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宦海(科举)-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着邸报盈利化,朝中便在税入跟官田之外,又多了一份收入。
    虽然不是很多,但一年上百万两的银子,也足以令元化帝颇为诧异了。
    为此,元化帝特意嘉赏余鑫,正式给邸报署定级。
    在这之后,邸报署完全从翰林院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崭新的正五品机构。
    余鑫的官职也自从五品正式擢升为正五品,手下更是配备了不少官员,专司邸报之事。
    远在安庆的顾云浩在得到消息之后,也是很为这个学弟而高兴。
    七年的时光,曾经跟在他跟季航身后‘学兄’‘学兄’喊的余鑫,也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官员了。
    眼下邸报的影响力着实不小,不仅是官员们每日必看之外,就是那些稍微有些关心时局的百姓读书人们,也是时刻通过邸报在关注着朝中的动态。
    除了邸报之外,自顾云浩离京之后,元化帝通过利用左相杜允文跟右相孙惟德缠斗,开始一步一步收拢军心。
    将顾云浩临行前的三策细细思量了一番,元化帝直接令兵部初拟了统军之策,亲自为军中将领们制定了考核擢升机制。
    最后,元化五年,朝廷正式下令,凡军中将领,亦是同文官一样,由兵部主持对其三年一考核,凡考核合格者,便能予以擢升。
    此策一出,朝中武将皆是欢喜万分。
    要知道武将晋升,大多是要靠着在战场上拼来。
    但现在华朝并无战事,这也就等于这些武将们在这些年来几乎没有擢升的希望。
    也正是因着这个缘故,军队方面的将领们方才独统一军数年,渐渐地将华朝的军队养成了自己的部队。
    也正是因着这个缘故,勋贵们方才能影响到军心。
    元化帝如今不言新政,又制定出武将们晋升的机制,给了勋贵和武将们一个上升的空间,那些勋贵和武将集团自然是没有反驳的道理。
    要知道华朝立国已经有好些年了,勋贵们养尊处优久了,勋贵子弟也很少有成器的,平日不惹事就罢了,哪里会再愿意上战场去拼杀,现在此令一出,令其能在京中全无危险的便得到擢升,又有谁人不拥戴这一政令呢。
    随着元化五年这一治军之策颁发之后,华朝军中上下并无什么反驳之声,次年,元化帝正式令兵部依着新策行事,开始对华朝军中大小将领进行考核。
    只是这一次,元化帝却好似并不着急一般,仅仅是考核将领这一事,兵部就前前后后拖拖踏踏的花了大半年。
    知道元化六年的年底,方才拿出结果上奏元化帝。
    天知道在这一年里,军中的将领和勋贵们简直是恨死兵部了。
    要知道现在武将出了考核机制,若是顺利的话,三年便可擢升一级,这样一来,对武将们而言,每一年那都是极为重要的。
    毕竟早些上了一级,也好再等三年又能更进一步。
    但兵部偏偏是拖拖拉拉,元化帝好似也并不是很上心,这可急坏了武将们。
    即便是心里着急,武将们也是不敢去埋怨元化帝,因此,兵部瞬间变成了众矢之的,每天都有武将和勋贵们上门,明里暗里埋怨兵部行事拖沓。
    面对这个情况,兵部尚书何奇骅只觉有苦难言。
    这哪里是他们兵部的缘故,分明是陛下那边不上心,甚至还私下示意让他行事从缓。
    只是何奇骅乃是元化帝一手提任之人,算是个铁杆的帝党,自然不会做出出卖君主之事,遂虽然受着众多武将跟勋贵们的嘲讽和埋怨,他也是佯装不知,埋头受了,并未多言一句。
    元化六年年底,在吊足了勋贵跟武将们胃口之后,元化帝总算是下令兵部,按着考评结果,开始为符合擢升条件的武将们拟定官职。
    此事完全甩开了吏部,直接交由兵部负责。
    一时间,武将跟勋贵们皆是欢喜不已,纷纷开始盯着兵部。
    兵部也因着元化帝此令一下,瞬间成为了朝中炙手可热的部门,全然不似之前给军队搞后勤时那么毫无存在感。
    然而这个时候,兵部尚书何奇骅更是头疼不已。
    每个符合条件的将领都想要得到一个好位置,只是武将们不同文官,行事大多较为粗犷。
    有的直接抬上银子就往他家送的,有直来直去直接问的,更有那些勋贵世家们仗着根深叶茂出言威胁。
