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这个智多星还真是不甘寂寞,不甘平庸,处心积虑想做大事啊。
林冲笑着摇了摇头,干脆懒得去猜测吴用的小心思,他看了一眼一旁早已气得不行的杨志,笑着道:“杨兄弟,现在你已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当然是……”
杨志脱口而出,可是话到一半又收了回去,想了一会才道:“我听哥哥的。”
林冲点点头,笑道:“好,那就我来说。一者现在我们梁山军正在和朝廷谈‘招安’的事情。
再者我们梁山军也从来不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可这件事就发生在梁山泊外六十多里的黄泥岗,搞不好别人还以为是我们梁山军做的。
所以我的意思,随时关注这件事的动向。
若是朝廷实在太蠢,怀疑到我们头上来,就卖个线索给济州知州,撇清我们的嫌疑;若是没有就算了。
至于晁盖等人,也不要去管他,不过给我盯着点他们,我倒想看看,他们到底想做甚么?”
杨志听了,虽然觉得就这么放过这七个人,很是有些不爽,不过既然是林冲决定,他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是,属下遵命。”
倒是沈杨是个伶俐的人,见状连忙又说道:“这个晁盖倒是个怪人,放着好好的私商生意不做,却要去做这种掉脑袋的事。
更别说有我们梁山军给他提供货源,赚钱不要太容易……”
林冲呵呵一笑,也是摇头不已,心说这个沈杨挺伶俐的嘛。不过对于晁盖这货的事,林冲也不打算太多关注,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晁盖确实是个义气冲天的豪杰,可是这人的见识和能力都摆在那里,收入梁山军确实没什么用,倒不如让他继续做的私商反而更好。
如果这货一定要自己不擅长的的事,林冲也没有必要多管闲事。
也在这时,就听身后一个喜悦万分的声音传来:“军主,快来看,这次终于达标了!”
林冲闻言不禁大喜,他一下站起身来,朝几人拱了下手就飞也似进到戒备森严的工程局里面,却把杨志看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走吧,杨兄弟,我带你去住的地方。”
杨志连忙快步跟上,有些好奇道:“鲁师兄,哥哥这是在做甚么?”
鲁达爽声一笑,道:“杨兄弟不知,我们刚才呆的地方,前面就是梁山军最机密的地方,叫做工程局,乃是专门研究各种机械和器械的地方。
别的不说,就说我们梁山军的第三代破虏刀,就是比杨家祖传的那把宝刀也不差多少。不过这次军主研发的却是跟打仗无关……”
林冲现在研发的其实是弹簧,不过当前研发弹簧的主要目的却是为了制作织布机。
因为有了水力缫丝机,水力纺纱机,梁山军将缫丝和纺纱效率一下提高了十倍左右,这个时候手工织布的效率就跟不上了。
于是林冲就想到改良织布机,不过现代工业的那种无梭织布机,纵然林冲本事再高,在这个时代也是不可能制作出来的。
所以,林冲的目标就是制作一种新式的飞梭织布机。
自从织布机被发明以来,几千年都是用手将带着纬纱的梭子从一只手抛到另一只手,使得纬纱来回穿梭并与经纱交织,最后织成布匹。
可想而知的是,这样不停的来回抛梭,抛梭的时候双手都要停下其他工作,这种织布方式会有多费时费力。
而且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因为要梭子在两排经纱中穿过,实在抛不了多远,因此也就织不了太宽的布。
而飞梭织布机实际上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这样便可以借助弹簧的力量使梭子以极快的速度在经纱中来回穿行。
如此一来,织工只需一只手就可以让飞梭快速穿过经纱,另一只手则可以继续工作,不但大大的提高了织布效率,更加可以织比以前更宽的多的布。
林冲估算过,若是飞梭织布机能研发出来,织布效率至少能提高八倍以上!
不过虽说设计飞梭并对其进行试验改良,对林冲来说并不算什么难度。
但要生产出合格的弹簧来,这个看上去无比简单的事,其实却是个超大的难题!
