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铸新明-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将福州这一亩三分地弄好,然后秦浩明再腾出功夫去接管广州防务也不迟。

    而且,秦浩明其实也在等一个适合的时机,要知道最近他得到消息,西北叛贼蠢蠢欲动。

    阎应元讲完,下面掌声一片。洪迪新正要汇报政务时,秦浩明抬抬手把他拦下来。

    因为政务他还是和巡抚衙门张肯堂,左右布政使共同管理福建,并没有什么强硬的举措出台。

    当然,这里面有他的意图,军权在手,政务还少得了吗?

    此时,后勤的一名书记官将一搭子大小不一的银票分发给众人,秦浩明也抽了一张出来仔细观看。

    应该说,这张银票的样式其实十分简单,长约六寸宽约四寸,纸上印有浅绿色的花纹。

    在纸的正中,写着‘凭票即付足银一千两整’十个字,完全是毛笔手写,字体还有些潦草,不过还是能看清楚数额。

    银票的右行写着庄票号数,左行有应解日期,左下还有钱庄的名字。

    票面上还有几个图章,箝口印盖在银票正中和留底骑缝处,年份花章盖在银票的左上角,庄章盖在面额上。

    秦浩明此时拿在手上的银票,是一张出自裕隆钱庄的银票,但在他看来,这种银票实在是太粗糙简便了一些。

    可却是实实在大的价值一千两花银,不记名,无须凭证,见票即付,基本上跟钞票也差不多了。

    通过了解,秦浩明对这个时代的钱庄,也算是有些了解。

    发展到了如今,钱铺、钱庄、银号,其实已经很发达完备了,出现了不少类似后世银行的功能。

    此时的钱庄,不但能存款还能放贷,甚至还能异地划汇等。

    同时还经营如铸造银锭,鉴定成色,兼营首饰等等,经营业务众多。

    其中,就有发行银票这一功能。

    银票是钱庄所发行的信用纸钞,一般来说,不用经过官府批准,自行发行。也不用什么保证金之类的,但也与钞票有很大不同。

    此时的大多数钱庄的庄票,其实类似于一张存款单,把钱存入钱庄,可以开取一张银票。

    银票大致有两种,一种就是现票,完全不记名,谁持有谁就得取现,见票即付。

    不过,仅限于本钱庄兑现,而且有些没有分号的钱庄,还只能本地取现。

    还有一种银票,则同样是不记名的,但却有到付的日期,流通没问题,但取现必须得等到注明的到期时间,才能兑现。

    总之,大抵就是如此,银票的数额不定,完全是存多少就是多少。

    既可以是一百两,也可以是一万两。

    不过,一般只有极大的钱庄,才会开这么大的银票,一百的情况下,一千两银一张的银票,已经是相当大面额了。

    “众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吗?有谁熟悉它?”

    秦浩明举着手里的银票,笑嘻嘻的问道。

    PS:感谢书友170107011135226打赏,铭感盛情,故土难离敬上!

第四百六十四节 银币的作用()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徐鸿轩抿嘴一笑,“秦督,这可是好东西,天下谁人不识它?”

    “就是,秦督,这不就是银票吗?”

    “哇,我这是昌隆钱庄一万两的银票。”

    “咦,我这是升隆钱庄的。”

    “我这是郑家的银票,管他呢,要是我的就发财了。”

    众人手里拿着或粗糙或精细的各家不用银票纷纷嬉笑着说,这要是我们的就好了。

    “这确实不是我们的,但我们自己也有。”

    秦浩明微笑着说一句,接着朝洪迪新示意一眼,后者及其慎重的端出一个木箱,打开箱盖,取出一叠崭新的银票,还有统一制式的银币分发给众人。

    “秦督是要开钱庄吗?唔这银行是钱庄的意思吗?”

