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宦海(科举)-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程云当然知晓这个道理,也是点头道:“你所言不错,加筑河堤只能解一时之困,老夫已命各县务必疏堵结合,组织民夫挖渠引流,只是这雨势不断,怕是还得再想别的法子。”
    “顾公子可是有什么法子?”
    董睿原本也是一筹莫展,见着顾云浩如此说,即刻反应过来,忙眼珠儿一转,问道。
    “老师,学生以为,眼下还不仅是咱们淮安府水患,只怕宁阳府那边情况也是不容忽视。”顾云浩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道。
    宁阳府跟淮安府同属越省,在淮安府的西侧,亦是位于淮江之畔。
    因着淮江自西向东而流,其实宁阳府就是在淮安的上游。
    眼下越省大雨,宁阳府的情况未必就比淮安好多少,且宁阳府地势又高,若是宁阳府的堤坝一旦决口,那不仅是淮安府下游的田地遭灾,只怕整个淮安六县,全部都将没入这滚滚洪水之中。
    “宁阳府那边,巡抚大人已经下了令,务必固守河堤,加之雨水要比咱们淮安少些,想来还能坚持几日。”江程云叹了口气,说道:“眼下咱们淮安水位越来越高,河堤也一加再加,若这雨水不断,只怕挨不到后日了。”
    “老师,还是想法子引洪入湖吧。”
    听了这话,江程云不由伸出手指揉了揉眉心。
    “早在前两日,便已经开始引洪入湖了,只是眼下淮江边上的几大湖泊都已水满,此法作用已经不大。”
    “那咱们何不自己造湖。”顾云浩道。
    “造湖虽是一法子,但也得费些时日才行。”董睿叹了口气。
    江程云却是眉尖一跳,双目看向顾云浩,道:“你且细说。”
    “这几日老师在外巡督各县,学生细细询问了附近的农户,说是在咱们淮安府西南侧数里之外,有一村落,因着村子四面环山,且处于低洼,早早就遭了灾,全村的人都已经避到了府城。”
    顾云浩沉声说道:“既然有这样的天然水库,何不索性就引流而入。”
    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里还是很不好受的。
    即便这些山谷里的村子在如此大雨之下,遭遇水患,但这也只是天灾,水患若是不严重,说不定等着洪水过后,老百姓还能回去。
    而现在却是要引流而入,那么那个村子势必是要整个被淹了,今后多半也顺势成为湖泊水库。
    这也就意味着整个村子的百姓都得背井离乡,迁徙出来。
    “这倒是个办法。”
    闻言,江程云略一思索,便点头赞同道:“离淮江不远,倒是可以组织民夫挖渠引流过去,且咱们淮安府六县,类似如此四面环山的地方想来还有不少,若是皆能引流……”
    说到这里,江程云也不再说话,立即就吩咐董睿:“你且快去,就照云浩刚前的意思整理行文,派人急送各县,立即着人寻找合适的地方围湖引流。”
    “是。”
    董睿应了一声,便急急往外走。
    “回来。”江程云又想起一事,忙又道:“告知各县,务必将百姓迁徙之后,方可行事,若是有不顾百姓性命之人,本府必不轻饶。”
    “是。”
    董睿连连应下,自去往各县发送官文。
    这里顾云浩也是想到了避灾而背井离乡的百姓,便道:“老师,如果真的围山成湖,那些避祸的灾民,怕是得想法子安置才行。”
    毕竟田地遭了灾,本就是极大的损失,现在又直接围山成湖,那百姓可谓是真的流离失所了,今后的生计问题不得不考虑。
    “你所言不错,现下各地已经修了流民安置棚,可以暂时先住着。”江程云道:“只是听闻这城里粮价上涨,再过两日,这些流民怕是要饿肚子了。”
    “难道朝廷没有救济么?”
    顾云浩不由有些诧异。
    “奏本已经呈了上去,估计过两日就会有旨意下来,届时便可开仓放粮。”说到赈灾之事,江程云先是一脸愁容,而后又稍微松了口气,说道:“好在现下还未成水患,并未有多少百姓受灾。”
    他们淮安府这十多年来年年丰收,各地官仓内都堆满了粮食,赈济灾民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
    “老师,不可以现在就开仓么?”顾云浩试探地问。
    “不可。”
    江程云立即一脸严肃地道:“天下间任何事,都自有其规则,更何况朝廷大事。为官者,察百姓之愿固然重要,但更要懂大局,知取舍。”
    说到这里,江程云顿了顿,继续又道:“你所言开仓放粮,看似事情不大,不过数石粮食,但于大局而言,此例却是不能开,若是一开先例,今后必有人争先效仿,又置朝廷法度于何处?”
