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如果明年的粮食真像沮授所说能够充实辽东仓储百万石,燕北十分乐意再募出一万、两万的兵员,到那时候辽东便能真正雄立东州,整个北方谁也不能比拟!
不过在此之前,燕北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是要与众亲信商讨,他将书简推到一旁,对众人说道:“高句丽的王义,这几日给我送了一封信作为我召他回来过年的回应。他的确要回来,却不单单自己。他在高句丽做得不错,如今已成为高句丽王长子拔奇的亲信……而我们开学馆的消息也已经传至高句丽,他们的大王想要派遣长子拔奇进入学馆学习汉学,诸君以为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辽东不过一郡而已,如今竟要连鸿胪寺的职权都代为行使了?
“高句丽、扶余等地,虽为东夷,却为我汉数年交兵,时战时和。属下曾听闻高句丽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沮授缓缓说道:“遣王子进学无妨,但将军却不得不防备其居心。”
“沮君说的有道理,我也认为高句丽是很厉害的邻居,虽不能与我汉相比,却已能与我辽东造成威胁。”燕北沉吟,其实他对高句丽人什么性凶急、习战斗并不在乎,他们边地人不都这模样,比凶悍指不定谁凶得过谁呢。他说道:“因而我想借此机会,将这拔奇放在襄平看看……邻居家并不安稳,高句丽与扶余在东边连年打仗,不管谁输谁赢,对我们都是好事情。我想先看看这拔奇是什么样的人,王义的书信里说,他们的新大王身体不好,三个儿子当中,长子拔奇似乎并不受宠爱。”
“这或许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时机。”燕北以手指磕着案几道:“短短百余年,他们从几个小部落发展至今,甚至让我们都觉得他们像是一个国家了。不可谓不迅猛,往年数次与侵辽东、玄菟、乐浪三郡,又不可谓不可恨。”
沮授眯起眼睛,他从燕北的话中察觉到些不同寻常的意思,似乎这件事确实是可以利用的。况且他知晓燕北不知从何时起便一心想要让自己投身于中原即将发生的大乱中去,自然不能留高句丽这么一个强邻在侧,故而点头说道:“若将军不能早除东夷,今后必为其所患。”
而麾下众将,大多并不了解高句丽的历史,即便是博学如太史慈,也对这些东夷并无多少了解。但人们的心是一样热切的……他们听出燕北的意思,将军这是要为天下开疆辟土,这是何等功名?
平定冀州叛贼,尽管功勋斐然,说到底却不过是汉人间自己打自己,可若发兵除灭东夷,却是不同。
孝武皇帝北扫匈奴,那是汉家百姓世世代代都铭记于心的功勋!班定远平西域的故事说起来至今仍令好男儿血脉喷张。赵云、太史慈、焦触、张颌等人不禁呼吸有些急促,他们仿佛看到自己的名字与国境之东的一块块土地在后世被世人铭记!
“非燕某为其所患,而是担忧后世的幽州,为这般东夷搅和地似如今凉州一般,为其所害啊!”燕北想到凉州的事情,他说道:“凉州也好并州也好,亦或是幽州。朝廷的心都不在这些地方,中原守成足矣,却无力外扩,究其原因燕某以为是边州疲鄙,而中原向边州发兵却又路途遥远……最终能安定边州的,也只能是我们这些边州之人。”
每当燕北看到现在的凉州局势,便总能想到将来的幽州。韩遂、马腾、董卓这些人,在安定边州的手段与功绩上,确实要胜过中原人。可为何他们一个个都对朝廷有很强的敌意呢?
大约都是有错的吧,边人不懂朝廷的用心,朝廷不屑边人的苦难。
“燕某在辽,便可保辽,然燕某不过可在世百年。上一个百年高句丽人从部落变成如今可挡汉兵十余万不灭的国家,那下一个百年,他们会变成什么样?”燕北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扬着下巴说道:“今之天下纷乱,是以辽东兵强马壮,后世大汉安定,则边民亦会软弱,到那时边祸再起,则无人能抵……我辈生于此时,自当勉力不息,故而。”
燕北皱皱眉头顿了一下,这才接着说道:“我欲接纳高句丽世子,取信与其,再其新大王山崩之时以兵马助其叛乱登位,再趁其国力衰微横扫其部,三年也好五年也罢,扫定东夷取其国土,不将祸患遗为儿孙辈!”
