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迟迟打不下来西凉府,一定也是故意的。
现在蔡京竟然说要议和,有没有搞错?
西贼为祸近百年,现在终于被大宋倾尽全力打得灭国了,正是收获的时候,蔡京竟然要议和?
蔡京却是看透了赵佶的心思也似,连忙也是耐心解释,总之意思就是一个:河西走廊,祁连山脉道路难行,易守难攻,西军打不下西凉府不是有别的心思,而是真的打不下来。
现在朝廷这边形势万分危急,不仅事到临头无一兵可用;而且随着都门禁军强干弱枝的虎皮被戳破,朝廷中枢的威望更是衰弱到极点。
除了君臣大义的名分,已经没有半点可用镇住地方的了。
这个时候,最后的办法就是调西军入京,让西军变成都门禁军,以此重塑中枢权威,同时也能快速剿灭乱匪。
这时辽国已经势微,亡国不远,若是将来朝廷能够收复燕云,则可以凭此大大提高威望,重振士气,凝聚人心,与梁山叛军一争天下。
实在不行,还可以在收复燕云后与女真秘密媾和,联手对付梁山军。
只是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手上有兵才行,手上没兵,一切的谋划就都是空谈。
至于张叔夜所主张的在汴梁开设武举,广招天下英豪,组建拱卫禁军,练出一支新军来与梁山军打擂台,蔡京却是非常不好看的。
原因也简单,一则这新军岂是说练就能练出来的?
张叔夜说的简单,说甚么梁山军练兵之法臣已尽知,其实何止是他,蔡京也曾多次派人到水泊四城军营外边,探寻梁山军强大的秘密。
无非是加强纪律和服从性,每日训练,厚饷激励,再有就是提高士卒地位,给他们荣誉,赏罚分明等等。
可厚饷和高强度的训练就代表要耗费无数的钱粮;提高士卒地位,给他们荣誉,这就是更改大宋以文制武的根本国策。
一旦如此,武臣势必乘势崛起,我等士大夫辈就是在自掘坟墓,武夫当国,五代藩镇之祸不远矣!
更别说都门禁军早已成了一颗烂到骨子里的巨大毒瘤,多少人靠着这个吸血生活?
喝兵血,吃空饷这还只是最初级的。
其他诸如漂没,假账,在犒赏、衣袍、盐菜、公使钱,坐粜钱,折役钱,河工折军钱上做手脚的手段更是不胜枚举。
甚至有些军队调走了还在都门禁军中坐支各种费用,裁撤了仍然在帐册上面开销一直不变。
这其中的猫腻,又多少人在这上面分润下手,牵扯了多少大人物,多少皇亲国戚在其中上下其手,别人不知道,蔡京又如何会不知道?
简单来说,光是都门禁军每年耗费三千多万贯军费,两百多万石漕粮,结果却养出这样一群废物,就知道都门禁军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有多可怕。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叔夜想要在汴京附近练出一支强军来,又怎么可能?
所以,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的就是调西军驻守京师!
至于西军势大难制,彻底演变成军阀,无法掌控这些问题倒不必担心。
因为西军并没有一个统一领袖,大可以分化拉拢,以为制衡。
反正对付西军总比对付梁山军容易。
而且两害相权取其轻,现在难道还有其他办法么?
蔡京这次也是有备而来,他一说完,其手下党羽当即便跳出来助阵道:“西贼疥癣之疾也,如今再无法为祸中国矣,而梁山军却是心腹大患!”
“大宋立国以来实行的便是是强干弱枝政策,现今朝廷中枢已无兵可用,当速调西军入驻京师为上!”
“现今四寇势大难制,朝廷无兵可用,坐视其攻州夺县,天下将糜烂不堪矣!”
“官家,不能再犹豫了,孰轻孰重,官家明见万里,想必已有决断!”
蔡京一系纷纷出来助阵,赵佶倒不奇怪,不过等到童贯,梁师成这派的人也站出来表示赞同,赵佶就知道,看来与西贼议和势在难免了。
沉吟了片刻,哪怕赵佶心里万分的不甘心,还是只得同意了。
不过心里却难免有些奇怪:“平日里这两派凡事都是要斗上一斗的,为何今日如此的意见一致?”