    闻言,顾云浩也是恍然大悟。
    看来还是自己想的太简单,看得太浅了。
    有的事情,并非是不敢为,而是不能、不可。
    失小节而取天下,舍一时而重长远,方才是为上位者应当遵循的取舍之道。
    “老师,学生倒是有一提议。”
    “讲来。”
    闻言,顾云浩便道:“这些灾民本就无辜,且现下既然预备引洪入山,势必更有许多百姓需迁徙出来,咱们占其田地为湖,虽是形势所迫,无奈之举,但也应当为其思虑今后生计才是。据学生所知,咱们华朝对于如此迁徙的百姓,仅有救济之例,并无补偿之说。”
    “恩,继续说。”江程云点了点头。
    “咱们淮安富户林立,若是能想法子,使得这些人家出银出钱,安置流民,再加以表彰,想来这些富户们还是愿意出几两银子。”
    说道这里,顾云浩顿了顿,继续道:“说来,这些富户大多田多地广,若是淮安府受了灾,他们的损失只会更大,只怕他们宁可出几两银子帮忙安置流民,也不愿看着淮江决堤吧?”
    其实话虽然是这话,但顾云浩跟江程云心里都清楚,平白让这些富户地主掏钱,人大多都是不愿意的,只是现在迫于无奈,不得不出此下策而已。
    毕竟那些山里的百姓本就遭了灾,现在又占其田地,总不能不解决别人今后的生计问题。
    “这倒是个法子。”
    虽是知晓此事会有不妥,但江程云仍是赞同地点头道:“灾民不可不顾,就让这些世家大族们出点力帮帮忙吧。”
    闻言,顾云浩看着江程云一笑,眼中皆是钦佩之意。
    他就知道老师必会赞同。
    君子畏民不畏强,为官者为多不为寡。
    他的老师绝对不是那种为了些许权贵的利益,便畏手畏脚,罔顾百姓之人。
 
第62章 第62章:顾云浩的建议捉虫

    在江程云的雷霆手段之下; 淮安六县全部开始引洪入山。
    虽然仍然降雨不停,但总算是稳住了局面,淮江的水位没有随之一涨再涨。
    此次全府自山中迁徙百姓共计五千余名,六县分别修建了流民安置棚。
    此外,江程云在府衙安排了酒席,宴请淮安府二十三家名望之族共聚,并在宴会之上提及流民安置及救济之事。
    顾云浩作为江程云唯一的弟子; 原本也是有意襄助老师,参与这次宴会。
    怎奈江程云坚持不许,最终未能参加。
    顾云浩心里明白,老师此番行事; 必然会引起诸多不满; 不让他掺和其中,实乃是对他的保护。
    毕竟这些豪门大族背后的关系盘根错节,又一向得势惯了; 如今被江程云逼着掏钱安置救济迁徙的百姓; 少不得心生不满。
    他不过是出身寒门的一个小小秀才,卷入此等漩涡之中,实在是有弊无利。
    顾云浩不知晓宴会上到底发生了何事,只知道经此一晚; 江程云筹措到了十五万两白银,外加足够的粮食。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 临川县的知县胡崇明也效仿江程云; 开始说服临川的富户出面赈济灾民。
    原本这个层面的事; 顾云浩是不晓得的,只是这两日他经常往府衙跑,偶尔听闻董睿提过一两句。
    虽然所知仍是不多,但也足够令他觉得诧异。
    毕竟在先前与胡崇明的那一次接触之中,顾云浩感觉这位胡知县极富心机,看着不太像是那种为了百姓愿意多生事端之人。
    不过有了胡崇明如此行事,临川一县的迁徙百姓也算有了着落,不必府衙再出多少银钱,也是一桩好事。
    毕竟此次临川县迁徙了近千人,若是胡崇明能筹措到足够的钱粮安置,江程云跟府衙的压力会小上很多。
    “那位胡知县倒是个懂得时机的聪明人。”
    在得知此事之时,董睿只含笑说了这一句。
    听闻这话,顾云浩也慢慢了悟过来。
    敢情这胡知县是借此来向老师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