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天我为帝-第6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真乃圣明之君!”

    这种压榨劳动力的行为,换在后世要被千夫所指,但在这个时代就变成了开明,且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贵族和奴隶主的子弟得到了高等的教育,又居住进更加宽敞舒适的府邸,所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少部分奴隶的自由,怎么看都是划算的买卖。

    人人有机会成吏,代表着平民也能拥有权力,对于奴隶上升的机会,自然也就不会在意。

    对于大商王室来说,这既减免了劳动支出,扩设都城的成本降到极致,还增加了凝聚力,拉拢了上层阶级,可谓一举数得。

    姜文焕看了大受启发。

    他学了一肚子兵法,对于如何操练士兵,提升战力,已是了然于心,但有一个巨大的限制——

    无论是大商,还是八百诸侯,都没有常规军队。

    打仗需要兵器粮草,各种物资,操练同理。

    在这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除非大战将起,或者王宫边境最必须的守卫,其他地方都是没有正规军队的,姜文焕学得一身本领,却是个光杆司令,他的练兵之法想要贯彻,用平民根本办不到。

    对于这点,早在朝阳山上,他就和伯邑考探讨过,考虑了不少新政,却都有不小的祸患,直到此刻。

    现在纣王陛下所为,不正是最好的变法吗?

    两人双目亮若星辰,再也不愿停留,去驿站领了马匹,往各自的封地而去。

    不过两位世子并没有发现,往来的农夫中,有数道目光交替观察,目送他们离开。

    第五卷是农家之道,和大秦世界的农家一样,得到此门传授的弟子不仅改善农利,更是最好的耳目,伯邑考和姜文焕的神情举动全部落入他们眼中,第一时间向上禀告。

    得到消息的顾承点头:“看来他们终于领会了学以致用的道理。”

    比干身为儒学先生,教导过伯邑考,对于顾承有条不紊,没有引发丝毫动荡的改制,钦佩不已,但对于诸侯的发展还是有所担忧:“陛下,恐怕姜桓楚和姬昌不会任由两子施为,只会取其利用之!”

    顾承笑笑:“当进步的萌芽诞生,星星之火开始燎原,食古不化的阻碍,只会被大势所淘汰。”

    他看向立于另一侧的商容:“备战如何?”

    首相商容答道:“陛下,闻太师和武成王,已聚集十万大军于边境!”

    “很好!”

    顾承缓缓起身:“东伐九夷,扩我疆土,让天下诸侯看一看,跟不上变化的下场!”

    。更新最快网址:

第十四章 王者之师(求订阅!)() 
东鲁。

    作为春秋时期开化最早,文明独先的鲁国前身,近百年来,它几乎是天下最强的诸侯之国。

    哪怕西岐后来居上,但相比起底蕴,还是略逊东鲁一筹。

    东伯侯姜桓楚立于高达十丈的雄伟城墙上,眺望远方的狼烟,缓缓地道:“焕儿,你觉得此次东伐九夷,大商能击败这数百年来一直纠缠的宿敌吗?”

    姜文焕刚刚归家,就被拉来,还有些风尘仆仆,但精神上却很振奋,听到父亲询问,斩钉截铁地道:“我大商必胜!”

    姜桓楚默然片刻,又问道:“武成王统兵十万,虽未倾国之力,却已是影响国运的大战,陛下勇武过人,被那东夷祭司预示为灭族者,为何不御驾亲征呢?”

    姜文焕也有些奇怪,换成是他,登基未久,传道改制,国力蒸蒸日上,正是示威四方之际,确实应该御驾亲征,一举覆灭东夷。

    不过他也是上过一些儒家课程的,回答道:“陛下贵为天子,以江山社稷为重,怎可轻言亲征?”

    姜桓楚颔首道:“是啊,陛下坐镇朝歌,一心改制,即便有些许反复,也难以动摇国本,当真是一代明君!”

