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是,自来时便这样,”蒋大娘大约也觉得很不方便,“可是我们这儿人就这样,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时就眯着,这么久都忍过来了……说实在的,还是没钱修这路,大家就一起忍着,下雨天大家刷刷鞋,也就这样了。”
  石咏听了不做声,自己在心里慢慢盘算着。
  少时他提着买来的花草,在这百花深处胡同内的泥地里来回趟了两遍,心里已经有了成算。第二日上衙之后,他便去寻了十六阿哥,将心中的设想大致说了说。
  “你倒好!”十六阿哥听说了石咏的主意,实在没忍住,“大约这天下只有你这样的人,能想得出这种主意。旁人都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你却想着……修路?”
  石咏点点头:是的,他想修路。
  十六阿哥说旁人“惶惶不可终日”也是有原因的。前些日子正月十五大朝会被康熙皇帝免了,有消息传出来说是皇上病得厉害,甚至有人在猜测这次会不会国丧未出,便再添上一百日。
  除此之外,康熙五十六年末老皇帝曾经下过“遗诏”,明言“心神忧瘁,头晕频发”,自知老之将至。一时京中猜测纷纷而起。京中诸位阿哥纷纷紧盯着宫中的动向,毕竟储位空悬,谁都不晓得万一康熙皇帝未及立储便撒手西归,这朝局会乱成什么样儿。
  可是石咏心里很淡定,知道康熙皇帝的身体会慢慢一点点恢复,而且还能再撑上个几年,他便向十六阿哥提出,想试验一下南边送来的新材料,修个路试试。
  十六阿哥当即取出京城的舆图,翻开了,按石咏所说,找到了“百花深处”。
  “这地方听着耳熟!”十六阿哥转头吩咐小田,将他内务府产业名册取来,“是了,那边有一片荒园,是三十五年查抄,没入内务府的。怎么,石咏,记起你营造司的差事了?想修园子了?”
  石咏当即将他的设想一气儿都说了出来,十六阿哥听着听着,便笑逐颜开,拍着石咏的肩膀,说:“不愧是你啊,石咏!”
  春雨渐止,兆佳氏老尚书府内,如英也命小丫头正剪了几枝开得正好的梅花,寻了个梅瓶插了。
  如玉正站在她身旁,低声道:“你怎么就不着急的?”
  如英转脸,冲姐姐抬抬嘴角,笑着说:“姐姐说说看,我有什么好着急的?”
  “百日国丧,这之后便不禁嫁娶,咱们年岁已在这儿搁着,小姨一准儿要为咱们说亲。”如玉百般打听,想探知妹妹究竟有什么对策。
  如英却不在意,她捡了一枝梅花,比了比长短,当即伸剪,将多出来的一截梅枝剪去。她将梅枝插入梅瓶,终于满意了,便笑着转过头望着如玉,说:“姐姐难道不记得了,我说过的,这事儿上头,我想为自己做一次主。不过,我说这话,你信吗?”
  如玉当然不信,片刻之后便啐了一口,说:“这个疯丫头,可见是看那些话本子闲书太多,简直魔怔了。”


第210章 
  石咏一直很喜欢胡同; 只是后世城建发展,保留下来的并不多; 原汁原味的更是少。只不过石咏做梦也没想过; 他竟然能有这机会; 亲自带人修路; 为保护一条历史街区做些贡献。
  在内务府营造司执役的工匠们也很惊讶,他们无论如何都是内务府执役的属官,一向修的是皇宫内苑; 有时去修个贝勒府贝子府都会觉得掉价。这莫名其妙地跑来什刹海旁边的一条巷子里修路……这; 不大正常啊!
  然而这桩差事却无人敢推,一来; 这是十六阿哥亲自吩咐下来的差事; 二来么,营造司的郎中石咏亲自出马; 说是要带他们试验一种“新材料”; 工匠们一向都道主官们都是天天在府署里写文书的; 难得有个“小石大人”肯与他们一起亲临现场办差,人人都觉得新鲜,因此即便心里觉得奇怪; 他们也都跟着去了。
  这边还未出正月; 石咏就带了几个人去勘察。说是修路,石咏却先指示旁人将百花深处整条街巷都测量了一遍,等比例绘制了一幅图样,胡同两边各家各户出入的地方都做了标记; 各处水井的所在也都预先标出。中间那段土路更是标记得清楚,甚至石咏命人将两边青石板比土路高出几厘几毫也全都量出来记下。
  百花深处原有的几户居民们十分惊讶。蒋大娘万万没想到那好脾气的主顾竟然还是个官儿,而且竟然主动提出替他们修路,而且还分文不取,十分惊讶,连连问石咏:“大人,您是不是向菩萨许了愿修路铺桥,才想起我们这儿的呀!”
