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遇鬼心惊-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发女子犹豫了片刻,还是决定给我看看,把藏在身后的东西拿出来。

    我看了一下,觉得这是一个没有编好的莲花造型的灯。

    于是我问道:“这是一个莲花灯吗?”

    白发女子点点头。

    我接着问:“你这是编好给谁的啊?”据我所知,这应该是以前很常见的河灯,古代人认为,人去世后,他的灵魂会漂渡到西天极乐世界去,于是民间便有了“放河灯”的祭祀风俗。人们给死者“放河灯”,祈祷死者的灵魂能安稳地渡过冥河,平安地漂渡到西天极乐世界。古时候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晚,各寺庙举行盂兰盆会打醮育经,有的人用放河灯的形式超度死者的灵魂。纸船明烛照天烧,这句诗就是描述放河灯的习俗。

    白发女子一听到我的话“给谁的”,似乎勾起了她的往事,眼泪盈满她的眼眶,她的神情变得悲戚起来。

    我很不好意思,引起了别人的伤心往事,就向她道歉:“对不起,我冒昧了。”

    白发女子止住悲伤,抬起头,望着我,眼睛里面泪光点点,“没有关系,是我不够坚强,尽想些难过的事情。”

    她这么一说,我对的故事有了好奇心,就问:“能讲给我听听你的故事吗?也许说出来,心里好受一点。”

    白发女子迟疑片刻,还是答应讲给我听。

    我就端正的坐在她的对面,听她讲她的故事。

    ……

    我叫陆宁,我这个河灯是编制给我的夫君…孟秋。

    我家在王爷的封地的一个小村里,父母都是老实忠厚的农夫,种地为生。

    我有一个弟弟,年纪尚小,家里穷,本来是没有钱上私塾的,但是这位私塾先生是一个大好人,只收了我家一块腊肉,就同意我家送弟弟去私塾启蒙。

    父母对先生感激不尽,时常家里地里有什么作物收获了,就让我送一些给先生尝尝。

    先生为人豁达,对我送来的不管是三瓜两枣,都不挑剔,来者不拒,笑着收下了。

    其实我也想学写字,学读书,只是女孩子读书没有先例,我就趁着给先生送东西,磨磨蹭蹭的不走,借口弟弟太小,我一会带着他回家,就留在学堂的后面听先生讲课。

    弟弟的学堂里面有个清秀的书生,温文尔雅,一身的书香气。他家里是邻村的,算是小康人家,他读的书和弟弟不一样,只是私塾里面只有一个先生,大孩子、小孩子都在一起读书。

    那个书生叫孟秋,,就是后来我的夫君。

    我当时在学堂里面,看到孟秋读书很专注,头也不抬,聚精会神的看着他手里的书。

    那种安详的神态让我甚为欣赏,对比之下,我弟弟就很调皮,先生一转身,背对着他,他就从怀里掏出一些玩具,玩起来。

    我说过弟弟几次,让他好好珍惜机会,不要浪费了先生的好心,将来追悔莫及。

    但弟弟就是那种玩性很重的人,怎么说都是表面答应你,转过身,就什么都忘了,故态萌发,该干嘛干嘛去了。

    这让我很头疼,如果他有孟秋一般的认真,我也没有失望。

    幸运的是,在学堂蹭了几次课,我学会了一些字,会写一些简单的字了,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有一天,天降大雨,母亲让我打着伞去接弟弟回家。

    我就打着一把伞、拿着一把伞去私塾接弟弟。

    我到私塾的时候,人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弟弟和孟秋没有走。

    我看到孟秋站在门口,望着外面泼瓢大雨,跺着脚叹气。

    我知道孟秋是没有带伞,可能也没有人给他送伞,就把一把伞递到孟秋面前,笑着对他说:“这把伞给你吧。”

    他很温暖的朝我一笑,问道:“那你呢?”

