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弃少-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延裕看着此人缓缓说道:“这位仁兄应该知道谣言猛于虎也,对于那些谣言,我是不会相信的,所谓清者自清,何须在乎呢?”

    那青年点了点头说道:“足下说的有些道理,在下佩服。”

    看着这青年彬彬有礼的样子,延裕当即拱手说道:“这位仁兄如果没事,要不进来喝杯小酒吧。”

    那青年对于延裕的邀请,自然是有些受宠若惊的,当即拱手说道:“在下今日是慕名而来,能与大隋朝第一才子喝酒,是杜某的荣幸,不过杜某还要在这里等一个人,不然,一会儿在下便来叨扰一二。”

    延裕笑了笑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在这里等候便是。”

    看着那青年离开之后,延裕心里暗暗想到,看着青年身着衣物,应该也是小资之家,不过就是不知道此人是谁,如果是个名人那就好了。

    时间过去一个时辰后,那青年带着与自己一般大小的人便走了过来,瞧见延裕坐在酒楼,两人微微行了一礼,只听先前那青年说道:“在下京兆杜陵人氏杜如晦见过仁兄。”

    另一个青年谦谦有礼的行了一礼说道:“在下齐州房玄龄见过仁兄。”

    这两人各自介绍完自己之后,延裕心里一惊,这简直太震惊了,没想到眼前这两个平凡的再也不能平凡的青年,竟然是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房谋杜断,这如何不让延裕感到震惊呢?真是不清楚两人一个是京兆人士,一个是齐州人士,怎么会相遇在一起呢?

    邀请两人坐下来之后,看着延裕沉思的瞬间,杜如晦缓缓说道:“在下与房兄是国子监同窗,房兄因为家里路途遥远,因此没有回去,为了陪伴他,在下也就没有回家。”

    随着杜如晦的这番解释。延裕才明白两个人竟然是同窗,只是这和历史上两人的出路可是截然不同呀,不过延裕也不好意思提出自己的疑问。

    没等延裕说话,杜如晦看着房梁上悬挂的对联,一边看着一边说道:“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房玄龄看了一眼说道:“这样的对联,可以说是从来都没有见过,不知道延裕兄是从哪里想来的。”

    延裕哈哈笑着说道:“我们三人年纪大约差不多,就不要兄来弟去的了,不如直接喊名字如何。”

    杜如晦笑了笑说道:“呵呵,没想到延裕当真是爽快之人。”

    延裕看着房玄龄说道:“其实对于对联一道,在下也没有过多的深入,不过就是想一出是一出,而且做对联和写诗其实是一样的,没有感悟的话,无论如何是写不出来的。”

    杜如晦与房玄龄点了点头,紧接着杜如晦便问道:“只是不知道这个对联到底有没有下联,我听人说这三副对联都是绝对,肯定没有下联的。”

    延裕笑了笑说道:“只要有上联,那肯定会有下联。只不过世人给自己想不出下联,找个借口罢了”

    房玄龄一听当即说道:“不知,可否请延裕赐教一二。”

    延裕呵呵笑着说道:“这有什么不可的。”

    延裕理了理自己的情绪,看着自己亲手写出来的这幅对联,当即说道:“两位可听好了,这副下联其实很简单,十寺九僧藏八卷轴谨遵七戒六道五律却惜无四三二徒一筹莫展。”

第52章 边关烽火() 
随着延裕将这副对联的下联读出来之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两人当即震惊的拍手,没想到这幅让长安城众多才子困扰了许久的下联,在这一瞬间大白于天下。

    杜如晦激动的说道:“原本以为这幅对联没有下联,没想到今日听了之后,才发觉不是没有下联,而是我等给自己才疏学浅找出来的一个理由罢了。”

    延裕微微笑了笑说道:“其实对联这种事情,不过是增加些喝酒时的雅兴而已,并不能考究一个人的才学,有些人诗词俱佳,但是不一定通晓周礼,就像我这样,对于儒家那一套,可是定点不懂啊。”

    闻听延裕这般说道自己,房玄龄尴尬的一笑说道:“要是你这般说自己,恐怕我二人非得找个地缝钻下去不可了。”

    闻听此话三人顿时都哈哈笑了起来,杜如晦看着延裕说道:“今日能结识大隋朝第一才子当真是我们两人的荣幸呀,来满饮此杯。”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古人诚不欺我。