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
斗争越残酷,人心便越恐怖。
从高句丽国都国内城经那岩城至纥升骨城,路上顶着高帽儿的石雕分外有趣。这一段路尚比较好走,过了纥升骨城,再向西行便不是那么容易。绵延的山脉阻隔着文明,行百里野地,王义才终于看见熟悉的大梁水。
这条宽广的大梁水连通高句丽与汉辽东郡的边境,中间狭长地带有两侧峭壁阻隔,是以汉军虽强,从前的数次战争却都无法向东寸进收回国土,反倒为高句丽夺取故玄菟郡的领土。
这条分境线是围绕千山东部数次野战的结果,大汉北人擅长平原作战,南人更熟悉山地作战……可是偏偏,辽东郡南部更接近山地丘陵,这里有一夫当关之势,甚至都无需建筑关塞,便已能驻扎一支军队便可伏击河岸两侧的行军之队,若再以巨石自山上滚滚而下,没有谁能够成功逃生。
高句丽在大梁水以东驻扎了数足五千的精锐步骑,分驻山上山下。而在大梁河以北直通玄菟郡的浑河畔,同样驻扎着五千精锐,还包括千余水军。
随着王义对高句丽国的了解越来越深,心中也对这个在北方拥有强大军力的国度感到忌惮。早在儒留王时期,他们通过攻伐迫使在浑河流域活动的鲜卑为其属国,进而又向浑河上游进军,大将乌伊、摩离“西伐梁貊,灭其国。进兵袭取汉高句丽县”在当时,他们便能够动员两万兵力。
至大朱留王时期,高句丽军队征服了盖马国、句荼国,袭击了汉乐浪郡。太祖大王时期,高句丽军队进一步扩大发展,将征服的部落方国的军队也编入高句丽军队,使步兵、骑兵的数量增多,并具备与辽东郡、玄菟郡作战的实力,时常派出数千人、上万人侵扰、掠夺辽东郡、玄菟郡东部各县。
近年来,高句丽内部纷争不断,北面与扶余不停交战,使其无暇西顾。但是身处其中的王义非常清楚,这是个好斗而精锐的民族,一旦他们与扶余国的纷争有所缓解,一定会再度向西进兵。
如今高句丽在北方常驻兵马两万,西面两河驻防万余,何况国中尚可动员二至三万的轻卒。他们的兵力远胜当年,若一心进攻辽东,即便是燕北整军修武亦不是能够阻挡的。
顺着蜿蜒的河道一路西行,一艘盖着双层飞庐的大船装载着五百名穿着宽阔华服着皮甲青铜铠的高句丽兵将,之后亦有两艘小舟为其运送辎重粮草,正是辽东郡应允下的高句丽世子拔奇一行。
“王君,你是从辽东过来的,我问问你,观我高句丽之胜兵,汉辽东郡可能阻挡?”拔奇是个面貌英武的青年,身着汉人的锦绣玄色大氅打理地一尘不染,头上束发而系金珰抹额,身上亦以金银自饰,贵气逼人,倒是面容带着几分少年傲气对王义说道:“像这样的兵马,即便汉为大国,区区辽东,怕也还是不如我高句丽小邦的吧!”
王义轻轻点头,论及兵马数量,辽东当然比不上高句丽,单单所辖地域与百姓数量,高句丽都比辽东郡大了三倍不止,这如何能比?他缓缓地为拔奇面前的陶碗中倒入酒液,说道:“若以辽东比国中,自是不如。”
拔奇对王义这样的回答很是满意,拢起宽大的袖袍对王义接着问道:“王君,今年余无法归家,想必心中是无比思念吧?放心,这次你与我一道至辽东,那辽东太守沮公与是断然不会为难你的。”
王义尊敬地拱手拜谢,实际上心头却在暗笑。
至高句丽时,他假托自己是在辽东犯了律法杀人的罪人,逃到高丽的国都国内城,借追随燕北时学会的商贾技艺,在国内城、纥升骨城买卖物资,时常又将在汉地的本事故技重施,行匪于高句丽与扶余国境,短短两个月便凭借自己获取的声望得到高丽王长子拔奇的青眼,招至身边作为亲信幕僚。
如果不是来时带了上百亲信武士随从,王义在高句丽的生活便可谓是步履维艰了。其实原本他是不必过得如此辛苦的,单单凭借他一手锻铁炒钢的本事,无论东夷还是北夷,只要是青铜器大行其道的国度,他都能成为国家的座上宾。可王义与燕北相交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