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铸新明-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升看见秦浩明脸色不豫,不由得替崇祯分辨两句,只是他自己也说得没有底气。

    “今上怎么就不明白皇帝不差饿兵,古人尚且明白,何况……”

    秦浩明摇摇头,也不再说下去。

    没必要,明末就这个吊样,自己又不是不明白,要不然怎么会灭亡?

    这就是真实明末现状,臣权和君权斗争太激烈了。

    大臣把持着国库,皇帝用一分一毫文官们都说三道四,似乎不花钱的皇帝才是圣明天子。

    所谓权利,一谓人事,二谓财政。

    人事被内阁、户部把持的差不多了,皇帝财权也没多少,再不积极往内库里搂钱,日子还怎么过呢?

    因为内库花钱不需要经过文官,所以明末皇帝特别喜欢派太监亲自去收税,储藏银两。

    甚至自己还知道,崇祯和首辅周延儒还有一个“罗雀掘鼠”的典故。

    崇祯初年,辽东欠饷引发骚乱。

    首辅周延儒言:“军士要挟,不止为少饷,其中可能还有隐情。

    古人罗雀掘鼠,尚且军心不变。

    今各兵只是少他月饷,如何辄动鼓噪,此其中必有原故。”

    “罗雀掘鼠”出自唐朝忠臣张巡在睢阳被安禄山乱军围困时。

    当时张巡部队缺粮,有段时间只能靠抓麻雀捕老鼠来充饥。

    到最后城里什么吃的都没了,人也都打完了,终于全军战死,张巡被害,全城守军无一人降。

    只是这“罗雀掘鼠”实乃当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可崇祯却居然大以为然。当下竟欣然点头道:“正如此说,古人尚有罗雀掘鼠,今日缺饷,岂遂至此?”

    说句老实话,部队的将士是在为大明朝和崇祯皇帝卖命,这军饷原本就应该由朝廷发。

    可崇祯好象不明白,这些人是在为他守江山。

    照这君臣二人的说法,朝廷似乎不但不用发军饷,还可以要明军将士们饿着肚子去抓鸟捉老鼠来充饥,然后继续为朝廷去打仗。

    由此不难看出,皇上、大臣们对一线部队的欠饷问题尚且如此态度,那么对其他地方守卫部队也可想而知了。

    崇祯,或者说大明朝皇上和一部分大臣的这种态度,事实上正是引发明末农民起义,且起义屡镇屡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皇上和大臣们都不觉得不发饷银有什么问题,可以要士兵们自己去挖老鼠充饥,那么也就难怪大明朝的官兵要靠抢劫百姓而赖以为生了。

    站在秦浩明眼前的卢象升,对这个问题总结得最为精辟。

    他在奏章中曾这样说:“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崇祯、周延儒君臣两人的言论,读来着实让人无话可说。

    惟有可怜舍生忘死抗击鞑虏的辽东将士们,不但吃不饱、无钱养家,还因讨要拖欠军饷被指责的际遇心酸。

    “为今之计,把上次从鞑子手中缴获的钱财分发下去,先把军心凝固起来再说。卢督以为如何?”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此战胜利并且重挫鞑子,方才有后续事情。

    否则,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一切皆成空。

    “可行,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将士们浴血厮杀,家人却还要供养。”

    卢象升毫不犹豫,立马赞同。

    “另外还需做好没有援军的准备,小生估计这一仗或将打得惨烈无比。

    卢督万万不可心存幻想,以为朝廷会派其它友军援助。”

    虽然历史的进程有所改变,但是秦浩明还是不敢大意。

    概因杨嗣昌、高起潜、陈新甲之流可不是什么高尚之人。

    相信如果是顺风仗他们会来抢功,可是目前鞑子的战斗力可不是后期的八旗老爷兵,顺风仗也就自然无从谈起。

    “唔,目前天雄军两万人马俱已到位。唯一担心的是怕粮草供养不上,若是十天半个月尚可,时间久了就难说。没有朝廷的支援,怕是……”

    卢象升目露忧虑点点头,没有援军的事情他们之前有做过探讨,现在只不过是老调重弹而已。

    所以才四处召唤旧部,可是问题也随之产生,人马多了,粮食就有点捉襟见肘。

    曹尼马,如果面前站着的不是卢象升,秦浩明都开始骂人了,不是别人,就是骂崇祯。

    这是什么道理啊,鞑子在大明以战养战都可以相当滋润,反而大明自己的军队在本土作战,居然没有粮草。

    这样的大明,焉能不亡?

