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在城门外僵持了一天,夜色来临的时候,柳味命人鸣金收兵,把那些人给撤了回来。
其实要柳味派人用性命去攻城,他是一点不赞成的,而他之所以派人去骚扰隆州城里的刘继业,不过是为了给赵光义直逼太原争取时间罢了。
虽然柳味不敢肯定刘继业会不会派人去拦住赵光义,但若能在这边震慑一下刘继业,他还是不敢随便派人出城去拦截赵光义的。
而结果很显然,柳味达到了目的。
………
隆州城离太原城只有四五天的距离,赵光义带领大军直逼太原,途中但凡有人拦路,格杀勿论。
而赵光义带领大军直逼太原城的消息很快被北汉皇帝刘继元得知了,刘继元胆小如鼠,害怕的不行,将一切事物交给朝中大臣后,便又急匆匆派人去向辽人求救,请求辽人派兵增援太原城。
刘继元的求救信很快传到了辽国皇帝耶律贤的手中。
只是耶律贤在接到刘继元的信后犹豫了一下,他将信交给李隐,道:“先生,你觉得我们是否应该派兵去太原城呢?”
李隐也犹豫了一下,并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
这事不好办。
赵光义带着兵马直逼太原城,攻破太原城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他们这个时候派人去太原城,多半是要成为陪葬品的。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此时去了太原城,并没有好处可占,而这边,他们的兵马已经跟石守信的兵马耗上好几天了,双方损失惨重,实在抽不出兵力去救援太原城的刘继元。
如果他们这边抽出一部分兵力的话,石守信的兵马必定碾压他们大辽军队,到那个时候,只怕他们的燕云十六州也保不住。
君臣两人相互望了一眼,最后还是李隐道:“抽出兵力去太原支持刘继元有些得不偿失,我看还是莫要派兵去太原了。”
说到这里,李隐忍不住轻声一叹,他很清楚,不派兵去营救刘继元,太原城可能保不住,到那个时候,北汉只怕难以保存,而他们做的这些努力,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耶律贤咬了一下嘴唇,道:“真没有想到,大宋这次竟然会想到先派兵阻截我们辽军,害得我们无法与赵光义的主力军队一战,只怕只怕北汉在劫难逃了。”
耶律贤这话是有点自责的,但李隐却道:“圣上不必自责,如今赵光义刚登基为帝,他要靠着灭掉北汉来巩固自己的帝位,所以这次北伐不管他付出多大代价,都是要灭掉北汉的,就算他不派人先阻止我们援救北汉,他也势必加大兵力与北汉一战,而我辽国如今兵力已不似之前强大,无法与之一战也不必自责。”
对于李隐的话,耶律贤也只能当成安慰的话来听,听完之后,则继续将话题扯到接下来该怎么办上。
李隐沉思片刻,道:“再继续打下去,只会损耗我辽人兵力,不如与宋军边打边退,退回燕云十六州,依靠长城天险,阻止宋军继续北上。”
说到这里,李隐神色微微一紧,似乎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而耶律贤亦是如此。
如果赵光义灭掉了北汉,那他们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他们辽人了,如果他们此时不退回长城以外,那势必受到宋人疯狂夹击,到那个时候再想退走,只怕损失就要重了。
“赵光义野心勃勃,吞并我辽国势必也在他的野心范围之内,既然北汉保不住,那我们现在只能先保存实力了。”
耶律贤是个聪明人,李隐话中意思他又怎么听不出来,而这种话也必须由他这个辽国皇帝说出来,他说出来后,李隐立马表示赞同。
但为避免刘继元投降太快,他们还是派人给刘继元送了一封信,言明援军很快就到。
第444章 久等不至()
四五日后,赵光义带领的兵马赶至太原城下。
只是赵光义带领兵马赶到太原城下后,并没有急着派兵攻城。
赵光义很小的时候就跟着赵匡胤南征北战,也算是个用兵的好手,他的人马比之太原城的兵马要少很多,若是攻城,损失会很大。
所以,如果想取胜,只能引诱北汉兵马出城与之一战,大宋刚开国不久,兵强马壮,绝非北汉的那些兵马所能比。
