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兵夺鼎-第7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苑中还有上百个拥有各地作战经验的将官作为教习,他们大多是饱经战事的高级将领,因身体或衰老不能继续领兵,燕北在这个地方安置他们,继续为赵国效力。

    所以赵国的人们常说文有太学、武有赵苑。

    管亥点头称是,随后笑道:“驴骡上战场不是什么新东西,将士们都会用。步卒用它们拉车运筹辎重,一营三百头驴,走官道日行七十里、野路日行四十里;一营三百头驴、三百架驴车,走官道日行百里、走野道日行六十七里;但驴车便需要军中再添三五个匠人,多带些车轴车轮放于车上,以备不时之需。不过这对骑兵而言,倒是有些慢了。”

    就眼下国力而言,所有步卒配备战马乃至劣马,是不可能的。何况步卒配备代步的战马虽然能增加行军速度,但对战力未必能有所增加,反而辎重压力成倍增加。也只有这种时候,驴子才能显出好处,它们吃的糙,不像战马那么难养活。养一匹战马的辎重能多养两个步卒,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骑兵能够顶得上三个步卒,但燕氏显然已经不是需要武装出一营或者两营骑兵的问题。

    他们要考虑的,是在天下几十万军队中战时征发十万民夫还是征发三万民夫与三万驴子之间取舍。

    毫无疑问,就管亥所言,驴子对战争后勤极为有效,燕北自然大喜过望。

    “带孤去看,驴与驴车。”

    管亥点头应诺,不多时便叫人将驴车与驮驴带来。驴车在燕北眼中平平无奇,不过是在驴子身上架着马车、牛车所用的车架,车身不大,装有双轮。车上备有绳索与木栏,前面有三个空位,可供左右两个弓弩手与中间的御手乘坐,后面还留有放些许杂物的位置。

    管亥为燕北讲解道:“一架驴车便是一伍军士,车上三人为御手、左伍长持弩、右弓手持弓,车下左矛手、右戈手护卫车仗,驴右侧则有一旗手,共六人。车后可存四百斤重物,足矣备一伍军士旬月吃食与铺盖箭矢。”

    (注:四百是汉斤,合一百公斤)

    “这不够吧?驴载重不过千斤有余,三个军士带着兵甲,车上装不下什么东西了。”燕北是亲自试过驴车的,对管亥的说辞并不满意,道:“让伍长下来,与其余军卒轮流御车、轮流担任弓手,否则车行不出多远。”

    管亥脸上讪讪,燕北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方才他的话也只是希望讨好燕北罢了,道:“大王明鉴,行军路上确有军士行进拖沓扰乱阵形,属下还未想出办法,大王便想出来了。”

    “少说这些没用的,驴呢,这两个筐子能装多少东西?”燕北将目光转向驴子,这头驴的背上正中间装着像马鞍般的物件,但却并非为了供人乘骑,两侧有两个木筐,外面还用编制篓罩着,最后由皮革在驴背与驴腹捆绑相连,加固稳定,里面看上去能乘不少东西。燕北用手试了试,道:“还挺结实!”

    “回大王,驴同样也是供给一伍军士,两侧可分置四百斤不坏,同样是置放箭矢、盾牌、甲胄所用,这是为重步兵准备的。使他们可穿着皮甲长途行军,待抵达战场近畿便于隐蔽,穿着铠衣便可投入战场。同时也可用于骑兵、辎重队、民夫、弓弩伍。”管亥笑着拍拍驴颈,道:“一营当中三百头驴子与三百架驴车,便可保证步兵可长途日行百里,哪怕不补充辎重也能一气从邯郸杀到蓟县……属下擅自试过,只要驴车上多备些长矛与木架,便可在临阵中快速将驮车首尾相连,组成车阵,据守以对抗骑兵。如果一营兵中再配两队斥候骑,在北方便万无一失。”

    燕北缓缓颔首,这一次对管亥的话还算满意。六千头驴来武装三万人的军队,自备补给快速行军,长途抢占并封锁要道,代价只是微乎其微的粮草与车架消耗,这很不错。

    正当此时,赵苑的武士来报,甄尧来了。

    “让他去插箭岭等着,孤稍后便至!”

二百零六章 十七亩地() 
    插箭岭上郁郁葱葱,山道间修着雕饰成匈奴人形状的石柱,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匈奴人抬手举着灯盏。每当天色将暗,便有赵王宫中的巡行武士从山道经过,补填鲸油点燃沿途灯盏。

    这个地方不能暗,毕竟脚下不知哪个山头便有将军墓、校尉墓,对常人尤其赵王宫内的婢女而言还是很吓人的,但燕北例外……赵王喜欢插箭岭能瞭望四方,特意命人在岭上修建亭台。

    只是这倒是苦了前来赵苑告知军情、政事、密令的使者们,每次至此来寻赵王都要先爬上四百多级石阶,走过三里多山路,才能登上解剑亭。

    自然,也苦了甄尧。

    “如何,此处风景还不错吧?”

