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邱福也在计划着,说实话,他还真没把这些倭寇放在眼里。这些矬子去大那些老弱病残的人还可以要是遇到我天朝大军还不是只有俯首帖耳的份儿啊。
所以也就没有太在意,他的注意里完全集中在了怎么样子去庆祝胜利这件事上去了,要是自己能取得胜利会得到什么样的赏赐,以后自己在大明的地位会有什么样的提升,这才是目前他最关心的,再说朱棣当了皇帝以后一直没有宣布太子,这也是他的一块心病,要知道这可是十分棘手的问题,也是自己战队表忠心的好时候啊。
总之一句话,邱福邱大将军的心思完全没有在战斗上,他已经被现在朝廷里的花花世界迷住了眼睛,想的是怎么去的重大胜利自己怎么可以捞到更多的钱和女人。
这样的战斗还用大家想吗?很快的,前方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京城,所有的人都吃惊了。大将军这是怎么了?难道倭寇真不可战胜的吗?要是那样大明还怎么样了?
朱棣也是召集众人来商量怎么办,兵部尚书茹常上前说道:
“陛下,这件事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就是陛下当初起兵不也是久战不胜吗?更何况现在咱们面对的是要比南方军士兵强大百倍的倭寇呢?”
朱棣刚要点头,就看到当初那个引导自己找到周王的御史黄真上前说道:
“陛下,臣要参劾邱福邱将军。”
“什么?!”人家刚打了败仗你就要参劾了,也太落井下石了吧?
所有人都很不屑的看着黄真,谁知道黄真竟然是完全无视这些人轻蔑的目光侃侃而谈:
“现在我永乐朝刚刚建立,原本建文旧臣很多都是跟风而降,要是陛下不能秉公处置,恐怕是叫这些人心有异动啊。有功当赏,有过必罚。只要是陛下秉公办理才能叫天下人真正的心悦诚服而不是仅仅在名义上归顺了陛下。所以臣参劾邱福邱将军指挥失当,导致战机贻误致使我军大败。请皇上下旨严惩!”
一番话说的冠冕堂皇,任何人都找不出缺陷来,尤其是说到了那些在观望的建文旧臣,这却一直以来是朱棣的一块心病啊。
想想确实是这样的,很多建文旧臣都是看到了北方军凌厉的攻势,知道建文帝已经无力回天了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归顺了朱棣,但是要是说道是不是真心,不但是朱棣,就是他们自己恐怕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这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啊,从朱棣本身来说他也不愿意惩处邱福,要是没有这些从自己起兵以来不离不弃和自己相濡以沫的臣下,自己想要做到今天的位置恐怕连想都不敢想啊。
但是想归想,朱棣还是个懂得大义的人,他知道现在朝廷刚刚稳固下来,迫切的需要解决掉那些建文旧臣的思想顾虑,懂得恩威并施的领导才是好领导。何况据他私下了解这个邱福自从是进到南京以后的作为也是有点叫朱棣寒心,所以朱棣当即决定——严惩不贷!同时也是给自己身边的北方系官员敲敲警钟,不要以为自己是靖难旧臣就可以放纵自己!更要叫建文旧臣看看咱老朱是个赏罚分明的好皇帝!你们自己看看自己,以后该怎么办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科普:足利义满
利义满(1358年—1408年),1368年继位。1378年移居京都室町,正式称室町幕府。1392年逼降南朝后归山天皇,结束南北朝对立。1394年让位其子足利义持,自任太政大臣。后出家为僧,仍掌握实权。1402年中国明朝朱棣夺取帝位后,派遣使臣分赴四方。足利义满受明朝封赏,并派遣使节献上抓获的倭寇,与明朝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日本以属国的名义对明朝进行朝贡贸易。1408年足利义满圆寂。
第94章 南朝八百八十寺()
不管外界怎样纷纷扰扰,文朔在南京开始履行自己的的内官监太监的职责。
大报恩寺的修建、远航船只的建造每一样都要他的过问和主持,虽然说工部的人全权负责这些事情细节上面的工作,但是因为他是皇上派来的所以大小事务都是需要他来拍板做决定,俨然成了皇上的钦差大臣一般。
首先说这些工程的开展都需要人手吧?可是人从哪里来呢?要什么样的人?要多少?这些人来了以后的吃穿住用行全部需要考虑。还有寺院的选址,龙江船厂的改造。建寺院需要材料吧?造船要木头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考虑到,都要事先准备好。
当然人手可以从全国征调民夫,可是这些人并不一定能够承担起那些需要熟练的技工所能承担的事情。所以相对来说征召那些渔民和水手就成了当务之急,由于整个的工程都是又工部在具体的操作,所以文朔也就当仁不让的开始做统领全局的协调工作。
这一天,文朔领着几个相熟南京的人在各处查看,想要找到一处可以兴建寺庙的地方。
这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南京城在这个时候不能说是寸土寸金吧,也已经建设的相当的繁华了。想要在京城里面见这样的一座大寺院有点不现实,所以文朔看了几个地方都是感觉很不理想。
堪堪到了晌午,文朔转头问身后的随从:
“现在咱这是到哪儿了?”