  石咏:……
  他还真没许过这种愿,其实这次修路,选中百花深处,也是赶巧。他最主要的目的,是想测试一下沥青这种材料,看看以他对这种材料的了解,是否满足这个时空里筑路的要求。
  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盛在木桶里的沥青从城外玻璃厂运到了百花深处的胡同口,除了数个大木桶盛着的沥青之外,还有十三阿哥的玻璃厂以前用来压制平板玻璃的大碾子。
  这时天气尚未转暖,沥青还是硬硬的一块一块,根本没法儿从木桶里倒出来。可巧大杂院里有个箍桶匠,石咏便将人请出来,将木桶上箍着的铁环起下,整个木桶拆开,将里面的沥青整块儿取出来敲碎,搁在石咏他们带来的大铜锅里,底下烧火,将沥青融化。
  少时石咏看沥青化得差不多,便命人将事先准备的石子和砂子一起倒进去,然后搅拌均匀,最后铺在百花深处的土路上。
  在执行这项工作的时候,石咏与工匠们有过充分的沟通。如今工匠们都知道这大锅里熬化的黑色东西叫做“沥青”,又叫“柏油”,平日里看着黑黑的一块一块,但是遇热就软化粘稠,趁热铺在土路上,然后用碾子辊压结实,等到再凉下来,这路面就会变得平整,下雨不愁,而且耐用,用个几年都不会开裂。
  石咏在设计这筑路的方案时,在这段土路的两侧和正中间预留了好些空间,不打算铺上沥青,而是将土路面留着。一来这几天修路的时候,胡同里的居民依旧可以借这些区域进出,而来留着这些土路面,也是为了将来下雨的时候,雨水能积在这些区域,从这些位置顺利地渗入地下,从而不至于积水,雨水不会从胡同街道中灌进两旁的院子里去。
  中间铺着的沥青层,则主要考虑了轿子、车辆的宽度,尽量保证轿夫或是车辆进入胡同的时候,能踏在平整的沥青路面上。
  这天是二月二龙抬头,阳光正好。百花深处杂院里的居民们全都涌出来看这“奇景”,他们都从没见人这样修路的,竟然还带口锅。
  那边用碾子刚刚压平了一片路面,就有急不可耐的居民小心翼翼地往那黑黢黢的路面上踩了一脚:“咦,热的!”
  那人再抬脚的时候,鞋子就留在了路面上,一声大叫:“啊呀!”他着实是没想到路面竟这么粘。
  石咏无奈了,亲自过去将那鞋子捡起来,递给丢鞋子的人,同时大声说:“街坊们,这路面刚压成的时候又热又粘,但是冷下来之后就坚固耐用,少说撑个十年也不用重修的。请各位稍忍一忍,待到今晚过去,你们明早出来,家门口就是平整的好路!”
  “谢谢官爷!”胡同街坊里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
  “是啊,真得谢谢官爷给咱们修路!若是没有这些爷儿们,咱们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还不晓得要过多久!”
  这时候那个会捕鱼的货郎登时道:“蒋嫂子,我去抓两条大的花鲢来,您最会炖鱼汤,您给炖两碗鱼汤让爷儿们暖暖身子呗!”
  蒋大娘当即笑应了。
  那剃头的这时候也在旁边凑热闹,说:“官爷们差爷们,今儿是二月二,小的承各位的情给咱街坊修路,咱今儿在这剃头不要钱嘞!”
  内务府的这些工匠还真没怎么感受过这么质朴的街坊,笑着应下,一时干活儿干得更加带些劲儿。
  石咏见施工顺利,将近二十丈长度的一段土路,差不多用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全部修完,当即从袖子里摸出用于记事的小簿子,用炭笔刷刷地记下各种紧要的信息:沥青的用量、碎石与砂子的比例、沥青冷却的时间、冷却前冷却后的厚度等等。他于这一切都是门外汉,可是这并不妨碍他一点点积累,好生学着。
  石咏忙着记录,一瞥眼,忽然看见那位老妇人弓着腰,从他背后走过,望着前头新铺的柏油路面,小心翼翼地伸脚,簇新簇新的绣鞋便踏在黑漆漆、热烘烘的柏油上。
  “等等!”石咏赶紧招呼,走过去,再度将老人背起,一转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