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是节省了这些人的月例和吃穿用度,其次是这些人还能交上来不少钱。
从这些人个人方面来说,也是非常合算的。他们现在的纯收入,至少都是过去的两三倍。
至此,贾珉的人口红利计划取得了成功,随之而来的收入倍增计划,也就成功了。
不过,贾府众人还有一点儿不满足的地方,就是他们现在又开始羡慕贾珉的培训生意了。
只要花上几天,交上一笔钱,就能学上一门手艺,让许多人趋之若鹜,因而就生意红火。
人们觉得,这钱赚的,简直来的太容易了。
但是,羡慕归羡慕,那是贾珉的生意,别人也是不敢插手的。
薛蟠和贾蓉倒是曾经打算跟着模仿,但是首先就受到了秦可卿和宝钗的警告,两人无奈,也就放弃了。
贾府的日子好过了,府里的事务,在生意上有宝钗和秦可卿掌管,内政上有王熙凤在掌管,一切事务,基本上都处于井井有条状态。所以,贾母就活的很滋润。
她本就是个喜欢享乐的人,这一回,就更是如此了。一天没事儿,就领着一帮女眷们吃喝玩乐,好不快哉。
贾府本就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如今贾珉中了武进士,自然又有了庆祝的理由,于是贾母下令,府里开宴,庆祝珉哥儿中了武进士。
野渡居这边,根据众人的强烈请求,贾珉也下令,放假一天庆祝。
除了改善伙食和吃酒庆祝外,贾珉又从自己的私房钱里拿出银子,不论官兵,每人一两银子的喜钱。
士兵们大方的,拿钱买了吃食和衣物等用品,比较节俭的,则把钱收了起来,准备将来送回家去。
长安公主虽然在心里骂着贾老四抠门,也还是高高兴兴地叫立春去领了钱。钱一到手,就叫李成斌出去,悄悄地买了一大堆零食回来。
因为在军营里是不准吃吃零食的,买多了没处放,自己吃不了,就只好送给了自己的四个答应。最后就连平儿和晴雯都跟着沾光了。
只是给两人的东西,实在有些寒酸:每人三个大枣,两个话梅。
不过,对于长安公主来说,这已经是破天荒的了。能够把自己的东西给外人,这还是第一次。而且她自己还觉得,连贾老四都没给,能给她们两人东西,已经是足够看得起她们两个了。
随着会试的结束和榜单的发放,关于这次会试的一些消息,也在帝都传播开来。
其中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这一次夺取状元呼声很高的治国府子弟马尚德的事情。
这一次,马尚德取得了会试的第六名,还被荣国府子弟贾珉在擂台上尽情羞辱,被人家一边作诗,一边打下擂台。
相应地,贾珉在擂台上做的几首诗词,也广为人知。尤其是那首《咏拳》,因为简单易记,又伴生着有趣的桥段,更是广为人知。
这让人们又联想起贾珉以前的诗词来,当然,还少不了他以前的那句名言。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贾珉和马尚德之间的这场恩怨,在一般人眼里,只是一段趣闻。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的眼里,就不只是趣闻了。
人们把它看做了两大家族之争。
随着话题的深入,人们又发现,治国公的马家,跟镇国公牛家、理国公柳家、齐国公陈家关系密切。
于此同时,荣国府和宁国府,除了跟自己的姻亲王家、史家和薛家同气连枝外,还跟冯家、陈家和卫家关系密切。
于是,这场争端,就又被打上了两大家族集团之间争端的标签。
这种说法,虽然表面上看有些道理,但是至少在贾珉这方面,是毫无根据的。
他这边的家族,从来就没有在家族的层面上,对此有过任何预谋。
即使是贾母事后听说贾珉和马尚德之间的事情,也只是说了句:“打就打了,该打。”事情也就过去了。
不过,外界的这种猜测,对于马家这方面来说,至少还是有道理的。
现在,在治国公府,几家的长辈们就聚集到了一块儿。
马启明,是马尚德的父亲,现任京营副节度使。因为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奉命巡边,现在由他代理京营节度使。
牛继宗的叔叔,兵部牛侍郎。礼部员外郎柳瑞,柳芳之父。昌平州守备陈甲寅,陈瑞文之父。兵部火器司郎中孙谦,孙耀祖之父。
这些人都是马家的世交,听说了马尚德的事情,就纷纷赶来慰问了。
对外宣称是来慰问,其实哪里会这么巧,正好都赶到一块儿来了?
