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于发布了代号力“中支作命军第一号”的命令,明确了第11军的下一阶段的任务应为攻占黄梅及九江附近,其次在长江右岸占领瑞昌、德安一线,然后将部队集中,准备以后向汉口及其南面地区的作战。应根据需要,准备一部兵力成功地攻占南昌。
对武汉政府来讲,南浔线地区也是势所必争的阵地,若将这地区控制于自己手中,既可以迫使日军无法从容集结,破坏其下一阶段进攻武汉的计划,又可以形成腰击长江之势,威胁日军溯江部队的侧翼。
既然下达了这样艰巨的任务给新组建的11军,畑俊六大将当然要给11军挑选一位勇猛的指挥官,在一番选择之后,关东军第2师团师团长冈村宁次中将成了最后的赢家!
54岁的冈村宁次是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毕业生,与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永田铁山等同期。冈村宁次的一生与中国关系密切。1907年起,任陆军士官学校第4、第5、第6期中国学生队的区队长,当时的学生中有陈仪、阎锡山、孙殿芳等人。北代战争前,冈村宁次以军事顾问身份参加中国内战。
1926年,最高当局率军北伐,与孙传芳争战于九江、南昌地区,孙传芳派冈村宁次前往南昌前线,协助当地指挥官制定作战计划。
孙传芳的指挥官为了便于冈村工作,将华中中部地区的五万分之一的全部地图交给了冈村宁次。这种比例的地图是当时中国各地最详细的地图。日本参谋本部多年来一直想搞而未搞到手。由于是由留日学军事的中国学生归国后绘制的,其绘图方式与日本完全一致。冈村宁次虽在孙传芳部队备受推崇,可身为日本人,他从未接触过这种地图。此次意外获得让冈村宁次欣喜若狂!后来冈村宁次利用战况紧张、无人顾及之机,悄悄卷走了地图,事后,日本参谋本部重奖了冈村。此次武汉会战用的地图,日军始终的大部分地图正是当年那些地图的复制品。
1932年2月,冈村大佐以上海派遣军参谋副长职务,经历了上海“一二八”事变。1933年春,冈村宁次又在关东军副参谋长任内,参与热河、长城作战。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之初,冈村宁次虽然十分关注战况的发展,但并未有过担心。他认为中**队不堪一击,很快就会俯首称臣,日本真正强大的敌人是北面的苏俄。
可此后一年间的战局变化却让冈村宁次感到了惊讶!
这次冈村宁次以第11军司令官身份出征,按惯例,从国内出发的时候应举行盛大的送行仪式,皇室成员以及陆海军的最高首脑都要参加。但为了不让武汉政府得知冈村宁次转战华中的消息,最后仅在参谋本部正门前举行了简单的话别,连天皇御遣侍从武官前来送行也被取消。
对此,随行的第11军作战课长宫崎周一大佐很不以为然。他最近老是愤愤然的说“大将出征,如此冷清,成何体统!”
冈村宁次却没有丝毫的介意,因为他已经受到天皇的最高礼遇。出发前冈村宁次奉召进皇宫拜谒天皇陛下,天皇虽然言语不多,但却蕴含着殷切的期望之情。
最后皇后陛下还特意送给冈村一条亲手缝制的丝绸围巾。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冈村宁次就倍感恩宠,陡然生出一股壮怀激烈的豪迈之情。
第11军一定要成为率先杀入武汉的皇军!彻底击溃武汉政府的信心将中国大陆献给天皇!这是冈村宁次埋在心底的誓言!
此刻冈村宁次心中只有一个小小遗憾,那就是第9战区的中**队指挥官是陈辞修而不是黄浩然,他失去了一战成神的机会!,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第八十六章: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
986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
“宫崎君,何必在意那些虚名呢?军人的荣誉,应该从战场上取得!天皇已经将武汉这座舞台给了我们,接下来就要看我们的表现了”
冈村宁次表面上是在鼓励他的作战课长宫崎周一大佐,实际上也是在抒发他自己内心的郁闷,他这个第11军司令官虽然看起来很风光,但实际承受的压力却是惊人的!
