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铸新明-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皇家用具,本就整洁无比,此举不过是示好而已。对于他们这些宦官来说,眼力很重要。

    天子在意谁,那就是他们需要巴结的对象。

    “秦爱卿在国子监的辩论真是精彩,可谓字字珠玑。然朕不能亲临现场,唯有让他们摘录下来得以一观。”

    崇祯指着秦浩明的话语,笑笑的的说道。

    “臣惶恐,当不得皇上赞誉。只是这些年目睹朝堂重臣所为,有感而发!”

    御景亭是皇宫中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叠石独特,磴道盘曲,下有石雕蟠龙喷水,上筑亭院,可眺望四周景色。

    可想到如此宝地最后沦落到建奴手中,改为御花园,秦浩明的心里就对东林党人憎恨无比,正是这些人成为毁掉大明的祸首之一。

    当然,纵观他们在明亡之后大多数人的表现,只能说他们非常短视,说故意祸国也不现实。

    崇祯听了秦浩明的话,因涉及朝廷重臣,作为帝王,他倒是不好具体说些什么。

    虽然他内心非常赞同,于是便转开话题,问起秦浩明关于减免宣大五省三饷的事情。

    秦浩明正要作答,不意此时王承恩通报首辅薛国观求见。

    “宣!”

    此时二人正是蜜月期,况且,薛国观作为首辅,断无不见的道理。

    “如此正好,刚好此事需要内阁同意。只是,晋商罚没钱财的事,不要提及。”

    崇祯转过头,对秦浩明说道。

    “微臣明白。”

    秦浩明嘴里应着,心里却暗自叹口气。

    这就是真实的大明朝堂状况,皇权和相权相互牵制,户部和内库分开,相互防范。

    以至于大明的实力不能整合在一起,发挥应有的力量,加上朝堂大臣相互攻讦,目光短视,最终一起走向灭亡。

    薛国观长须苒苒,长得一表人才,在向崇祯行完礼后,善意的朝秦浩明点头致意。

    作为首辅,他这个举动对秦浩明可谓是礼遇至极。

    “见过薛首辅!”

    虽然对这王八蛋没有什么好感,可崇祯在眼前,官场礼仪必须遵守。否则,就是大不敬的罪名。

    “陛下,今年北方大部分省份俱是干旱,各省督抚衙门请求准备赈灾或是减免税赋。

    只是如今户部已经入不敷出无以为继,内阁的意见让各省自救。”

    薛国观拿出奏折,一脸无奈。

    大明的首辅不好当,户部早就无能为力,现在只希望崇祯皇帝这边有什么好办法。

    当然,晋商被抄没,他们是知道,这也是今日他这个首辅过来的目的。

第二百八十八节 首辅之言()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崇祯脸色一沉,犀利的眼神扫向薛国观。作为首辅,让各省自救,说穿了就是毫无作为。

    而把注意打到皇家内库中,更是他所不能容忍,那意味着皇权将被内阁完全架空。

    “薛首辅难道就没有一点应对措施,满朝大臣也束手无策?”

    薛国观脸色发苦,心里暗自腹诽,自己又变不出粮食和纹银。看来想要打内库的注意不现实,那是天家的禁脔。

    不违背崇祯的意思是他的为首辅的一贯法宝,他硬着头皮说道:“微臣倒是有一个应急之策,却是要天家帮忙?”

    崇祯脸色缓和下来,有方法变成,至于帮忙什么的,责无旁贷,毕竟天下都是自己的。

    “薛首辅请说,朕自当尽力为之!”

    “皇上,国库虽然空虚,但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府库中有粮有财,何不暂时借助,以解燃眉之急?

    外廷朝臣可以包在微臣身上,至于皇亲国戚,却非得皇上亲自出马不可?”