    知子莫若父,反之同理,姜文焕知道姜桓楚这名为赞叹的话语中,含着许多担忧。

    他身为世子,几乎注定了是未来的东伯侯,何尝希望看到自己的诸侯国被吞并,顺势将改制之法,细细讲出。

    他这个版本是经过一路上深思熟虑得来的,虽然受限于见识,不少方面有些粗糙,但大致的体系已有。

    姜文焕坚信,按照这样改制变法,东鲁的实力绝对有质的腾飞,到那时即便陛下想要对东鲁动武,也要三思了。

    当然,姜文焕没有犯上作乱之心,且不说姐姐姜氏很得宠爱,传授之恩亦不敢忘,他会对大商敬忠,所要求的,就是东鲁的统治格局不变。

    这也是上层阶级保证权势的一贯思路。

    姜桓楚欣慰地看着自己成熟了太多的儿子,对于所谓变法却是不置可否,待得姜文焕问得急了,才淡淡地转过头,回望东方:“且看这一战,胜败如何吧!”

    ……

    ……

    八千步兵,三百乘战车,大商军队分左中右三翼,缓缓向东夷之地逼近。

    身披金甲,蚕眉美髯的黄飞虎,端坐在五色神牛之上,看着远方绵延群山下,空空如也的部落,微微皱眉。

    东夷举族果然逃跑了。

    对于大商来说,朝歌就在那里,逃跑是不存在的概念,但对于东夷而说,他们是以村落部落形式存在的,真的要跑,是能够转移进深山老林。

    事实上昔日的九黎残部,就是靠这种手段,躲避了轩辕圣皇的搜查,苟延残喘了下来,后来休养生息,重新走出大山。

    三年前大祭司亡,首领羿便有了心理准备,数月前黄飞虎大军一经调动,九夷各部立刻撤离,往山中祖庭而去。

    当然,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毕竟从昔日出山到现在,东夷的人口翻了何止十倍,那时人少时可以生活在祖庭,现在回去必然是住不下的,山间的瘴气更不是寻常体质能够承受,不知道多少妇孺要死于其中。

    但同样的,大商十万大军的粮草消耗,不会比东夷负担要轻上多少,两者对峙下去,吃亏的还是大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古今同理。

    黄飞虎亦学得兵家之道,对于其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言,深以为然。

    大商与东夷相持数百年,正是因为屡屡无法取得关键性的大胜,士气衰竭,才会无功而返。

    他绝不会重蹈覆辙。

    “王者之师,全军推进!”

    就在商朝大军坚定不移地前进之际,山林之中,一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早已观察许久。

    这对眼睛属于“羿”!

    东夷的族长!

    第一神射手!

    黄飞虎万万也想不到,身为一族之长,不仅身先士卒,羿干脆充当起了斥候,只为收集商军的情报。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原本大商和东夷是冤家对头,老熟悉了,但自从顾承登基后,改变日新月异,在羿的眼中,如今的商军已经变得陌生。

    强大到陌生!

    以前商朝也有大肆用兵,甚至举国之力的时候,可由于军队的不规范化,投入的再多也仅仅是数量庞大,相比起后世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的精兵,行军松散,阵形扭曲,妥妥的乌合之众。

    所以东夷人充分利用善射的优势,施展游斗战术。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大商军队往往率先受箭雨袭击,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架马车或奔跑着冲杀过来,要短兵相接时,东夷射手又早一步撤离。

    如果在一望无际的平野上,双方正面交锋,那十个东夷也败了,但偏偏这样的敌进我退,敌退我扰,让大商军队整体实力再强,也无法打到实处,不断被消耗蚕食,每次顶多只能毁去一两个村落,就不得不退走,伤亡基本是数倍于东夷。

    可羿知道,这次这个战术行不通了。

    因为商人的士兵精气神焕然一新,阵形整齐,推进看似缓慢,实则稳健至极,众人一心,根本不是小股部队能够撼动的。

    他毫不怀疑,只要东夷军队一现身,就会被对方吃掉,甚至沦为一面倒的屠杀。

    “纣王为何没来!”

    更令他愤怒的是,商帝仅仅派出了武成王黄飞虎,根本没有御驾亲征的意思。

    这个年代御驾亲征其实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远没有后世不到国家存亡之际,天子不能擅动的娇贵。

    帝乙就与东夷和犬戎都打过仗,按理来说,纣王为皇子时受大祭司暗算,登基后更应一雪前耻,迫不及待地亲征才对,竟然根本不为所动。

    “纣王不至,就只能刺杀黄飞虎,才有一线生机!”

    羿面色沉凝,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