    看着喘成死狗的小舅子,燕北这样调侃着,扶着亭栏道:“你也不是没过过苦日子,当年从中山一路走到幽州,怎么身子这么不中用。”

    “赵王殿下是戎马倥偬的大王,小弟不过是在羽翼之下混吃等死的辑校寺监。”甄尧见左右无人,说话便放得开些,靠着栏杆喘了好一通大气,才自嘲地笑道:“哪儿能姐夫比。”

    燕北莞尔,看着甄尧笑了两声,这才正色道:“将你找来是要问你正事……辑校寺监事可不是混吃等死的官职,我问你,辑校寺对各州郡县乡里的情况,了解多少?”

    “容我想想。”见燕北正色,甄尧也不敢再随意,正襟危坐在侧边拱手道:“冀州、幽州、骊州、并州、司州,所掌权者身边皆有寺众郎专事,一名在籍寺众郎身边少则三人、多则十数不在籍的寺众郎辅佐,譬如并州牧马腾的侍妾与随行武士;骊州别驾种辑的药匠;司隶校尉沮授的马夫……他们都是辑校寺的人,他们宅中起火或中毒身亡,都只是大王一句话的事情。兖州、青州、徐州、豫州、凉州,还有汉中郡,这些州郡长官身边则也有寺众郎,不过大体上要稍少,他们的每日起居,皆有专人记录,不过若想害了性命,却要稍事筹划。”

    “至于细致到县,也一样有专人,除了专事县中长吏的寺众郎,还有各县的走卒贩夫,与辑校寺也多有理不清的关系。但大王若说乡里……皇权不下县啊大王。金银财秣能让马夫背叛自己侍奉的长吏,能让奴仆背叛自己侍奉的主家,却不能让孩儿背叛耶耶,女儿背叛阿翁。何况为国家背叛主家的人,小弟尚且敢用,可为钱财背叛宗族的人,哪怕是姐夫恐怕也是不敢用的吧?”

    燕北听到这些,并未明显地愤怒,更是感到深深地无力。在过去掌握权柄的是士人,士人之下是豪族控制郡县,豪族之下则是宗族自治乡里。宗族希望自己成为豪族,向豪族靠拢;豪族希望自己成为士人,向士人靠拢;士人希望自己管理朝廷,向朝廷靠拢。

    一切井然有序。

    现在北方依然有士人,但士人掌控不了朝廷,燕氏虽掌握朝廷却也仅仅手握军功贵族,至于豪强?被燕氏夺取晋身之资的他们充满迷茫,既无反抗燕氏的能力又没有成为士人的渠道,大多在飘零的乱世保全性命而关门闭户,余下一些有进取心的则投身燕氏。

    乡里,却还是那样。

    军功贵族握着刀子,但刀兵只能让人死掉,却不能让人屈服。屈服,这个词从来是用在懦夫身上却并非能用在男儿身上。汉风猎猎,赤旗飘扬之下满地尽是死不知悔的男儿。用刀子去逼他们,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老百姓唱着发如韭头似鸡的曲调,攥着剪复生割复鸣的志向与赵国撞个玉石俱焚。

    他见识过最疯狂的场面,前天还在田间地头扛着锄头操持农忙的憨厚民夫,转眼投身战场攥着木杆赤膊冲向矛头,虽死无悔。

    百姓喜随大流,又禁不住蛊惑,偏偏世间从不缺少乐于蛊惑百姓的人。饱经战乱的人想要的只是安定,可享受安定的人却希望混乱,以从中博取到更多……这总是一把糊涂账。

    “田策,我想问的是田策。”燕北摇摇头,望着郁郁葱葱的山下赵苑兵马连营列阵而行,叹出口气,道:“今日宫中田丰来了,与我说修陵寝的事,要征发徭役。他认为征徭役是件好事,可以把各州郡县那些无田可耕又游手好闲的青年打发去修造陵寝,以避免他们为祸一方。我从他的话里听出,如今赵国仍旧还有没有田地的百姓,很多……田策都行了多少年!”

    田策,田策是荀悦任幽州别驾的时候弄出来的,那时候他刚入主幽州,甚至还未发兵南下冀州。如今转眼十年过去了,他一直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