    卢欣荣左手拿着做工精致的银票反复端详,上书大明银行,右手掂量着银币,仿佛在测试重量。

    “大抵是这个意思,但又略有不同,你们先看,待会本督再做解释。”

    秦浩明点点头,一会儿又摇摇头说道。

    “好漂亮的银币,做工真好,看来冶造局那班工匠不错。”

    许杰接过洪迪新递给他的银票和银币,把注意力放在银币上。

    入手感觉就很好,银光灿然,新铸成的银币似乎还有一些冲压时的余温,再仔细看,银币并没有复杂图案,正面中间四个字“大明银行”。

    字是秦浩明写的,再用拓本印,论书法水平,尚可一观,谈不上大家之作。不过用来印制,也绰绰有余。

    银币背面则是“一两”字样,当然还是秦浩明所书。

    各人手中都是拿起一枚银币,仔细观看,这东西对大明的人来说还是很新鲜。

    大明一直没有正经的铸造过金银币,铜币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而且很少有朝廷统一管制。

    民间现在不仅在用天启钱,更多的是用万历钱和嘉靖钱,甚至还有人用前宋的铜钱,更早的铜钱存世量少,不宜拿出日常使用,可以当做古董了。

    吴锋拿着银币,先是上下翻动,满是陶醉的欣赏了一番银币上的字样,接着才仔细观察银币的样子,这时才现问题:“为何银币要有花边?”

    秦浩明笑道:“人心叵测,要是有人拿到银币后,大规模的从四边磨掉银边,积少成多,也是会小赚一笔。

    或是将来民间使用,有人也会磨边,当一两的给我磨成八钱,六钱,到时候不仅是损失一些银子那么简单,还会影响我们银币的信誉。”

    “原来如此。”吴锋恍然大悟道:“用这花边是防止人私下打磨,好主意,果然好主意。”

    吴锋微笑着掂了一下银币,说道:“一两的银币实则重八钱,另外含有一些辅料,又是二钱”

    站在左近处的阎应元,两眼突然一亮!

    秦浩明看到他的神情微笑着问道:“可是明白了什么?”

    “是明白了一些。”阎应元眼中显露出兴奋之色,他不是笨蛋,哪还有想不明白的?

    一想明白,敬佩之情就按捺不住了,阎应元忍不住拱手道:“大人真是天纵之才!”

    秦浩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铸币,不管是朝廷的铜钱还是秦浩明这里铸成的银币,钱息当然是最要紧的。

    朝廷拿二十万两本钱来买铜,铸币值六十万,不算成本什么的,一进一出就能赚四十万。

    当然,这铜钱的质量可想而知。

    秦浩明的银币当然不必如此,一两去二钱,再加二钱辅料,一两银赚四钱,毛利就是百分之四十而已。

    就是说,发行一百万枚一两银币,利就是在四十万两。

    当然这是还没有计算成本的算法,不过铸币的成本并不高,十分有限。

    在他的计划中,大明银行不仅要制银币,还会制少量的金币和大量的铜钱。

    当然,铜钱又是另外一种制法,需要人工较多,技术含量要比这种铸造银币的办法简单的多,当然质量水准也相差的比较远。

    铜币秦浩明并不打算投入太多,铜币是准备用来赚钱的,只要质量稍微好过普通的民间铸币就可。

    阎应元高兴了一会,猛然警醒似的,他低声向秦浩明问道:“秦督,这银币若是在民间发行,定然会被觉份量不足,还有杂质,这”

    “谁告诉你要在民间发行?”一旁的秦浩明反问道。

    放下手中这枚,又拿起一枚检视,见银币质量几乎完全相同,不觉又点了点头。

    转头见一脸愕然的阎应元,秦浩明拍拍手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说道:

    “银币份量不足,要补足这份量就是拿大明银行的信誉来保证,保证就是这银币后面上的两个字。

    一两是足额的当一两用,而如果一开始就在民间发行,就算我们在闽粤两省有极高的信誉,百姓和商人用起来定然也是疑虑重重。

    既然如此,早期就不必直接发行出去,而是我们自己用。”

    “原来如此。”阎应元也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想明白。

    洪迪新屈着手指算道:“诸位,军饷是大头开销,各家作坊的工钱紧随其后,这两样一年要过百万两。

    如果发行这种银币来当工钱和军饷,光是这一块就省好几十万。

    再加上工地上的民夫和建筑开销,这一块又能省下来不少。

    为什么能省呢?这银币先不在民间发行,给咱们自己人,可以叫他们在总督府的商行用,银币一两就是一两的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