日本陆军的等级金字塔中,由师团长到军司令这级阶梯从来都是一道分水岭,能够成功跨越的日军将领日后的前程都是及其远大的。
据陆相坂垣征四郎私底下透露给冈村宁次的口风,冈村宁次这次越级提升已经引起了诸多不希望扩大战争的日本华中派遣军将领的不满!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日本陆军在张古峰惨败与远东苏军的手下急于雪耻,华中派遣军内部又找不到适合担任第11军司令官的人选,畑俊六大将根本就不会想到远在东北的冈村宁次。
从此次华中派遣军安排的攻击武汉作战序列中不难看出畑俊六大将对冈村宁次这个“外来户”的态度。
第2军司令东久迩宫稔彦中将手下虽然只有4个陆军师团,但却都是华中派遣军的精锐。下辖第3、第、第13、第16共4个师团和野战重炮第5旅团等直属部队的第2军和下辖第6、第101、第106、第27、第9共5个师团和波田支队、野战重炮第6旅团等直属部队的第11军相比,战斗力要强悍了足足好几个档次!
1937年侵华战争开始之后,日军开始了大扩军,多数常备师团由一变二,此外还恢复了裁撤的4个二等师团。
至1938年,日本陆军师团的数量发展到三十四个。其中新建的序号在100之后的陆军师团被称为“特设师团”,如第101师团、第师团便是分别由第1师团、第14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建。
在日本陆军建制中,“特设师团”属于第三等师团,地位仅高于有纯新兵组成的第四等师团,实际战斗力的排名更是垫底!
冈村宁次对第11军下辖的第101、第106这两个由三十多岁的预备役兵组成的“特设师团”印象可以说是差到了极点!!
冈村宁次刚到任带着第11军司令部的军官下到第101、第106师团去视察。结果发现这两个陆军师团不仅在纪律和战术素养方面都不合格,甚至连基本的管理也不具备!
就连日军在使用“甲种弹”时要求官兵必须佩戴的防毒面具都由于没有得到认真保管而大量损坏!
“特设师团”战斗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三十多岁的预备役兵已经在社会上打滚了多年,变的极现实又事故,再也不像年轻官兵那样愿意“到靖国神社相会”,害怕死亡和受伤使得“特设师团”的战斗力较常设师团大打折扣!
冈村宁次还听说从东京征集的101师团预备役兵中有很多来自浅草东京市内黑社会聚集地的流氓头子,很多军官在面对这些流氓头子时,居然像下人一样给他们打洗脚水!
这便是日军实行地域征集制的副作用了,来自同一地域的预备役兵由于常年在一处生活,彼此之间都非常的熟悉。在地方上很多预备役军官甚至还是预备役兵的下属。
一想到复原之后还得在自己士兵的手下混饭吃,这些“临时军官”们自然就挺不起腰杆来。
正是基于以上这个原因,“特设师团”在重新组建后无法实行常设师团或新兵部队那样的苛刻管理。日本陆军在治军方面倚重多年的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到了“特设师团”完全失去了效用。
士兵没有战意,管理无法完善,这就注定了“特设师团”只能成为日本陆军中没人要的蹩脚货!日本陆军的方面军司令们甚至宁愿要由新兵组成的新师团也不愿意接收这些由预备役兵组成的“特设师团”。
按理说冈村宁次手中既然握着这样的部队,他的第11军应该在攻击武汉的作战中担任次要方面,找些软柿子来捏。可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第2军和第11军要面对的中**队强弱程度正好和第2军与第11军的实力强弱成了反比!
第2军司令东久迩宫稔彦中将率领的精锐师团要对付的是从第5战区徐州撤出来的一堆杂牌军,而冈村宁次的第11军却需要和得到了苏联援助、依托着数座国防要塞的第9战区武汉政府精锐部队血战!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日本陆军这方天地自然也不例外!
难怪第11军的几位师团长在私底下说此次武汉会战根本就是畑俊六大将给第2军司令东久迩宫稔彦中将安排好的表演秀!最先攻入武汉的荣誉一定会属于东久迩宫稔彦中将的第2军。
可冈村宁次却不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