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的。但是随着舰队来的那些工匠们一上岸就开始经营把这里弄的就和一座小城一般,远远脱离了这里是一块不毛之地的样子。
“孤王听说使节要在这里立碑见证两国友谊?”沙里地转头问道。
“我等正有此意,现在既然是国王大人也在这里,我看不如碑文就由国王大人代笔吧。”文朔点点头表示肯定。
“好啊,那孤王就却之不恭了。来人呀,准备笔墨。”沙里地也是个好热闹的人,现在他在古里国基本上就是一个象征的样子,具体的事情都是由下面的几位大长老iqu打理他只不过就是最后签个字盖个章什么的所以对于这些事情都是很热衷。
当下就有古里国的侍从准备好了一应用品,沙里地站在桌子前面刷刷点点写着那些叫大明的人不认识的文字,很快的功夫就把碑文写好了。
“为了彰显两国的友谊,我们决定在这里建立一座碑亭来保护这块友谊碑。”文朔看看沙里地说道。
“好啊,但是使臣阁下,你知道我们古里国对于这些东西都不是精通。就那这往石碑上雕刻这些文字恐怕没有半个月都是不行的,更不要说建立一座碑亭了。”沙里地当然知道自己的国家是个什么样子,不但说石匠没有几个就是建筑工匠也是很缺少的。
文朔像是明白他的意思微微一笑说道:
“呵呵,国王大人此事就不必费心了。现在咱们到里面去喝杯水酒,我想等国王大人出来的时候怕是碑文就已经雕刻好了,等到我们离开古里的时候一定会把碑亭建好的。”
“吃一顿饭就能把这些碑文都雕刻到石碑上?”沙里地有点不相信,要知道现在只是仅仅有了碑文,不要说石碑了就是石料现在还都没有着落呢。
“当然,来国王大人请——”文朔好像是没有看到沙里地疑惑的表情一样伸手做了一个相请的姿势说道,随后转身对王景洪说道:
“今天咱都放假,为了见证两国的友谊。另外找人赶快把石碑做好。叫后厨置办一桌上好的酒宴,咱们和这位国王大人好好的尽兴。”
等到大伙从屋子里出来的时候,沙里地四下里看看想要看到那块明人说的石碑在哪里。不但是他,就是那些古里国的长老贵族们也都是希望看看明人真的会在一顿饭的时间里把碑文刻好吗?
文朔引领着大家来到货栈后面:
“诸位请看——”
古里国的人都惊呆了……
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块高约三四米的石碑,上面用汉文和古里文雕刻着刚才沙里地写下的那段话:
古里王沙里地,天朝上国巡洋正使郑统帅大宝船远来。大明、古里互为交好邦国,兹立碑愿两国友谊长存,千年不朽。
但是很显然明朝人对于古里王的这段话不是很满意,所以在汉文那里加了一段话:
大明帝国永乐年,帝国巡洋舰队巡洋正使郑和,副使王景洪、陈瑄率领帝国宝船舰队原设重洋十万余里抵达古里国。古里国民风淳朴,社会繁荣,是海外少见的富庶繁荣之邦。刻石碑见证两国友好交往,永昭万世。
沙里地指着石碑说道:
“天朝真是能人辈出,如此短的时间里竟然是能够做成此等石碑真是叫下国开眼了。”言语里已经把自己放到了明朝的身下。要知道在古里国不要说是雕刻石碑了,就单单是寻找雕磨出这样一块石碑没有一两个月怕是都完不成的,等到往上面刻字的时候还要因为有残次品再从头开始做,总的算下来没有半年至少也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这样一个工程的。
文朔也宣读了永乐皇帝对古里国国王的诰命诏书,赏赐银印。作为对大明封赏的回报,古里国从过往到下面的王公贵族一直决定把这一块地方作为明国以后到古里国的特许地,在这里明国不但可以建立货栈,还可以使用自己的护卫保护周全。同时也把现在舰队停靠的海岸作为大明舰队长久驻守的基地,在那里明人对土地居民什么的拥有管理统治权。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对于帝国充满了贪念,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需要使用武力才能为大明开拓疆域啊。”陈瑄站在船上看着渐渐远去的古里国海岸,在那里大约有一千名忠勇的帝国水师突进队士兵驻守,为的是保护大明的海外土地虽然那里只有不到一百平方公里的地盘,但是至少在那里有了帝国舰队以后西进的重要据点。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里国盛产珍珠啦香料啦什么的,在这里有个据点就可以用最便宜的价格弄到那些在帝国很是珍贵的货物,既然是这样那何乐不为呢?
