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铸新明-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还有这小子命好,从小含着金钥匙长大。

    其父吴襄弃商投军,得到当时辽东王李成梁的赏识,又和未来辽东大咖祖大寿相交莫逆,结为姻亲。

    有父亲和舅舅铺路,少年的吴三桂师从文人败类董其昌学文。估计不是这块料,他挺有自知之明改为学武。

    想学武就更好办了,他的舅舅祖大寿世代将门,在辽东呼风唤雨,都不用劳烦他人。

    应该说,祖家虽然也是子孙众多,但祖大寿对吴三桂特别看好。

    除了妻弟吴襄的关系外,吴三桂本人的才情和武功,才是祖大寿栽培他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没有祖大寿的刻意栽培,吴三桂绝不会在青年时期就崭露头角,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成为一镇总兵,比他的父亲吴襄的军中经历还要轻松许多。

    还有,辽东监军高其潜收他为义子。崇祯十二年,洪承畴举荐他担任辽东总兵。时年仅二十七岁。

    当然祖大寿也绝想不到,他一心栽培起来的好外甥,在他的危难时期对他弃之不顾,从来没有想到真的去拼命救这个娘舅。

    在松锦战场上,最早奔逃的也是这个所谓的青年通侯总兵,以至于洪承畴被俘,全军溃败。

    无利不起早!

    祖大寿在教导外甥的时候不遗余力,吴三桂果然也是把辽西将门自私自利的特点扬光大。

    关宁铁骑,跟其他军队不一样,既讲究利益,也讲究派别,有非常高的警惕心。

    可以说,不是辽西的军队,在他们眼里,都是外军。

    各镇兵马在辽西都很受排挤,简单来说,就是送死外镇兵去,好处辽西将门领。

    在这种前提下,各镇兵马都很难和辽西将门集团合作。

    平时小规模的遭遇战或是守城还能打一打,一旦是大规模的战事,各镇心思各异,辽镇兵马先跑。

    所以,关宁铁骑或许强悍,但对大明还真没有什么多大贡献。

    想到他的义父高起潜,秦浩明的眉头不自觉的跳了跳。

    如此说来,自己和吴三桂还有“杀父之仇!”。

    “秦督?”

    吴三桂小声轻唤。

    他不知道秦浩明听了他一席话之后,怎么莫名其妙沉思,可是哪里有不妥之处?

    难道是嫌他们路上时间太久,没有及时赶上瓦房店战役?

    可自己从头到尾都是听从定南军将士的命令,未有逾越之处。

    当然,你就是叫他单独冲上去和建奴野战,他也不干。

    “哦,今日瞧长伯雄姿英,让本督想起当年在宣府和高镇守的往事,不胜唏嘘。”

    秦浩明满脸萧索,仿佛在缅怀高起潜。

    “秦督,义父辜负皇上信赖,贪墨舞弊,本就是咎由自取。秦督不过恰逢其会,着手此事,末将心中并无半点怨恨。”

    吴三桂闻言,急忙惶恐起身单膝跪下解释。

    于他而言,一个死去的太监,若成为和眼前炙手可热的督帅间的一根刺,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秦浩明被围在瓦房店,尚不知崇祯已经命他暂时节制蓟辽边关,可吴三桂知道啊!

    原本还想打个时间差,提前卖好,增加在对方心中的分量,哪里想到还有这一出?

    ps:感谢书友元宝妈妈111打赏,铭感盛情,故土难离敬上!

    顶点阅读网址:。

第六百一十八节 终成军() 
    第六百一十八节 终成军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一旁的祖宽也帮忙解释,说吴三桂从头到尾没有记挂此事。

    对他来说,祖大寿是老板,那吴三桂就是他的少东家。况且,他是吴三桂习武的入门师傅。

    “那就好,那就好!”秦浩明频频点头,仿佛快意至极,亲自搀扶起吴三桂,一副心结近解的模样。

    同时,扭头对祖宽嗔怪道:“祖将军,你我曾经浴血并肩作战过,怎么今日这么生分?

