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兵夺鼎-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骁牙成军二月,正常情况兵员是很难达到这种素质的,只不过燕北的军队并非新军,而是从各个郡县提出最骁勇善战的精锐,虽然现在还无法达到精锐兵马以一当十的战斗力,但在军士的身体素质与装备上,燕北有信心与整个天下最尖端的武力一争高下。

    这已经超越了常规军士的配置了,在东汉王朝已经显露出颓态的如今,汉军仍旧维持着精兵政策。因而这支军队还尚未显露出太大的特别。但燕北不知道的在不久的将来,皇权旁落,各地兵马蜂起,经历最早的权力争夺之后各地军阀能够募集到更多的兵员,却也很难拿出足够的甲兵来装备他们。

    到那个时候,骁牙军这支在如今就显示出绝对豪华的武力,又会给世人带来多大的震惊呢?

    招呼魏攸落座,燕北这才问道:“敢问魏兄,幽州刘公派您前来见我,那是否也同时向峭王苏仆延、乌桓王丘力居等人派遣使者,宽恕他们的罪责?”

    问到这种事情,魏攸有些尴尬,不过这种表情只是一闪而逝,旋即正色道:“不错,刘公已经派出鲜于辅、鲜于银兄弟分别拜会苏仆延与丘力居,让他们罢兵回到属地了。”

    不待魏攸再说什么,燕北便闭上眼睛长出了口气,摇头说道:“依照乌桓人的德行,他们在汉地一番掠夺早够乌桓数年之用,只怕使者一说,他们便马不停蹄地一路北上,张公与张举只怕是拦都拦不住,没了乌桓人的拱卫,就凭他们那几千兵马,恐怕朝廷兵马一来便要将他们击败了!”

    “燕将军所言极是。”

    燕北起身指着丛台之下的操练的兵马再度问道:“魏兄遍观燕某之兵,如何?”

    “燕将军寻常之兵,足矣与汉军老卒相提并论,若是丛台之内精兵可过一万,恐怕击败十万乌桓人也并非难事。”

    当魏攸见到燕北的骁牙军,内心自然是有一番计较的,这样的两千人,足矣在狭路相逢的战场上击溃乌桓兵一万!

    “吾欲将这支兵马送与刘公拱卫蓟县,连同燕某麾下万众,各个将领,全部送与刘公。”燕北咬了咬牙,有些发狠地说道:“燕北纵横幽冀一年有余,就落下这么点家底,愿全赠与刘公,唯独所求便是刘公在来年春天接纳我部兵马入幽州,无论是驱使他们征战也好,让他们解甲归田也罢,愿刘公能妥善安置他们便是。”

    “中山张公于燕某有恩,即便他必然落败,即便乌桓人见利忘义,燕某却不能眼睁睁看着张公落个兵败身死的局面。燕某这辈子活得虽少,却也因缘际会纵横冀州三百余日,攻城夺地,募好男儿于麾下而战,攻陷城池二十有余,击溃敌军数万有奇,虽非豪杰,亦可留名于世,但凭名号护佑一郡一县,死不足惜!”

    “然麾下儿郎为某卖命,吾决不可误了他人性命。燕某为辽东人,听过刘公之贤名,如能将他们托付于刘公之手,不求富贵但求下半生无灾无祸,燕某来日于九泉之下亦能瞑目。还望魏兄回还蓟县时,能将在下之愿望如实转述刘公,至于是否全在刘公定夺,若有来世,便投刘公门下为一犬,亦愿报效刘公恩德!”

    “这……难道燕将军还要为叛军而战?”魏攸听出燕北言语中已萌生死志,不禁大急道:“燕将军,那叛贼必然落败,实不相瞒,在下出发之时,朝廷已派遣中郎将孟益领军愈万出征渔阳,都督公孙瓒亦领军三千骑从攻,您又何必在此时北上误了性命!”

    说来也有意思,魏攸开始听到燕北想要率万众投入刘虞门下时,尚有不愿。但此时此刻得知燕北从一开始便只是想要为手下这万余兵马谋划,自己早已做出只身北上的打算,却又替刘虞感到可惜。

    燕北不说才华横溢,但观其领兵练兵,甚至人品上都丝毫不差于幽州的那些从事,而在用兵练兵一道上的成就在魏攸看来并不弱于都督公孙瓒丝毫。

    这样的人,若能安心在刘虞麾下做事,未尝不是一件美谈。

    “魏兄不必多说,燕某虽不懂大义,不是英雄,但也明白何为言必信,何为行必果。往日里吾与张公曾有龌龊,张公却不挂怀,甚至仍旧以燕某为将,只求燕某不负于他。此等恩等,同于再造。若无张公,又何来如今威风赫赫之燕北?燕某虽无助张公破敌之勇,然与张公君臣一场,为其效死之事,还是可做的!”