第216章 分兵齐进()
“现在,摆在咱们面前的有两条路走。”文朔站在海图前对大家说,“一是舰队向西北航行,我们会到达麻实吉、忽鲁谟斯。另外是一条从来没有人到过的路,但是我可以相当确定的告诉你们,在那里我们将会发现一些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大家说说看我们下一步怎么走吧。”
其实在整个舰队的行动问题上舰队高层都存在着一些分歧,首先以杨庆为首的一派认为应当按照前人的航海图船向西北到达麻实吉、忽鲁谟斯然后舰队转向往回走。
但是舰队中支持文朔的一派认为那些什么麻实吉啦忽鲁谟斯啦什么的都是前人曾经去过的地方,按照记载那些地方不会比前面自己到过的那些国家强多少。因为那里按照前人的记载都是和古里一样是些回回人建立的国家,国家贫瘠不说就是民风也都是相当彪悍。如果舰队到那些地方去,除了激起当地穷人对大明财富的欲望之外不会有什么其他的结果,毕竟那里的人不可能向大明派出船只进行贸易,要是总叫大明的船队来来回回的做买卖显然是不划算的,不如按照文朔的提议船直接向西然后在看看有没有什么像样子的国家或者是到那里去为大明开拓一些新的土地为好,至少在开拓领土的观点上,作为舰队的军事长官陈瑄和文朔保持着一致。
“下官以为我们应该按照航线到麻实吉和忽鲁谟斯去,把大明帝国的声威传播到那里然后载上他们的使臣回到咱们大明完成陛下交办的差事就好了。”果然文朔话音刚落杨庆就接着说道。
他的这番话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赞同,大家都在看着他好像是很奇怪的样子。
这个时候陈瑄站起来说道:
“郑大人,杨大人,诸位大人,下官以为既然是要出海巡洋彰显我帝国威名,那些早就有人去过的地方咱们再去不过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想想陛下为了此次出海巡洋费了多大的劲,造出这举世无双的巨舰难道就是去向那些早就被帝国威名下的颤抖的国家去吗?那绝对是在辜负陛下和整个朝廷的期望!我想陛下敕命我等出海巡洋并不仅仅是要叫那些早就知道咱们大明的人臣服,更重要的是要叫那些从来没有见识过我们大明声威的人臣服才能彰显出帝国的声威。”
他这话简直就是直接在和杨庆唱对台戏了,并且言语颇重,好像是呀去那些地方就是在违背朱棣的旨意一样。
“对,下官也同意陈大人的意见,要是咱们能够叫那些从来没有见识过帝国声威的人臣服在陛下的威名之下难道不是很好吗?再说了,郑大人也曾经向我等提起过在还的另一边有一大块无主的土地要是我等能够把这纳入到陛下的统治之下,那陛下的功绩将要会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为我华夏几千年来亘古未有的皇帝。”王景洪这个时候出来说道暂时叫大家的目光离开了杨庆。
“对,身为大明好男儿就应当是勇敢闯荡,不能仅仅局限在那些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坐在最后面的周满这个时候接话说,现在他是一艘战船的指挥佥事。早在靖难战争开始之前他随同庆阳郡主到北平的时候就和文朔结识了,文朔因为庆阳郡主的关系对他格外看重,周满对于那一次在客栈外面和文朔并肩战斗的事情很是怀念。文朔这次带着舰队出海他主动找到庆阳郡主说要随同一起出海,开始的时候好像庆阳郡主还是不愿意,但是懂啊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同意了还亲自找到文朔给他谋了一个指挥佥事的身份划归到战船船队里面了。
等周满出海以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庆阳郡主竟然是也溜到了舰队当中,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当初自己就是凭借着一个郡主护卫的身份一下子升为指挥佥事的事情了。尤其也就知道了文朔和郡主之间那不一样的关系,甚至是郑大人在舰队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