原因无他,弹簧可不是说随便造出一根铁丝,然后把它缠绕在一根棍子就算是弹簧了。
要想制出合格的弹簧,首先要钢材合格,这就必须要记过十几,甚至上百次的试验才能炼出合乎要求的弹簧钢来。
光是这个,就断断续续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
然后是将弹簧钢条拉成钢丝,在梁山军现有条件下,这又是个一个大难题,好在水力缫丝机制出后不久,弹簧钢丝终于被叶蒙他们弄出来了。
林冲这几天则是在和叶蒙、李铭他们攻克最后一道难题,在现有工具下,将弹簧钢丝制作成弹簧。
这同样要经过加热,退火,卷制,去热应力退火,倒角,强压,中温回火,定型等多道工序,这样加工出来的弹簧才能一直保持弹性,不会说用个几百次就失去弹性。
然后就是一次次的试验,用土办法将加工出来的弹簧滑槽里按压,拉伸个一千次,如果弹簧依然能保持形状和弹性不变就算合格。
可惜连续几天下来,生产出的弹簧没有一根是达标的,林冲连续几天也就都泡在工程局,苦思冥想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改进生产工艺。
这时听到叶蒙派人来说终于有两根弹簧达标了,林冲又怎能不欣喜若狂?
等林冲快步来到生产车间时,整个车间的人也是一个个激动的满脸通红,放声大笑。
“军主你看,我们测量过来了,一千次,弹力一点没有没有变弱,形状也没有变形,现在这两根还在继续测试。”
“好,当家都辛苦了!”
林冲笑着接过叶蒙手中的两根弹簧,又亲手测量了一遍,见果然一点都没有变。
而且这两根弹簧的弹力比以前的都还要更强一些,看来是自己改进了工艺取得了效果。
“好,我们把它们装上飞梭,叫人来试一试我们的新式织布机!”
第两百六十一章 招工()
距离梁山军以高出市场价一两成的高价,大量收购蚕茧的消息发出后,不到半个月,一条梁山军大量招收织布女工的消息,又在济州,郓州两地的百姓中炸开了锅。
“三娘,三娘,听说了没,梁山军正在招织布女工,你去不去?”
济州郓城县宋家村中,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女风风火火跑进一家人的院子,老远就大声叫嚷起来。
她口中那名叫做三娘的少女此时正在给家里唯一一只小猪喂食,闻言连忙放在喂猪食的勺子,用手抚了抚鬓角的头发,有些疑惑道:“甚么?”
“甚么甚么,就是梁山军派人到村口贴告示了,说是要招织布女工,每个月工钱至少两枚银角子呢!
而且还包吃包住,每十天还能休息两天,如果不愿意休息,还给双倍的工钱呢!”
“两枚银角子?那就是两贯铜钱,还包吃包住,那就是每个月可以积攒两贯钱,这样……”
三娘一听每个月能积攒下两贯钱,顿时就有些心动了。
她家是宋太公家的佃户,日子稍微比村子里的庄客好一些(佃户只需交租子,有人身自由;庄客则还要免费给地主干活,保卫田庄,无人身自由),但依然过得很艰难。
前两年的时候,因为阿娘生了重病,问宋太公借了五两银子这才治好。
虽说宋太公是个好人,只收他们家最低的利息,也没强逼她家还钱。
但借了钱总得还不是?要不每年的利息就不是一笔小钱。若是再还不上,看来只有卖身(宋朝的卖身一般都是签十年,相当于长工)给宋太公做庄客了。
这样一来日子就更艰难了,而且越发看不到希望。
因此三娘一家都希望能多赚点钱,把剩下的三两多银钱还上。
可宋朝赋税繁重,苛捐杂税数不胜数,阿娘的身体又一直不好,想要积攒这么多钱又哪是这么容易的?
因此一听包吃包住,每月两枚银角子,三娘立刻就想到,自己只要工作一年半,不就可以还上这笔欠账么?
哪知她还没说完,那边她的小伙伴柯六娘就又风风火火的说道:“这还不止呢,我听宣读的梁山军士说了,说是每月两枚银角子只是基本工钱。
若是做得好,每天完成规定的织布量,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