    薛国观咬牙沉声说道。

    他这这也是被崇祯逼得没有办法,方出如此下策。可以想象,随着计划实行,朝野上下必然是骂声一片。

    故而,他也存了一点小心眼,让崇祯先向皇亲国戚开刀,那他的阻力无疑会小了许多。天子坚持如此,群臣也不敢对他进行太大的攻讦。

    历史就这么真实的展现在眼前,秦浩明有一种恍然的感觉。

    由于内阁理财无方,导致中央财政入不敷出,薛国观为了摆脱困境,出了一个馊主意,向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借助。

    崇祯皇帝无可奈何地同意照办,于是他以皇帝圣旨的名义,首先在武清侯李国瑞身上开刀,要他以“借助”名义捐献白银四十万两。

    此时的皇亲国戚都凭借特权发财致富,却毫无忧国忧民之心,李国瑞也不例外,犹如铁公鸡——一毛不拔。

    可他又不敢公然违抗圣旨,只得故意装穷,拆毁自家房屋,把家中杂物摆到大街上出卖,闹得满城风雨。

    这简直有损皇家体面,崇祯皇帝大为恼怒,下令剥夺李国瑞的爵禄,李国瑞惶惶然惊吓而死。

    然而“借助”之风愈刮愈烈,弄得皇亲国戚人人自危,破财消灾又心有不甘,于是乎造谣惑众。

    孝定太后,崇祯皇帝的曾祖母在天上指责皇帝对外戚过于刻薄,要遭受天谴,崇祯的儿子行将夭折。

    这当然是谣言,但是蹊跷得是,崇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果然死去。

    这种意想不到的打击,使崇祯皇帝追悔莫及,为了向孝定太后有所交代,立即追封李国瑞七岁的儿子为武清侯,悉数退还李家上缴的金银。

    经过这一挫折,崇祯对薛国观恨之入骨,只是不便发作。

    秦浩明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如今内库充实,看崇祯会如何选择?

    崇祯犹豫盘算良久,半饷方才缓缓说道:“薛首辅有几成把握?”

    “当有八成!只要说明年成好的时候再归还,想来勋贵大臣应该会同意。”

    薛国观急于解决烫手山芋,此时已经顾不得太多,竟然口称有八成之多。

    他就不想想,先不说这些勋贵大臣的反应如何?

    大明国库这些年来,一直是寅吃卯粮,欠的债不知有多少,按目前的农业税制度,有能力偿还吗?

    这些精明的勋贵大臣,岂能不知国库情况?

    秦浩明见崇祯颇为意动的模样,好像在计较着得失,他心里有些着急。若是让崇祯答应下来,那可就是金口玉言,不方便更改。

    可自己毕竟不是朝臣,会不会有些失礼,还是事后再献言为好?

    一时间,他有点患得患失,坐卧不安。

    “秦爱卿可是有什么好的建议?”

    秦浩明的表现崇祯看在眼里,想到他一贯计谋多端,便抱着试试的态度问道。

    “皇上,薛首辅,下官观察到白银已经成为社会财富,商业税低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为了严重的问题。

    大量的白银在市场上流通,但是朝廷却无法抽税,无法把繁荣的社会经济转化为强大的国力。

    更严重的是,赋役折银征收之后,粮价的波动加剧,其中大量的好处都落到了富商手中,国家与百姓陷入交困的境地。

    难道征收商税如此困难吗?这大明王朝真要被些蛀虫掏空不成?”

    秦浩明也是死马当活马医,既然有机会让他发言,若是言辞不够犀利,怕起不了什么效果。

    故而,他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把这些朝堂大臣呼之为蛀虫。

    大明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境地,不知崇祯和朝堂重臣怎还有如此好的心态,居然不懂变通,委实让人无语?

    对于这些东林党人或者说大明所有的利益阶层,包括崇祯,说实话,秦浩明内心还真非常佩服这些人,这是一批道德理想主义的殉道者。

    他们身体力行,鞠躬尽瘁,为大明王朝的整体利益献身亡命。

    然而他们又滞留在理想化的境界,在实践中表现为无能又无奈,软弱,退缩,麻木不仁,直至遭受灭顶之灾。

    可纵使如此,他们依旧无怨无悔,真是让人又气又恨。

    “秦督慎言!”

    见秦浩明把朝堂大臣比喻为蛀虫,薛国观低喝一声,作为百官之首,那他又成什么?

    崇祯则站起身,背负双手,蹙着眉头,眺望远处,不知在想些什么。

    时至今日,他已经非常后悔当初重用东林党人,以至于现在成尾大不掉之势。

    故而,近几任首辅,他都是选择非东林党人担任。

    奈何他们也对付不了东林党人,每日里只是喋喋不休的争吵,委实让他不厌其烦。

    现在,秦浩明的话无疑让他心里蠢蠢欲动,或许,这是一个改变时局的好办法?

    薛国观责怪的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