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第5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二十日,八路军冒雨通过山谷河流,避开日军外围据点,直接运动到正太路两侧,当晚向正太路全线突然发起攻击,被日寇称为“不可接近”的正太路沿线被一举击破。

    百团大战正式打响!

    接下来的战斗,八路军充分发挥运动战的精髓,屡出奇兵,打得小鬼子晕头转向摸不着北。

    听得八路军捷报频传,远在中条山西线的第四集团军将士虽然斗志高昂,却也只是负责牵制驻扎在运城的日寇,并没有取得多少战果。

    不过,药品终于到了,李四维的心终于定了下来。

    时间进入九月,百团大战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了,第四集团军却在这时接到了一个意外的命令――调防!

    根据战区司令部的命令,第四集团军奉命调离中条山防线,开赴黄河南岸之巩县至新安一线驻防。

    团部会议室,李四维坐于桌前,望着面前的命令苦笑不已。

    龟儿的,这就要走了?

    塘里的鱼儿还没有养大,垦出来的地里还没种上秋粮,山上的礌石还没有一试威力,刚收获了十来万斤玉米还没吃对少再多给老子一些时间,驻地的情况肯定会好起来的!

    可是,不知不觉间,六十六团已经入驻中条山一年有余了,千生和安安都可以喊爹了,西山上的坟堆已经成林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团长,”一旁的郑三羊见李四维发愣,轻轻地叫了一声,“既然命令都下来了”

    “哦,”李四维回过神来,冲郑三羊勉强一笑,站起身来,好似也松了一口气,冲立于桌前的卢铁生点了点头,“铁生,通知连级以上军官来开会!”

    走了也好!

    至少,团里有更多的兄弟能活下来!

    可是,我终究还是啥也没有改变!

    “还真有些舍不得呢!”一旁的郑三羊突然叹了口气,“兄弟们怕也舍不得哦!”

    “舍不得也得走哦!”李四维也叹了口气,“等抗战胜利了,我们再回来”

    回来看看那些长眠在此的兄弟。

第345章 抓周() 
都说军人在保家卫国,可是,在这乱世,军人的家又在哪里?

    富察莫尔根和韦一刀的家在东北,在一九三一年就没了。

    卢全友和赵德柱的家在光明集,被李四维那把火中烧成了灰烬。

    伍天佑的家在平邑,在战火中化作了废墟。

    会议室中在坐的军官有一半以上已经没有家了!

    每到一处,他们都会把那里当成家,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前线还是看似平静的后方,无论是城镇还是山乡中国的土地就是他们的家乡,六十六团驻扎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

    每到一处,他们都会卖力地建设着自己的新家。

    可是,转战千里、调令频频,每当新家刚有了一点起色,他们却又得搬家了纵有万般不舍,但军令如山!

    军令既下,六十六团上下立即动起来,驻地里一片忙碌。

    仝泽辉听到消息,连忙带着老乡来帮忙,只是,神情落寞,言语间尽是不舍。

    像李团长他们这样好相处的军爷不多啊!

    仝大娘听到消息,匆匆地来了团部,抱抱千生,又抱抱安安,泪光盈盈两个娃和她也亲近,见她这副神情,虽不明白,却都静静地任她抱着。

    李四维见状也有些心酸,略一犹豫,冲仝大娘笑了笑,“大娘,要不你跟我们一起走吧!等千生和安安再大点,我准备把他们送回老家去,到时候,你也回去帮我们看着,这样一来,我们也能安心些。”

    “不了,”仝大娘连忙摇头,勉强笑笑,“俺舍不得两个娃,可也舍不得这个家俺的根在这里呢!”

    李四维一滞,无言以对。

    这两年,李四维转战千里,走过很多地方,见的人和事多了,渐渐地也明白了许多以前并不明白的东西,比如乡亲、比如坚守、比如根!

    “大娘,”伍若兰连忙劝慰,“等仗打完了,俺们就送你回来四维的老家在四川,去了那里也能安稳些。”

    “对呢!”宁柔也柔声地附和着,“大娘,这里不太平我们走了,也不放心你啊!”

    “俺晓得,你们两个闺女都是心善的人,”仝大娘望着两女,笑容欣慰,“你们要是真不放心俺,等仗打完了就回来看看俺吧!”