    面对这样的情状,何奇骅哭笑不得,最后总算是赶在年前,拟定了擢升任职方案。
    武将们从日日盯着兵部,开始变成了时时仰头等着元化帝准奏盖印。
    但偏生又赶上了过年,元化帝又将此事压下了。
    心中闷闷的过了个年,武将跟勋贵们也只得盼着元化七年年初,元化帝能尽早定夺此事。
    果然,在众人的期盼中,元化帝七年二月,元化帝正式盖印,准兵部所奏按例擢升武将之事。
    在元化帝盖印之后,兵部行事极快,数日之内,便办好了所有的文书和官服。
    只是这一次的擢升,却并非都是在原军中任职,也是有不少将领被提拔到了别的军中,多得是这一支军队的统帅擢升一级,转而负责统率另一支军队。
    但这些高级将领的任职,却是都有一个特点。
    那便是新统领军队的规模要远远大于之前所统之军。
    虽然不能在原军中得到擢升,让武将跟勋贵们有些不悦,但眼见着能提升一级官阶,新统领的军队又较之前的规模大,即便是有些不满,在思量一番之后,却都还是接受了这一次的任职。
    元化七年六月底,所有将领们全数按着新定的职位到位了。
    不仅是在京中的元化帝松了口气,就是远在安庆府的顾云浩,也只觉得心中的那块大石头方才落地。
    武将集团经过这一次的任职调整,军士们面对着新任的将领,再也不会似之前那般死忠效命,兵与将之间将会出现空隙,须得好一段时间方才能重新整合在一起。
    趁着这个机会,元化帝便能利用自己安插进去的将领们慢慢的收拢军心,从而架空各军统帅。
    夺军之策,基本已经成功了!
    眼下已经乃是元化十一年。
    之前临行前的三计,如今夺军之策、控民之计都已成了,只剩下藩王……
    顾云浩皱了皱眉,只有再拿下藩王们,元化帝方才能真正的坐稳帝位,只有元化帝的帝位稳固,方才有新政的可能,季家也才有翻案的机会。
    “东翁,邸报到了。”
    这时,却见赵启手中拿了一份为拆封的纸卷进来。
    顾云浩接过那纸卷,拆开一看,不由双目含笑,神情愉悦。
    “什么事值得东翁这般高兴?”赵启笑着问道。
    “你看看。”
    顾云浩将那邸报递了过去。
    赵启笑着接了过来,打开一看,当下却是见着邸报上书:元化十一年六月,陛下祭天祭祖,夜得先皇托愿,定于年底重修皇陵。
    顾云浩抬步出了书房,看着外面蔚蓝的天空,只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等了七年,总算是等到了……
 
第197章 第197章:重返雍京(三更)

    元化十一年年底; 皇陵大修,平王跟蜀王陪同两位太妃回京。
    见着两位皇兄,元化帝亦是欢喜不已; 当下大宴群臣。
    而后不过隔了几日; 便有御史以不孝之罪弹劾两王; 言及先帝殡天之时; 两人拒不回京奔丧,是为无君无父之人。
    此言一出,朝中更是又不少文武官员附议。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元化帝与朝臣们对峙一番,最后还是抵不住文臣们的言锋辞利,下令拘禁齐王跟蜀王于京中; 送至皇陵为先皇顺德帝守陵。
    平王跟蜀王落入了瓮中; 两王世子年岁都不大; 无力掌控大局; 朝臣们都是心知肚明,经此之后,藩王势力迟早将会被元化帝所掌控。
    如今的元化帝; 早已并非当初刚刚即位那般势单力孤; 眼下已经控制了两大藩王,又通过邸报操控着民心; 更是借由统军之策一步一步掌控了军队。
    现在的元化帝; 已经是一个城府极深; 又手握大局的帝王。
    元化十二年初; 一道圣旨下到齐地安庆府,顾云浩直接连升两级,从正四品的安庆知府,摇身一变,成为了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
    顾云浩没想到元化帝动作这么快,心中疑惑不已。
    早在离京之时,他便猜想到元化帝仍是有意新政,但是却没想到,刚刚才掌控了朝局之后,元化帝就这样急招他回京。
    户部,正是新政的核心所在。
    不过眼下已经并非当初可比,即便是元化帝行事急切了些,但此事亦是大有可为,并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