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那些时间年份,根本就不想知道。知道得越多,心就越容易惊慌,然后就更加无法坚持下去。
太史慈见到赵牧的心情突然低落也变得无聊乏味,他本以为赵牧会因此事而高调起来的,但没想到赵牧只是更加的低沉。他一直希望的明君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所期待的未来也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近,似乎没有什么理由不开心的。太史慈最终只能看着面无表情的赵牧离开帐篷,心中百味交错。
“看来有预知能力也不是一件好事。”赵牧走到操练场郁郁而想着。
他穿越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若不然当初他就不会对三国的历史那么感兴趣了,也正因为有了那些了解,才使得他现在步步为营,根本不敢胡乱而动。不过历史的一切早就已经是尘埃一场,就好像他根本就不存在一样,看到的不过是幻觉,无法改变结果,反而增添更多的残忍画面,和悲欢离合。
赵牧远远的看到孙策跟周瑜等人在谈笑风生,他觉得这历史画面非常经典,但是不知道为何他却感到一丝的悲伤。最终他也只是摩擦一番长矛,然后就投入到操练当中去了,当然也是躲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此后听闻严白虎在会稽太守王朗的接济下,同陈兵于山阴之野,以抵挡孙策大军。孙策听到这消息非常惊讶,同时也很愤怒,随即领兵与王朗对峙。
孙策骑马上前,指着王朗大声说道:“吾兴仁义之兵,来安浙江,汝何故助贼?”
王朗见状也甩马上前大骂回答道:“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今日特与严氏雪仇!”
孙策一听,顿时就勃然大怒,就想要挥兵直上,但太史慈早就在左侧的军阵驱马而出了。如果细看,其实是赵牧在太史慈的马屁股拍了一把,原本赵牧认为和孙策相距较远,然后就躲到太史慈的马侧,然后跟太史慈早就商量一番了。大致都是说让太史慈担当先锋,为孙策先赢下一城,太史慈也满心答应了,只是在等待孙策的命令。但是没想到却让赵牧先拍了马屁股,若不是太史慈已经做好准备,说不定还真的直接坠马了。
“啊驾!”太史慈惊吼一声,然后连忙改口成呼马的声音,不然这下就尴尬了。
王朗见到对方有将领杀出,自然也不甘示弱,他亲自策马来迎太史慈。太史慈求功心切,又异常勇猛,只用了几个回合就把王朗打到退回阵内,只得叫令副将周昕杀出。孙策恐怕太史慈体力不支,连忙又让黄盖来接阵。两下鼓声大震,双方鏖战,难分胜负。
太史慈好不痛快地退回阵内,不好意思地看一眼赵牧,赵牧也不说话,只是赞赏地点点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两人有不可描述的感情一样。
这时王朗的后军一阵太乱,原来是周瑜和程普引兵杀将而来,前后夹攻,王朗抵挡不住,连忙与严白虎、周昕杀出一条血路,败退回城中。孙策便将引兵围城,但王朗听从严白虎的建议,固守会稽城而不出。
第76章 复回江东()
太史慈为不能立功而闷闷不乐,回到营帐便与赵牧抱怨起来。
“若容吾多几回合,定能取王朗首级!”
赵牧的心还是有些郁闷,听到太史慈在抱怨,本来也没有什么心情回答的,但是军中上下也只剩下太史慈一人跟自己有话可说。在军队中,赵牧几乎没有找到一个能说话的朋友,主要还是因为要隐藏真实的身份,其次就是能交心的人难找。这又不是在社交平台上找好友,能够东扯西扯,每个人跟他都是跨越千百年的代沟。当年在刘备手下的时候,记得那个王二跟他还算是聊得来,也不知道这些年过去了,王二是否活着?
人们常说: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会先来。既然如此,无名小卒们又怎么有闲心来交朋友呢?