    三个女人在一旁叙着话,李四维默默地收拾着东西,离情在空气中渐渐地弥漫开来,酸了心、红了眼。

    走了!

    九月的黄河正值秋洵,水涨船高波浪宽,正如此时八路军在华北掀起的抗日高潮。

    九月十日,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破袭正太路沿线,战绩斐然,日寇精心编织的“囚笼”变成了一张破网。

    自九月二十二日起,八路军增加了参战部队,拓宽了攻击面,提升了战斗规模进,进一步扩大了战果。

    以日寇睚眦必报的作风,连续两次遭到八路军大规模的打击,又岂会忍气吞声?

    为防止局势继续恶化、尽快稳住占领区,日寇遂调集重兵,从十月六日起,先后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报复性“扫荡”,企图趁八路军连续作战来不及休整之机,以重兵打击八路军主力,彻底毁灭抗日根据地。

    十月十九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反“扫荡”作战计划,据此,各地区军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作战。

    此时,第四集团军已经全员撤到了黄河南岸,其中第四十七军被调离建制,升格为第三十六集团军。至此,第四集团军所部只剩下第三十八军和第九十六军。

    第四集团军渡过黄河,接替了巩义至新安一线的河防任务,其中,第三十八军驻守巩义,第九十六军的防区在新安。

    新安境内有四处渡口,六十六团也被布置到了单石坡渡口右翼防线,驻扎在大坪沟一带。

    此时,黄河北岸的各抗战部队,包括八路军的军需物资都需要从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部转发,所以,黄河沿岸的所有渡口都出不得半点岔子,护卫严密。

    斗转星移,天气渐寒,六十六团进入新驻地已经两月有余,一切都步入了正轨,新驻地的条件虽然依旧艰苦,但将士们却是士气高昂又安顿了下来,又有新家了。

    营地依山而建,一座座低矮的窝棚星罗棋布,营地外围是刚刚加固好的防御工事,再往前三五百米是渡口,渡口旁的炮台上驻扎着一个炮兵营,两尊巨大的克虏伯战防炮威武而霸气。

    朝阳初升,驱散了初冬的晨雾,渡口又热闹了起来,船只来去、补给队伍熙攘,仿佛只要天还会亮渡口就依旧是忙碌的。

    不过,渡口上的工作轮不到六十六团。

    营地里,六十六团的晨会已经结束,又开始了一天的训练,依旧那般热火朝天,依旧那般气势雄壮,那泛白的霜、透骨凉的风冻不灭将士们心中那团火!

    炮台上,一个炮兵从工事里钻了出来,跺了跺脚,望着六十六团驻地的方向嘟哝着,“狗日的,一天天的肚子都吃不饱了还精神得很呢!”

    “就是说嘛!”又一个炮兵钻了出来,手里攥着一包皱巴巴的香烟,摸出一支递了过去,“吼得越凶饿得就越快,他们咋就想不明白呢?”

    时局艰难,很多部队已经连饭都吃不饱了,不过,六十六团的情况还没有坏到那个地步。

    当日,六十六团撤离中条山之时可是带着将近十万斤玉米,虽然玉米糊糊的味道着实不好,但也能填饱肚子,所以,六十六团依旧是以前的六十六团,依旧吼得出来、跑得起来!

    新驻地没有荒地给六十六团种,补给连只能在营房间的空档种些白菜萝卜。

    在这寒气逼人的初冬,李四维每每看到那散落在营房间的绿意,心中总会一暖。

    巡视完各部,李四维一路往团部走去,脚步轻快。

    “老四,”李三光见李四维心情不错,笑呵呵地提醒了一句,“今天是千生的周岁,你总得做些啥吧?”

    “对,”李四维一怔,连忙点头,“让一刀去买两个鸡蛋回来,周岁了,也该让小家伙儿开开荤了!”

    千生已经长牙了,平日里的玉米糊糊和小米粥也会给他喂一些。

    “光鸡蛋可不行,”李三光笑着摇了摇头,“还得抓周呢!”

    抓周,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一种传统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

    李四维知道这习俗,却没有亲眼见过,但是,娃儿该经历的仪式却一样都不能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