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宏图-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嗣昌等了许久,听不得回音,就一直跪在那里,一动不动。

    乾清宫。

    天还未亮,崇祯便已经坐在了御案前了,面前摆着如山一般的奏折,侧后侍立着一位手持拂尘的太监,他弓着腰,不时偷偷打量自己的主子,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

    奏折在皇帝手中如流水一般滑过,崇祯皇帝那舒展的眉头逐渐紧皱起来,奏折的内容让他心中抑郁,不是灾荒就是民变,年初平定登莱之乱的好消息此时又有了反复,那叛贼孔有德竟然降了金国,更可恶的是,这厮甘为鹰犬,竟然背主忘恩,带着金国大军,兵发旅顺。

    当内阁请旨的票拟映入崇祯的眼帘的时候,整个已经感觉腰酸背痛的年轻人,再次聚精会神起来,票拟向天子请旨,擢三边总督洪承畴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专办流贼。

    这其中内容,他早就与内阁商定,虽说内阁当初在陈奇瑜和洪承畴之间摇摆不定,但最终,洪承畴的功绩压倒了一切意见,当然,次辅温体仁临时倒戈,转而支持洪承畴也是重要的原因。

    “既然已经委任洪承畴全权,那么他就要担起责任来。”崇祯皇帝低声自语,又回头对老僧入定一般的王承恩说道:“王大伴,以后洪承畴上来的折子,优先排列。”

    王承恩高声应是,然后轻轻挥挥手,这时宫女呈上一晚燕窝粥,王承恩放在案上,悄悄退下,皇帝吃着,看似随意的问:“杨嗣昌没有再上书吗?”

    王承恩摇摇头,说道:“没有。”

    主仆二人所谈俱是杨嗣昌,实际上却是谈论杨鹤,杨鹤剿匪不力,论罪待死,崇祯皇帝本就不忍,又接连收到杨嗣昌的走着,愿辞官替父死,这等大孝之言,深切的感动了崇祯皇帝,当听到杨嗣昌不再上书后,隐隐有些失望。

    这些情绪表现,王承恩哪里察觉不到,微微靠近,低声说:“皇爷,奴婢听人说,杨嗣昌去了刑部大狱,求见杨鹤,然而杨鹤抵死不见,小杨大人已经在狱中跪了一天一夜了。”

    “竟有此事?”崇祯皇帝惊的差点丢掉了手中的碗。

    王承恩点点头忙说:“奴婢哪敢欺骗皇爷呀,奴婢还派人去看了,那小黄门回来说的奴婢老泪纵横呢。”

    皇帝听闻此言,脸色晕红,眼带泪渍,说:“替朕关注此事。”

    过了半个时辰,一小黄门从侧门进来,王承恩不敢打搅,走了过去,那小黄门在王承恩耳边说了些什么,又递上一物,王承恩脸色大变,扑倒在皇帝面前,高呼:“皇爷。。。。。。小杨大人出事儿了。”

    “缘何孟浪,还不速速说来。”皇帝扔下笔,喝道。

    王承恩擦了擦眼泪,说:“小杨大人求见老大人不得,竟然扯了三尺白绫上吊了。”

    皇帝啊的一声,站起来,竟要冲到王承恩面前,急迫的问:“杨嗣昌如何了?”

    “小杨大人一上吊,狱中死囚大叫,引来狱卒,救下了小杨大人,小杨大人只是晕死了过去,老大人听闻之后,递出一张条子,说要给小杨大人,刑部郎官不敢隐瞒,送来了大内呀。”说着,王承恩递上纸条。

    皇帝打开之后,发现上书一行小字:痴儿谨记,杨氏一门,世受皇恩,凡杨家子孙,当以性命尽忠君父,杨氏之孝道,唯平君父之忧,解百姓倒悬之苦尔。

    皇帝看完纸条,郑重的收好,抚掌大笑,满脸尽是赞叹之色:“好一个杨氏孝道,好一个满门忠臣!”

    王承恩伏身在地,听闻此言,不敢言语,崇祯道:“既如此,免杨鹤死罪,戍袁州,王大伴,遣太医去问候杨卿,若身子好了,便召其入宫。”

    “是,皇爷盛名,今日皇爷得二忠臣,他日大明必当中兴。”王承恩欣喜说道。

    皇帝重重点头,又道:“还有一事,刑部死囚之中亦有忠诚之士,其中多有冤情,你遣人去刑部问一问,莫要让好人蒙冤。”

    王承恩当然知道皇帝所指是那些为刑部郎官示警杨嗣昌上吊的死囚,所谓冤情、忠诚不过是些托辞罢了,他自然会把这件事办好。

    半个月后。

    京城走出了两辆马车,两侧跟着几个持绣春刀,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正缓缓南去,而长亭之中,杨嗣昌折下柳枝,插在一旁的亭台上,看着远去的马车,满脸苦涩。

    “杨大人,带队的总旗官是北镇抚司的沈炼,咱老相识,下官给了他三百两银子,他也答应照拂老大人,不让他受委屈。”

    一个青年忽然走进来,对杨嗣昌说道,如果孙伯纶在这里,一定认出,这是当初杨鹤的心腹,李信!

