,并且在城市与富庶的乡村之间巡逻,通告百姓,所有的国库券都在官府附近定点发卖,不可能有人上门兜售,请广大百姓与市民千万不要因为贪小便宜而受骗上当。
这几个措施一出,各地借这国库券行骗的现象便基本杜绝了。
没几日功夫,江南那边送信过来,说是国库券销售一空,薛家本要包销的,可是实在是没剩下什么,所以薛蟠向石咏满满的抱怨了一番,说是下回这种好事,一定得给他多留点才行。
薛家售罄了五十万两面值的国库券之后,甚至不需要通过漕运将现银运入京中,只是通过自家钱庄调度,又动用了相熟的几家钱庄在京里的头寸,三日之内,户部就收到了这笔款项,效率之高令人咋舌。十三阿哥听说这五十万两银子入库的时候,正在写字的手都抖了抖,最后轻轻地叹息了一声,说:“这样的人家确实有能耐,只是以前都没有好好用起来。”
石咏想想也是,各地的钱庄票号,一旦树立了信用之后,便能够通过各处机构网络实现头寸的调拨,绝对胜过运送真金白银,几乎已经是后世意义上的“汇兑”了。只不过具体的他都不懂,便只能附和一两声,不再提其他了。
江南这边的国库券销售成功了一回,而广东那里只要依葫芦画瓢就行,不用额外担心。石咏连轴转忙碌了好些时日,终于能放松下来,十三阿哥给他争取到了一日休沐。
这日他便抽空邀宝玉喝茶,顺便贺他乡试得中。
今年的乡试恩科,宝玉果然中了举人,算是没有白费他苦读多日,以及姜夫子指导的一片苦心。石咏见到宝玉的时候,见宝玉也没有过多欣喜,也未新添郁闷,显是心结已解,心态终于放平了。
宝玉则多谢石咏的安排,在临考前,姜夫子与石喻都帮了他很多的忙,指点了他不少需要准备的,好些事甚至是贾政夫妇都未想到的,这令宝玉极为感激,见了石咏赶紧连声道谢。
石咏赶紧摇手:“客气客气,你考举人的时候我甚至都不在京里,你再这样谢我,就太见外了。”
宝玉面上终于露出笑模样,不好意思地说:“都是石大哥的一番话,让我明白了些事。”他低头呷了一口茶,这茶楼里没有上好的冬茶,眼下这茶盅里不过是寻常二等三等的茶叶,宝玉也一样喝得有滋有味。
“石大哥,我总算是明白了,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七八,又道是‘此事古难全’,我以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