不过是马家事先邀请的而已。
尽管出现了马尚德的事情,但是,这里的气氛,仍然很轻松,远没有象外界人想象的那样,到处充满了愁云惨淡的景象。
酒席甚至很热烈,即使谈到了马尚德和贾珉的话题,也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气氛。
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固然令人不高兴,但是,对于他们这样的世家来说,还算不上是什么大破天的事儿。
“柳兄弟今日前来,倍感荣幸,来,我敬你一杯。”
马启明虽然品位上比柳瑞高,平时对于柳瑞却是非常尊敬的。
柳瑞虽然只是礼部的一个员外郎,但是,一向以足智多谋著称,在几大家中,遇上了不决之事,都愿意找柳瑞给出个主意。
“如此就谢谢马兄弟了。至于那贾家小儿的事情,我们也不必着急。现在还只是会试结束了,剩下来还有殿试一关要过呢。”
见柳瑞提到了贾珉,别人就知道,这是进入了今天的正题了。于是就注意倾听。
“即便是殿试通过了,金殿传胪时他若是不到,那进士资格也就取消了。”
柳瑞点出了关键一点。
所谓“金殿传胪”,也是科举考试的程序之一。
在殿试两天后,圣上会召见新科进士。那一天,已经考取的进士,须得身穿官服,头戴三枝九叶冠,在*等候,听候传呼。
然后,随着王公百官一起,进入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和名次。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金殿传胪。
如果新科进士在这个时候不到场,就会被取消进士资格。他千辛万苦的努力,就全都付之流水了。
第0214章 传胪截杀 二()
柳瑞说到了这一点,就不往下说了。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他相信,马启明会明白的。都做了京营的副节度使,若是连这句话都听不明白,那他也就是白混了。
这也是他一贯的做事风格。凡是愿意给人出谋划策的人,说起话来,大多都是含含糊糊的,以此显示自己的神秘感。
况且,虽然几家人一向往来密切,但是,这一次是为了马尚德一个人的是,柳瑞觉得给出个主意,就已经够说的了。
马启明自然是听明白了,于是也就不动声色,继续招呼众人吃酒。
这样的事情,彼此心知肚明就行了,即使是在家里,也不适合公开讨论的。
喝了一阵酒,众人就纷纷告辞,只留下了昌平州守备陈甲寅。
陈甲寅是马启明的老部下了,出任昌平州守备,还是马启明举荐的。
两人坐在客厅里,慢慢地喝茶。偶尔说上几句话,似乎在聊着什么无关紧要的事情。
“五龙山的那伙贼人,如今有什么动静?”
马启明漫不经心地问道。
“最近倒是没到城里来作乱,不过,听说他们现在主要在直隶一带活动,上个月还做下了一起大案,把涿州府的税银给劫了。”
五龙山的匪患,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在马启明还是昌平州守备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后来因为剿匪有功,马启明还因此升了官。
这股土匪,号称千人,以五龙山为基地,以鲁霸王为头领,经常四处劫掠。杀人越货,抢盗,无所不为。
最为猖獗的时候,甚至还进攻过昌平州衙门。平常时,则时常分成小股部队,潜入帝都,劫掠富家大户。
几乎哪个朝代都会有一些土匪,但是,在距离帝都不远的昌平州,就有这么一股土匪,而且多年来一直没有被剿灭,就有些令人奇怪了。
官军虽然也多次围剿这股土匪,有的时候,甚至还宣布已经剿灭了。但是,每隔不久,这伙儿土匪就又出现了。似乎人数还不少。
于是就有人怀疑,到底是不是官军内部有土匪的内应。否则,在天子脚下,大军倾巢而出,竟然连一股土匪都对付不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