    我也笑着回答他:“我和弟弟共一把伞回去。”

    他想了想,答应收下我的伞,还对我表示感谢。

    (本章完)

第177章 河灯(三)() 
我和弟弟回家,共用一把伞,衣服被雨淋湿了不少,虽然很凉,但我心里很温暖。晚上睡觉,也睡不着,脑海满是孟秋的笑容。这是一个秘密,我不想对任何人说,免得他们说我不知羞。

    第二天,我再次来接弟弟回家的时候,孟秋把伞还给我,还送一个白布包裹起来的东西,对我说:“谢谢你昨天借给我伞,这是我母亲做的饼子,你也尝尝吧。”

    我高兴的收下孟秋给我的礼物,带回家。

    我躲到房间里面,打开白布一看,是三块肉饼。我不忍独自一个人吃,就留下一个,把另外两个分给父母和弟弟吃。

    孟秋母亲的手艺很好,我们吃过后,都说做得好吃。

    母亲突然问我:“你这饼是谁给你的呀,丫头?”

    我老老实实的说:“这是弟弟的同学孟秋给我的,因为我昨天把伞借给他用了。”

    母亲忽然诡谲一笑,问道:“你是不是喜欢上他了?”

    我脸顿时羞红了,连忙摆手否认,“没有啊,没有啊。”

    母亲没有取笑我,只是感叹道:“丫头长大了,真是女大不中留。”

    我不知道母亲这么说的意思是什么,只是朦朦胧胧的感觉到,我和以前是不一样了,有了自己的心事。

    半个月后,我带着弟弟去母亲的娘家,也就是我外婆家的时候,路过孟秋的村子。

    我先前不知道孟秋家在哪里,但那次我从他们家低矮的院墙下路过的时候,看到孟秋蹲在地上,给一个老妇人喂饭吃。

    我猜想那个老妇人是孟秋的母亲,她很瘦小,显然是生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靠在一张椅子上面,双目无神,嘴巴机械的咀嚼这孟秋喂给她的饭。

    有些饭粒不小心沾到孟秋母亲的嘴角,孟秋小心的用衣袖轻轻的帮母亲擦掉。

    那一刻,我很感动,这样一个男人,对待自己的母亲如此细心,如此温暖,对别的女人,对听的妻子一定很好很好。

    我眼泪盈眶,不想走了,就站在原地,目不转睛的看着孟秋和他母亲。

    弟弟很破坏气氛,推了我一把,不耐烦的催促道:“姐姐,快走,时间不早了。”

    弟弟的话,吵到了孟秋,他转头一看,看到是我,就朝我很友好的笑笑,那笑容,让人看了,怦然心动。

    我也对孟秋嫣然一笑。然后不好意思的带着弟弟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去接弟弟,却没有看到孟秋,就问弟弟:“你知不知道孟秋为什么没有来啊?”

    弟弟摇摇头。他也不知道。

    第二天我再去接弟弟,也没有看到孟秋,我心里有些担心,孟秋这是出了什么事情啊,他这么好学,怎么一连两天都没有来私塾呢?按道理不会啊。

    我知道先生应该是知道的,但是我哪里好意思开口问先生呢,就把这件事闷在心里。

    接下来的日子,我都没有再见到孟秋,我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午夜梦回,我发觉我真的变了,我开始去思念一个人,孟秋已经走出我的视线,但从却走进了我的思念。

    有一天,我告诉父母亲,我想去外婆家看一看,他们没多想,同意了。

    我就如同出笼的鸟儿一样,飞快的跑到孟秋家,却看到他们家大门紧闭,一把铁锁挂在上头,我很沮丧,我真的很担心,我揪心孟秋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我也找不到哪里去问一问。

    我正站着发达的时候,一个婆婆路过,问我:“姑娘啊,你这是怎么啦?怎么还哭起来了。”

    我摇摇头,“我没有哭啊。”

    婆婆仔细看了看,坚定的说:“还说没有哭,你看你眼角,那不是眼泪是什么。别说我人老眼花,但这点还说看得清楚的。”

    我只好用袖子擦干眼泪,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就愣着。

    婆婆似乎很细心,问道:“姑娘,你是不是想打听孟家这小子去哪里了?”

    我大喜,连连点头,问道:“婆婆,你知道啊?”

    婆婆笑了,笑得理所当然,“我自然是晓得的,我家就住在他家后面,那孟家小子是个孝顺的后生,人也长得好,人品也好,要是不出这事,提亲的人应该不少。”

    我有些急了,催促的问:“出了什么事啊?”

    婆婆哽咽了一下,缓缓的说:“好人不得好报啊,他母亲一直病怏怏的,治病花了很多钱,他父亲在县城开了一个小铺子,以前日子还过得去,他母亲这么一病,铺子也典当给别人了,还欠了成立开典当行的王老板一大笔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