“孙策还不是因为担心你嘛,你可就知足吧!再说就算你多厉害,也有体力耗尽的时候,若是马失前蹄的话,你让孙策如何是好?”赵牧对孙策还是直呼其名。
“这倒也是。”太史慈赞同地说道。
“你还是需要保护好自己的性命,别老是当出头鸟,你射术这么厉害干脆以后就躲在阵后偷袭算了。”赵牧本来还不想多说的,他总觉得跟这些人越来越好之后,就会非常忧心他们的生命,尽管他们迟早都是会死的。
这么说可能会有些矛盾,是生命就终有死的一天。但赵牧这种想法明显是消极过度了,他作为现在的未来人,对这一切虽然没有熟记于心,可他却全部知道他们的结果,这就会导致赵牧产生一种恻隐之心。想要挽救他们的生命,但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也是最无能为力的事。
滚滚历史长河,只有赵牧一人才看到历史卷起的巨浪会将所有人吞噬的,而其他人还秉持着原有的信念在坚持着,但是结果并不会如他们所愿。这一种先知,是令人恐慌的。
然而太史慈听到赵牧说这话时,明显有些不开心了,但是又不好发作,只认真地说道:“忠君之事,岂能缩头藏尾乎?”说完便直接走出营帐,这跟平时的举动就不一样了。
以前一直都是等赵牧回答之后先离开,但这次是故意这么做来抗议赵牧的话。
“可谁又能知道我心底的折磨呢。”赵牧看着太史慈离去的背影自言自语道。
赵牧甘愿做无名小卒之后,双脚已经磨出了茧,整个人看起来也老练了不少。尽管面容还是显得年轻,但是他觉得自己跟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差不多了。如果留在现代过了那么多年,可能他还是一事无成,也可能小有成就,但无论怎么活也会是比现在的处境好。古人总说“乱世出英雄”,可和平繁华的年代照样可以大展拳脚,只是这物资匮乏的年代,纵有十八般武艺,也难以舒展拳脚。
这生活,简直有些生不如死了。
此后孙策一连挥军攻了数日,都不能攻陷会稽城,于是只能召集众将商议,寻找破城的计策。而太史慈因上次给了脸色赵牧看,两人也多日没有说话了,但太史慈自然会在跟敌军对战中关注赵牧的安危,赵牧同时也会想方设法为太史慈出谋划策,却依旧没有想到合适的计划。
“我军一连数日,未能破城,军心已有不稳,诸位可有良计乎?”孙策看着底下的武将和军师说道。
头脑风暴在哪个年代都是有效的。
只见周瑜、张昭和张纮仅是静静地看着孙策,并没有说话的意思。在座的人都清楚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三人都没有主意的话,其他人更加想不出方法来。
太史慈见众人面面相觑,他也着急了。本想着为孙策分忧的,但无奈一时也想不到办法,原本前几日还想找赵牧商量一下对策。不过两人却还在“冷战”中,赵牧也没有再主动的找他说话了,而他又更没想去先认错。这本来是没有什么对错的,毕竟两人的立场不同,主要的是赵牧现代人的思想不可能会与太史慈的思想相通。
“主公,会稽城被困多日,吾军可从粮草上考虑。”但太史慈还是先发表意见了,尽管还没有详细的方案。
“子义此言甚合我意。”孙策想了想附和道,然后就停住等待着太史慈继续说下去。
可太史慈根本就没有详细的办法,一时间也愣在原地,此时倒是孙策的亲叔父孙静说话了:“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
孙策听完孙静的补充之后非常开心,也顺便帮太史慈化解了尴尬。
“叔父妙用!足破贼人矣。”孙策兴奋的说道,但他心里不知为何突然又想起赵牧来,可能仅仅是因为“叔父”的称呼而勾起对赵牧的挂念。虽然赵牧已经离开,但孙策总觉得这种时候如果赵牧在的话,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计策。
“他早已不知所踪矣。”孙策自嘲地摇了摇头,其他人都没有发现他愣神了。
随即孙策下令各部点起火把,虚张旗号,来当作疑兵,连夜撤围南去。此时周瑜靠近孙策身边建议道:“主公大兵一起,王朗必然出城来赶,可用奇兵胜之。”
孙策点头称是:“吾今准备下了,取城只在今夜。”遂命令军马起行。
各部兵马应计而行,太史慈的任务只是装作疑兵撤退,目的就是让敌军以为孙策因久攻不下城池而退去。赵牧并不知道计策是什么,按照以前太史慈肯定会先跟他说明的,但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