赵光义很自信,只要北汉敢与之在城外一战,他就有把握将北汉打的屁滚尿流,甚至快速的灭掉北汉。
所以,兵临城下后,赵光义只是吩咐自己的士兵在五里外安营扎寨,并且派人做好防范,以免北汉袭营。
而就在赵光义与北汉刘继元在太原城对峙的时候,隆州城这边,刘继业也正在跟柳味对峙。
但隆州这边的情况,似乎比太原城更为复杂。
刘继业绝非泛泛之辈,他可以算是这个时代数得着的名将了,柳味想耍什么阴谋,倒也不一定能瞒住他,更何况,刘继业的妇人佘赛花更是女中翘楚,他们夫妇二人合璧,倒也将隆州城给弄成了个铜墙铁壁。
却说这天傍晚,赵光义赶至太原城的消息传到了隆州城,刘继业听完之后,心中顿时不安,而且就在这个消息传到隆州城后不久,刘继元的圣旨就传到了隆州城,刘继元在太原城吓坏了胆,要刘继业赶快搬兵来救,与他太原城兵马来个前后夹击,将赵光义灭在太原城下。
刘继业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将圣旨给扔到了地上。
“竖子无谋,本将若率兵前去营救太原城,柳味的兵马立马就能夺得隆州城,到那个时候,柳味与赵光义反而有可能前后夹击将我的兵马给灭掉,那个时候我们无城可守,就只能任由人宰割了。”
刘继业说完,他的儿子刘廷玉立马说道:“父亲,圣上命令,虽说毫无道理,但我等身为臣子,又岂能违抗圣令,不如就由儿子带领一部分兵马前去支援太原城,父亲则带领另外一部分兵马与柳味对峙,这柳味这几日不过与我们虚晃一招,从未真正想跟我们真刀真枪的干,我们不妨用疑兵之计,兴许用很少兵马就能拖住柳味的四万兵马,而我们则可与太原兵马一举灭掉赵光义的兵马,若能在此一役中杀了赵光义,那么至少十几年内大宋都不敢与我北汉用兵的。”
刘廷玉说完,刘继业随即沉思起来,他觉得自己儿子说的不错,身为将帅,虽说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权限,可违抗圣上命令,绝非忠臣所为。
这样想着,刘继业道:“也好,就由你带领一万兵马去支援太原城,为父领着剩下的三万兵马与柳味周旋。”
不是刘继业不肯给自己儿子太多兵马,而是隆州城太重要了,不容有失,那柳味更是大宋最为顶尖的聪明人,自己跟他斗实在没有胜算,所以他必须留够兵马。
……
隆州城外,风暖。
宋军大营,柳味站在一处略高的地势上望着被刘继业给建造的如同铜墙铁壁般的隆州城,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他一早就知道刘继业是一个很会打仗的将军,只是他没有想到刘继业防守城池也是把好手,如今整个隆州城被他防的如同铜墙铁壁。
想要攻下隆州城,不做出点牺牲似乎是不可能的。
而就算是想攻心,也是不能。
刘继业在北汉可以说是神话般的存在,只要有他在,敌人就休想让北汉怎么样,这些年来,刘继业在民间的声望很大,比柳味在宋朝的声望还要大。
也许柳味只是有一些名气,可刘继业在北汉有的不仅仅是名气,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保家卫国的精神。
这点是柳味所不能比的。
所以,不想牺牲士兵的性命而采用攻心手段,也是不能。
隆州城如今在刘继业的带领下已是万众一心,大有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意思,想要攻心,让城中百姓自乱阵脚,似乎不太可能。
柳味望过隆州城后,忍不住叹息了一声,本来他觉得赵光义领兵离开之后,他应该能够很快解决掉隆州城的,可现在看来,似乎不太可能。
战争永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而战争也永远比想象中的要残酷许多,当一种攻城器械亦或者攻城战略施展出来后,可能能够风靡一时,但任何武器亦或者战略都是有破绽的,随着这些武器和战略的使用,破绽就会慢慢展露出来。
而之前快速解决战争的情况也就不复存在。
所以,柳味很清楚,再用云楼亦或者其他早已经被大众所知的兵器来攻城成功的几率很小。
也许,换一种攻城之物,成功的机会兴许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