    今日不凑巧,大战过后,事务繁杂,实在没有心思喝酒。

    改日,咱们聚聚,本督也想和蓟辽将士一起把酒言欢,共诉情怀。”

    祖宽心里一暖,俯身拱手作辑行礼,表示感谢。

    看来昔日情谊,并没有随着秦浩明位高权重而有所改变,这在吴三桂眼前,也是倍有面子的事情。

    秦浩明友好的言辞举措,也让吴三桂不安的心里稍稍放松,不在怀疑其他。

    吴三桂也知道秦浩明繁忙,要处理的军务太多,能够抽出时间特意聊两句,估计还是看在祖宽的面子上。

    所以,他目视祖宽一眼,二人告辞离去。

    第二日凌晨,洪承畴和曹变蛟会同宣旨的内官,也及时赶到瓦房店。

    稍微寒暄两句,秦浩明无空理会洪承畴,立马开始今天的重头戏。

    定南军全部的文武将校,以及五六万辎兵民夫,在东门外肃立无声。

    遥望瓦房店内铁甲林立,旌旗招展,寂静肃杀,无边无际。城外大片空地中央,两人高的点将台上,旗杆孤耸,直入云端。

    忽然营门大开,二百号角手阵列而出,正步而行、步伐一致,落地有声,号角长鸣,此起彼伏。

    紧随其后是缓行的百辆军鼓马车,车上皆是四面大鼓。

    八位壮士袒胸赤膊,挥舞着特大的鼓槌,依着步伐节奏,一声声打在人心。

    鼓声如雷,地动山摇,苍茫雄劲,悲壮山河,万里回声。

    号角手和鼓车至场地边线一分为二,混合绕行,每致一处标记,便留下一组号角鼓车,唯有鼓号嘶鸣始终不停,直至最后两组到位,方才瞬间宁寂。

    突然,号角再次吹响,却是低沉悲鸣,闻之欲哭。

    大营内走出一片白色海洋,两千士卒素甲白盔,高举着无数白幡,阵列而出。

    白色海洋分成数十个方阵,步入校场,却如浩荡江海向着校场外的军民涌来。

    每一个素衣士卒,皆是举着半人高横列五条白幡木柱,肃然不语,阵列而行。

    第一波白浪刚卷起沉重,第二波白浪又卷起庄严,第三波乃至数十波带来的悲壮,让数万军民动容。

    数十股白浪前后呼应,见不见尾,白浪中泛起点点黑字,正是瓦房店会战中阵亡的英灵。

    当第一波白浪涌过军民中央,忽然鼓声一震,同时每一波白浪都有数人高声领颂,然后万声齐颂,如山呼海啸。

    “国之危难兮”

    “守四方!”

    “民之罹难兮”

    “愿赴死!”

    “沙场九死兮”

    “尤未悔!”

    “华夏万载兮”

    “传千古!

    白色的海洋,黑色的英灵,悲鸣的号角,凄怆的鼓声,整齐的步伐,豪迈的口号,如同一幕幕画面,将辽东半岛的血雨再次展现。

    抚顺的烽火,清河的沦陷,萨尔浒的惨绝,开原的死战,铁岭的无奈,赫图阿拉的尘烟,血火辽东,豪杰数万,百姓哭嚎,定南军救难。

    东北的群山,城外的攻坚,北城的凄风,南城的苦雨,血肉山河,铁壁森严。

    多铎折翼,皇太极空叹,平息十万狼烟。壮哉定南军,悲哉片片白幡。

    秦浩明折腰,张云默哀,阎应元俯身,三军致敬,万民呜咽。

    纷纷整理衣冠,或躬身施礼,或以手捶肩,或相拥哭嚎,或磕头许愿。

    当知国泰民安,乃是英雄血,乃是豪杰难!

    一万白幡,围在点将台周围,密密麻麻,仍如生前点将排兵,阵列而立。

    十万定南军民被惊动,被感动,被感染,被激励,情绪被彻底点燃欲要激昂而怒吼欢呼时,号角齐鸣,军鼓共震,杀气弥漫,赫赫冲天。

    忽然鼓号齐止,大明军歌从定南军大营四处响起。

    铁甲横流,铁骑如潮,从瓦房店四面城门出口涌出,缓缓前行,直奔校场。

    一万五千定南军将士,五千骑兵,列成百个方阵,齐声吟唱,卷起冲天的豪气,踏起迷茫的尘烟。

    矛革相击,飒然有声,歌声豪迈,气势无边。

    尤其是万军之中,护拥的四千伤残士卒,一片红色,在军中更是引人夺目。

    他们或是相互搀扶,或是被人背着,或是被人抬着,或是如盲人一样被人牵引。

    一个个毫不伤心气馁,反而斗志昂扬,声音嘹亮。

    残兵左右分别是蓝衣的辎兵和青衣的工匠民夫,步伐散乱,却精神抖擞,携手前行,高歌猛进,不让军旅。

    工匠营后是数百门炮车和火箭车,浩浩荡荡,一往无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