第218章 章二四 陕州() 
,崇祯六年,五月初,河南,弘农卫。

    “还有多久到陕州?”孙伯纶一脸尘土,俯身在马背上,神色甚为疲倦,高声问身边的向导。

    “大人,天黑之前肯定能到。”向导是河南本地人,从潼关出来后便一直跟着,原来是商队的小管事。

    孙伯纶应了一声,催促着身边的骑兵继续前进,半月前,他还在水草丰美的苏泊罕草原狩猎游玩,但现在已经身处大明心腹之地的河南境内,原因很简单,洪承畴已经正式升任五省总督,而他也遵守诺言,保举自己成为了延绥镇入卫游击,兵部文书下达不久,洪承畴檄诸将会兵陕州,共讨中原之贼。

    接到消息的孙伯纶立刻回了绥德,下达了召集令,一个整编步营、一个千人骑营和炮队、辎重队全都扔给龙虎指挥,在吴堡渡河,驻兵青龙渡,与岳父郝世禄的游兵营合兵一处,等待军令。

    而他自己则率领百余人的亲卫队一路南下,在潼关出了陕西,沿着黄河前往陕州,半月都在马上颠簸,饶是身子骨强劲,此时也是浑身酸痛,疲惫不堪,身边的亲卫俱是精神萎靡,然而,一路行来,都是一片枯黄,满眼飞蝗,与得到的消息一样,陕西、山西与河南三省遭了大旱与蝗灾。

    到了下午,终于听闻鼎沸人声,远处黄河沿岸,竟然有一个热闹的集镇,那向导骑马而去,不一会带来一个把总,见到孙伯纶就跪下行礼:“小人弘农卫前千户所把总叩见游击大人。”

    孙伯纶看了这把总一眼,见到是个机警的人儿,给牧锋使了个眼色,牧锋从怀里掏出一个皮囊扔给那把总,说:“我家将主风尘仆仆,需要个给洗澡休息的地儿,这对你来说不是问题吧。”

    那把总接过皮囊,稍微一掂就知道里面绝对超过二十两,嘿嘿一笑,说:“大人客气了,咱靠近这渡口,食宿都是现成的,小人就这让人把大车店收拾出来,您尽管使用,里面仆役、女人都有,还有草料喂马。”

    孙伯纶进了把总所说的大车店,果然宽阔,马厩和草料都有,收拾的干干净净,孙伯纶见这把总会来事儿,又能说会道,就带在了身边侍奉,当他进了大车店的澡堂子,泡在那热腾腾的的水里的时候,才对那把总说:“你吃着官家的饷银,又做着私人买卖,给你个千户也不换吧。”

    那把总听了这话,也不害怕,笑呵呵的说:“大人说笑了,咱不过是个吃小食儿呢,哪能和千户老爷比呢,只是堡子在这渡口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

    孙伯纶呵呵一笑,倒也没有理会,这厮敢于这么和自己说话,想来也是有依仗的,再说自己又不是河南都指挥使司的,犯不着和地头蛇过不去。

    “看你的样子,似乎见过不少官将,否则也不知道怎么伺候。”孙伯纶微笑问。

    把总笑嘻嘻的凑上来,递给孙伯纶一条毛巾,才说:“小人官卑职小,偏生在这紧要的地儿,这几个月来倒是见识不了不少大人物,从山西镇的曹总兵,延绥的参将还有河南本地的将领,都云集陕州,准备围剿流贼呢。”

    “既然你消息这么灵通,那说说,这些将官都是如何呀?说的好,本官还有赏。”孙伯纶惬意的享受搓澡师傅的按摩,随着颈部肌肉的放松,久违的舒适感觉涌上心头。

    把总在一旁站着,笑呵呵的说:“若论衣甲鲜亮,当属总督大人的标营,其余各地将领,要说最威风便是延绥镇副总兵贺人龙了,听说总督大人极为信重他,而最骄横的便是昌平镇左副总兵的人马了,刚才在集市上闹事的就是昌平镇的人,山西镇的将官以曹总兵为首,只是和您一样,都只带了家丁来,看不出深浅。”

    那把总说完,忽然小声的说:“有句话,小人不值当说不当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