    三人坐在一起边喝边聊,越聊越投机竟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直到最后,延裕赫然邀请两人今夜住宿在如意酒楼,杜如晦与房玄龄对于延裕的邀请,自然是欣然同意。

    三人竟然聊了一个通宵,这就好像当初三国时期刘备,张飞与关羽那种样子,深夜十分,杜如晦已经喝的是伶仃大醉,醉眼朦胧的看着延裕说道:“在下能与大隋朝第一才子相识,可谓是极其不容易的。”

    延裕笑了笑说道:“在不要说什么才子不才子的了,要我说你们两人那才是真正的才高八斗呢。”

    房玄龄摆了摆手说道:“延裕兄说错了,我们两人这算什么呢,比起你差远了。”

    杜如晦点了点头说道:“说的不错,我们两人是不如延裕兄你的。”

    延裕不由得苦笑起来说道:“两位贤弟切莫在这般说了,以后你们没事就可以来此与我喝酒聊天,我们兄弟谈天说地彼此增长学问也就是了。”

    两人闻听此话,当即有些激动的回了一礼,不一会儿三人便沉沉睡去,此处不表。

    第二天杜如晦与房玄龄两人在如意酒楼用过早饭之后,便不舍的回去了国子监,三人约好以后在讨论诗词歌赋。

    春节期间,众多外国使节络绎不绝的来到了长安城向隋帝杨坚送礼朝贺,西突厥,高句骊,百济,新罗,吐蕃,等番邦异族,来的人却是不少,送的贺礼自然也是不少,泱泱大隋朝以她独有的威风征服了这些外族。

    开皇十六年,正月初六。

    这一天延裕刚刚走上朱雀大街,准备去往鱼俱罗府上继续修炼刀法,刚过朱雀大街,只听一阵哒哒的马蹄声快速的传来,骑马之人手执书信一边策马扬鞭,一边大声呼喊:“边关急报,边关急报,闲杂人等速速离开。”

    只看见这人骑马狂奔过去之后,后面紧跟过来,几名身着番邦外族衣物的汉子,匆匆驾马使了过去,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几人身上还带着伤。

    瞧见这几个人使了过去,身旁有人小声说道:“前面那人不是突厥突利可汗吗?怎么看着好像受伤了。”

    身旁另一位商人模样的中年人,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有所不知,东突厥都蓝可汗早就看突利不顺眼了,年初都蓝可汗已经与西突厥达头可汗达成一致,共同派兵灭了突利,我估计这下东西突厥,肯定会派兵进犯中原的。”

    闻听此话,延裕当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历史上都蓝可汗身为西突厥大可汗,多次请求娶隋朝公主,可是杨坚以“离强而扶弱”为计,反而将宗室之女封为安义公主嫁给了突利可汗。

    闻听这个消息的都蓝可汗自然是心存怨恨,自己身为西突厥大可汗,求娶公主不成,而自己的手下的小可汗却轻而易举的娶了隋朝公主,杨坚这一举动,无疑使都蓝可汗颜面扫地。

    从这个时候开始,都蓝可汗再也不对隋朝进行朝贺,而且经常派兵进犯隋朝边境,这一次西突厥都蓝可汗部年初遭受了瘟疫,死去了不少牛羊,部落里的百姓们,没有了过冬的食物,因此才放纵部下南下掠夺中原粮食和财物。尝到了甜头的都蓝可汗,这才决定于达头可汗进行合作,共同消灭突利可汗,准备大举进犯大隋朝。

    延裕一边走,一边暗暗想到,看来朝廷这次肯定要对西突厥用兵了,只不过一旦对东突厥用兵的话,西突厥达头肯定也会出兵的,如果西突厥出兵,就不知道百济,高句丽等国是否也会联合起来用兵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大隋朝就要面临到处作战的地步了,只是不知道高句骊等国是否会轻易的选择和大隋朝结怨,只是按照历史的轨迹来看,这次对突厥作战好像是以隋朝胜利终结的。撇开这些乱纷纷的思绪,延裕快步的来到了鱼俱罗府上。

    皇宫中,杨坚大为吃惊的看着跪在地上的突利可汗,瞪着眼睛劈头盖脸说道:“你给朕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突利哭丧着脸,悲伤的说道:“启奏天可汗,自从陛下将安义公主嫁给臣下之后,都蓝可汗怀恨在心,多次以丢失牛羊等理由,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