他哪里知道,其实早在童贯分化西军的时候,蔡京这派便偷偷和种师道、种师中暗中取得联系,并给予支持,若非如此,种师道又如何敢经常向童贯提意见呢?
而且西军来了,蔡京同样有的是手段拉拢其他将门。
是以蔡京自然不怕西军来了以后,童贯势力在朝堂上会一家独大。
而梁师成他们自然也是愿意童贯带兵驻守汴京的。
这也算在共同的敌人(梁山军)面前,两派短暂的团结一致吧。
而在这时,赵佶心里依然是无比的郁闷,一想到议和以后,至少八千万贯财物就打了水漂,赵佶心里就跟滴血也似。
不过再难过,事情总要继续下去。国势如此,赵佶也只得打起精神来,准备和群臣商议一下议和的条款。
总之,现在西贼助力全失,大宋兵锋正盛,这议和的条件一定不能便宜了西贼……
正想着的时候,就听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却是高俅的儿子高沐恩走了进来,一见赵佶立即大喜道:“官家大喜啊……”
第五十五章 宋江发达了()
“官家大喜啊……”
看到高沐恩喜上眉梢的样子,赵佶一听也是大喜。
在他想来现在局势如此,哪来的大喜?
要说大喜,除非是童贯率领的西军一举攻克了西凉府,缴获大量钱财。
可等到高沐恩手上的奏章经过梁师成的手递上来的时候,赵佶却发现原来并不是西军终于给力了一把,攻下了西凉府,而是四大寇之一的宋江投降了。
是的,河北宋江通过邢州知州向朝廷表达了招安的意愿,并且表示干言山自宋江以降俱都是忠心报国之人,盖因官吏污滥,误犯大罪,因此权借山寨暂时避难,只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一片忠心可表日月!
赵佶看完,随手又把奏章递给梁师成让他当殿宣读了,这才问道:“这宋江要招安,诸卿以为如何?”
说起来赵宋还一直就有招安的传统,别的不说,王焕,徐京等十大节度使便有八个是绿林中人最后受了招安的。
四大寇刚刚崛起的时候,朝廷自然是派兵剿灭,结果地方驻泊禁军实在太不给力,无一例外被打得大败,于是朝廷很快想到了招安,哪知四大寇却完全不鸟朝廷。
没想到才过去没两个月,这宋江又巴巴的跑来说要招安,倒叫赵佶好生奇怪。
不过张叔夜却大致知道些什么,这时候国事为重,也顾不得得罪人了,当即出班进言道:“官家容禀,微臣以为这是好事!既然宋江愿意带领全体喽啰下山,可知其招安诚意?
且微臣闻干言山宋江等人,不侵州府,不掠良民,与田虎,王庆、方腊三贼完全不同;且干言山兵强马壮,战斗力颇为不俗,两月前大败大名府两万禁军,活捉朝廷大将李成,索超、周瑾便是明证!
宋江既肯招安,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一寇,且不费一文一毫便得数万可战之军,岂不一举多得?
至于之前抗拒朝廷招安,微臣妄自揣测,或许是宋江这伙人是想待价而沽,不想被朝廷看轻了;或许是朝廷天使态度傲慢,激怒了山上好汉……
但总之,既然宋江愿意招安,一心报效朝廷,自然是好事一件,微臣为陛下贺!”
赵佶闻言点点头,心想大致就是这个原因吧。
同时又想,怎地两月前大名府兵马败得这么惨,朕却不知?
原来早在几个月之前,因为宋江陷害卢俊义的事,结果反倒害得大名府北京留守梁中书还有蔡夫人被武松吓个半死,自那以后梁中书便恨死了宋江。
再后来宋江不断在干言山附近打家劫舍,抢劫了无数财富,梁中书欺负干言山兵少,于是命天王李成和急先锋索超,周瑾率领两万大军前往剿除。
哪知这伙人竟然因为轻敌,中了吴用的诱敌之计,索超骑马一头撞进陷坑里,周瑾也被董平活捉,最后李成仓皇逃跑却还是没跑掉,全部被活捉,两万兵马也死伤大半。
因为梁中书是蔡京的女婿,这场大败仗自然被隐瞒下来了。
“老臣也附议!”
这时听张叔夜说起两月前梁中书的那场大败,又看赵佶微微皱眉的样子,蔡京也是反应极快,当下再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