第75章 交心()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也就是卢象升愚忠,换了其他人,早就撤离赵县,有多远跑多远。

    “卢督毋虚担心,事情当不至于如此窘迫。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我们可以分两步走。

    一方面号召赵县大户捐粮,只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答应事后补足给他们,料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另一方面,趁着鞑子目前没有围城,可能就要用些手段了,不知……”

    说到这里,秦浩明略有迟疑。

    “说,有什么责任我担着,这次原本就有许多违制的地方,也不在乎多一件。”

    看见秦浩明有解决事情的办法,卢象升豪情万丈。

    “立马派几路兵马,朝附近县城“借粮”,事前向户部催粮并把此事用密函告之陛下。”

    秦浩明把借字咬音特别重,再配之以杀气腾腾的表情,傻子都知道借不成便抢的意思。

    卢象升只是沉吟片刻,立马果断答应。

    “浩明真乃老夫的诸葛先生,好像就没有你觉得为难的事情。”

    事情得以解决,卢象升心怀大慰,哈哈大笑,开口称赞秦浩明。

    “卢督谬赞!如果要小生说,不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按目前这种状况,天雄军有得选择吗?

    朝臣的意思,包括陛下的意思,对卢总督来讲都无所谓。

    卢督关心的应该是粮草可否到位?可参战的大明将士具体有多少?固守待援是什么情况?如若没有援军应该如何?

    只是您完全站在朝廷的角度,自然就受到束缚,放不开手脚全力施为而已。”

    秦浩明明白,不是自己比卢象升厉害,说来说去还是心态,或者说局限性。

    就现在而言,在冷兵器时期,如果讲到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涉及到具体指挥,十个秦浩明也未必是卢象升的对手。

    当然,秦浩明后世作为特种战士,有着领先几百年的各种战役经验,又站在深知历史大势的高度上。

    如果说个别战术或许不如卢象升,但在战略上绝对是高手,没有之一。

    特别是他没有卢象升瞻前顾后,束手束脚的心态。

    对皇权没有敬畏之心,一切只为了胜利,行事毫无顾忌,自然要比卢象升有诸多手段和优势,不足为奇。

    “赵县城池狭小,无法容纳太多人马,刚好由你带领五千骑兵,每人配备双马,实行你的机动作战。

    老夫在赵县,拖住鞑虏大军,就让鞑虏在此摔个跟头,看他是否还敢目中无人耶?”

    卢象升也被秦浩明激起心中的雄心壮志,信心满满的说道。

    “可惜令出多门,卢督无法统一指挥,不然定叫鞑子吃不了兜着走。”

    秦浩明有点郁闷,正是关门打狗的大好机会,可却因为狗屁的路线之争,白白浪费。

    “援军老夫也不奢望,如果可能,唯有祖宽的一万关宁铁骑可以与鞑子一战。”

    祖宽早年是祖大寿家仆,少有勇力,积功至宁远参将、副总兵。

    崇祯八年入陕西剿灭叛军,归卢象升节制。

    他为人骄横,兵马所过之处焚毁民宅,凌辱妇女,基本无人能管。

    但唯独对卢象升服服帖帖,也算是为数不多有交情的将领。

    “鞑虏的骑兵机动性强于我军,野战能力更是我军望尘莫及。

    现在驻扎在河北的朝廷大军中,除了祖宽率领的关宁铁骑可以野战,其他还有哪只友军可堪一战?

    鞑虏只要盯紧这支队伍,便可保证他们动弹不得。

    再者,祖宽头上有高太监压制,根本无法自行其是。

    事到紧急关头,高太监领导的关宁铁骑会让他驰援卢督?”

    秦浩明不惮以最坏的打算考虑高太监,十有八九,关宁铁骑是派不上用场,可以把它排除在外。

    “浩明,你对大明王朝究竟是如何看待?”

    不知为何,卢象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