“回马公公,这是京城的南门。咱们现在这是在南门大街,再往前走就是聚宝门了,就出南京城了。”
文朔在脑子里仔细的想着自己在后世了解的关于大报恩寺的细节,好像是在秦淮河畔的样子啊。于是就转头问道:
“出了聚宝门是不是秦淮河了?我记得在南门外有好几处寺院呢。”
“是是是,马公公的记性真好。出了这聚宝门沿着米行大街一直到聚宝山这一条路上寺庙还真不少呢。”一个小个子回答着。
“走,去那里看看。”说完文朔径自就往聚宝门走去了。
话说这南京城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就有相当地位在汉民族的历史上,尤其是在当中原被异族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那经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都建议以健康为过渡匡扶中原,但是宋高宗没有那个心思,但是还是把金陵为行都也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即便是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首都也是打着驱除异族统治的旗号。所以南京一直以来就是被视为汉民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游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尤其是在战乱时期,南京城就更加成为了高官显贵、达官贵人的首选。所以在唐朝人杜牧就作诗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而现在大明朝的帝都——南京(当然了,在这个时候是被叫做应天的),也是集成了先前众多的建筑和古迹。像是在南门也就是聚宝门外的聚宝山附近就是集合了大批的佛寺,比较出名的有西天寺、天界寺、龙仁寺等等。
一行人沿着米行大街往前走就看到路边一大片荒芜的土地,文朔很感兴趣问随自己来的人:
“这是什么地方啊?为什么这么荒凉?”
“这里原本是一座叫大悲寺的佛寺,当年和蒙古鞑子打仗的时候毁掉了。现在这里已经看不到几座完好的屋舍了,好像是只有佛寺后面的一座佛塔像个样子。”
文朔听这么说就特意在这里驻足观看了一下,还真就是一大片荒芜的地方,等到了里面才发现这里大部分的地方确实是荒芜的很,不过透过残破的房屋和倒塌的院墙倒是可以看出原先这里是何等的盛大繁华。不过到里面看却还是看到一处建筑相对好一些,甚至还能看到烟火的样子估计是有人在这里居住。
文朔支带了几个侍卫去到这破败的寺庙里。果然是在这里还有几个老和尚在。
于是文朔捐出了几十两的香油钱,当时就把这里的老和尚高兴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忙活着招待这几位财神爷。
文朔先是大体看了下这座破败的寺庙,发现这里还真是挺大的,占地足足有几十亩的样子,但是除了这几个老和尚修行的这间大殿还能称为房子之外基本上就是没什么像样的地方了,不是坍塌就是年久失修。不过在后院还真有一座相当规模的佛塔傲然矗立的一片荒草之中。
京老和尚介绍,原来这座寺院最早兴建于唐太宗年间,历经两朝终于是修建完成,宋朝的时候据说当时的皇帝还经常光顾这家寺院,再到后来蒙古人来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