    魏攸抿了抿嘴,张开口却最终没再说出什么,只是起身走到一旁,缓缓躬身下拜,面容严肃地说道:“在下回还蓟县之时,定然将壮士之心全盘托于刘公,必为壮士说项。然以刘公之仁厚,壮士不必担心,无论事成与否,都会善待你的部下!”

    燕北重重点头,这才起身说道:“多谢了!”

    正事言罢,燕北这才招呼从人置办酒席于丛台之上,看到魏攸面容仍旧有些不忍,笑着宽慰他道:“您不必在意这件事情,只要到时能将燕某的意愿如实告知刘公便可以了。刘公所求为边郡安定、百姓所求为躲避战祸、张公所求起兵出口恶气、燕某所求也不过是成仁之心罢了。”

    “如果这件事能做成,则是各人所求均能得之,皆大欢喜又有何乐不为呢?”

    魏攸摇头苦笑,再度对燕北下摆道:“我曾以为这种气度只有名门冠族的子嗣才能培养的出来,却不想今日竟在这武灵丛台见到,您是如先汉时田横般的人物,若您的部下知道您有如此气度,哪儿会不为您效死。魏某自叹不如您啊!既然您有所求,魏某也不好相劝,若您真的死于北方,魏某自会为您收尸,年年祭拜不断香火。”

    “哈哈哈!如此甚好,燕某在地上时二十年间凭两手打出如今局面,方可吃饱穿暖,若到了地下还能有人年年祭拜,大丈夫如此夫复何求?”

    燕北与麹义上一次在丛台之上不算相谈甚欢,但这一次与魏攸在此地虽然不过认识一日,却好似结识数年的知己好友一般,觥筹交错让人只恨生不逢时。

    任何时代,任何时期,人品总是人们相交的先决条件。在魏攸看来,燕北在张纯得势时与其产生恩怨,却在其失势时鼎力相助甚至不惜拼上性命,足可称之为高义。

    越是敬佩燕北,便越不愿让他只身赴死。这样的男人应该活着,活在拱卫他的朋友中间。

    魏攸更希望他能真的活下来,效忠刘虞。对待德行不足的张纯燕北尚能如此,若是德高望重的刘虞能与之交心,至少幽州之地便可再加上一道保险,有这样一个挽大厦之将倾的人物留在幽州,足矣庇佑幽州数十万百姓啊!

第61章 不告而别() 
魏攸走了,因为在他抵达邯郸的第三日,北方来自张纯的使者也到了。

    很明显,张纯已经察觉乌桓人不可重用,若将生存的希望放在那些见利忘义的异族身上,只怕他也活不了多久,南边的燕北部便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张举在渔阳的兵马已经败了,与朝廷的中郎将僵持半月有余的张举在夜里被公孙瓒所率领的白马义从所败,一路向西奔逃,朝廷平叛兵马一路追击下节节溃败,此时已经撤到范阳郡,眼看着便要撤出幽州了。

    两边使者虽然一个前脚来一个后脚至,但对燕北的部下众将而言都一样,就像张纯对待燕北有大恩一样,燕北对他们一样也是改变人生的恩德。他们不听刘虞的,也不听张纯的,他们只听燕北的!

    燕北对张纯的求援不置可否,只是简单交代了部下些许事情,旋即便进入属于自己的筹备之中。

    就在张纯使者到来的第五天夜里,燕北独自一人跨骏马持环刀,背着简单的小行囊离开了邯郸城,自北门而出一路面北而走。没有人知道燕北离开时究竟有没有回头看看这座让他费尽心机攻下的城池,也没人知道他离开时究竟是什么心思。

    人们只知道,在燕北离开的第二天,各地镇守的燕北心腹们纷纷收到燕北的亲笔书信,要他们前往邯郸城一叙。而当他们火急火燎地赶到邯郸时却并未见到燕北被人,只有孙轻一脸苦相地对他们摊开自己的书信。

    燕北留给孙轻的书信上字数很多,言明了燕北既想全了众人兄弟一场的义,也要全与张纯君臣一场的忠,于是只身北上。并在信件中陈述了他留下的后手。

    信上说明了在他了解中各个兄弟的才能如何,也很清楚地表明了他已经与幽州达成共识,希望他们在高览、麹义、沮授的带领下不要参与北边的战争,一路前往幽州。

    无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