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达开刚来到此处,一切都还在适应之中,并没有急于南下。而是带大军在洋人以前建立的城市里定居了下来,制定了详细的律法,暂时休养生息起来。
经过数代的努力,洋人在昆士兰州已经开垦出肥沃的土地和水利工程。而且澳大利亚极其适合放牧,洋人可是留下了一大群的牛羊。
石达开创建的这个新华夏,也简单的开始运转了起来,经过大半年的折腾,石达开也想着联系乔志清,商议如何把士兵的亲属都接送过来。
印尼相对于澳大利亚要简单许多,葡萄牙早已衰落的不成样在,在印尼并没有驻扎多少的兵马。
苏怀北带领太平军,轻松的就控制了诸岛屿,同时宣告了印尼邦的成立。
各路的消息汇聚到了南京,魏子悠整理了下,一份份的交给乔志清过目。
“子悠,江南兵工厂定制的远征巨炮都完工了没有?”
乔志清边看着文件,边询问了魏子悠一声。
他为新加坡的炮台专门定制了330的远征巨炮。炮体配置旋转台可以自由的旋转,采用后置式装填方式,每分钟可以连续射击三枚炮弹,一颗炮弹就足足可以摧毁一座房屋,完全就是后世德国的克虏伯巨炮的翻版。
在华兴军进攻南洋的时候,乔志清就已经让江南军工厂加紧研发成产。
“完工了,现在已经生产出二十门,就等南海舰队返回后,运送到马六甲海峡的各要塞。”
魏子悠满有底气的回了一句,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她作为乔志清的机要秘书,每天都要紧盯着乔志清交代的要事。只要乔志清询问,便能脱口答出。
“好,只要封锁住了马六甲海峡,我们就能腾出手来解决江北的事情。”
乔志清笑着点了点头,把手上的军报放了下来。
“乔大哥,英国大使在北京又通告天下,谴责我们的种族灭绝政策!”
魏子悠从公文包里又取出了一份报纸,递在了乔志清的手上。
自从南京刊发了中央日报之后,北京朝廷也照猫画虎,办起了一份京华日报。
英国大使的谴责便刊载在京华日报的头版,把华兴军在马来西亚屠杀二十多万马来人的消息刊登了出来,却只字未提马来土著屠杀三万多华人的暴虐行径。
“这些英国佬,整天在别人的国家搞殖民运动,杀害了不知道多少的土著,现在倒是遵从起公理来了!”
乔志清笑了笑,没把此事放在心上。英国人现在全力扶持满清朝廷对抗自己,自然要为他们摇旗呐喊,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如今有了京华日报做宣传,正好把华兴军塑造成无恶不作的魔鬼,也让江北的百姓对华兴军产生畏惧心理。
“乔大哥,我们用不用回击呢?”
魏子悠凝眉询问了一声。
“你让中央日报刊发一章专题就行,专门介绍华兴军在南洋开疆辟土的事情。把暹罗国、缅甸国,和越南国、马来西亚做个对比,阐述下我们为什么不在暹罗和缅甸大开杀戒?却偏偏要对越南和马来西亚动手。要让大家,我们华兴军从来都是以礼相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不是当地的百姓先屠华,我们犯不着把他们全灭了。”
乔志清简单的回了一句,摸了摸饥饿的肚子,让魏子悠下去后,叫了些饭菜上来。
下午的时候,乔志清还要参加南京到镇江的火车通车典礼。
经过几个月的铺筑,全场一百多里的沪宁线,南京到镇江一段已经全线通车。
在修建的途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但都被交通部和刚成立的铁路公司克服。
有的地方铁路要通过老百姓的田地,村庄,甚至是祖坟。众人都没有见过这种铁东西,都以为会破坏当地的风水,所以好多的村庄都起来反对。
乔志清给了工作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工作原则,积极的下乡为老百姓讲解铁路的知识,尤其是告诉众人,通车后铁路所带给每个人的巨大利益。
如今第一段建成通车,负责此项目的所有人都是激动万分。也定在下午举行通车剪彩仪式,进行火车的第一次正式运行。
在这片沉睡依旧的古老大陆,也算是工业文明的第一次直观的展现。
铁道建成之后,不管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军事,都将有一个里程碑式的革新。
385。第385章 北乱局()
乔志清带着两队亲兵抵达南京火车站台的时候,众宾客已经到齐,都在等待着乔志清的到来。
一下马车,众宾客都迎了上来,给乔志清行礼作揖。
“总统大人,巧玉没随你一起来吗?”
苏婉茹也迎了上来,看见乔志清一个人下了马车,多少有些失望。
她一个人在此处就潘巧玉一个朋友,今日本想和潘巧玉乘坐首趟火车游玩镇江。
“她已经有五个月身孕了,不方便走动。你要是想和她聊天,就来总统府找她就行。”
乔志清微微一笑,随着众宾客进了站台。
站台有三间教室的大小,分别设有是售票厅,进站口和出站口。
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远远看去,像是一座城门楼子一样。
进了站台后,巨大的火车头带着十座车厢,已经在铁道上准备就绪。
此次火车首行,乔志清也要坐着它来回跑上一趟。因为百姓们不知道这是什么的东西,都怕坐上去会丢掉什么魂魄一样,乔志清必须言传身教,给他们树立信心。
各大报纸的记者也都场采访,让乔志清惊喜的是,中央日报的记者竟然第一次使用上了照相机。
剪裁仪式结束后,记者专门让各负责人聚在一起,站在火车面前合影了下。
其中有相当一大部分人都管相机叫做摄魂器,因为那闪光灯一闪,魂魄就被那黑盒子给抓走了。
所以拍照的时候都是紧绷着脸,颤颤惊惊,若是没有乔志清,他们可死活都不愿被这玩意照一下。
这台照相机还是从英国专门进口回来,紧紧是中央日报购置了一台。价格十分的昂滚,一般人也用不起。
“总统先生,请问你对刚刚落成的铁路有什么看法?”
被邀请第一次旅行的宾客依次上了火车,在车厢里走走摸摸,不敢相信这东西是怎么动起来的。
中央日报的记者被允许采访乔志清一次,上了火车后,那记者在乔志清的对面做了下来,端着速写本像模像样的记录起来。
苏婉茹也坐在乔志清的身边,她是负责此段铁路的总投资人,一定要对铁路的运行情况做详细的数据调研。
记者话落后,苏婉茹也好奇的盯在乔志清的脸上。
“看法吗?”乔志清略微思考了下,随即举起手臂轻笑着回道,“今后新中国不光光要建造沪宁铁路,各省份、各市县之间都要修建铁路。这一个个城市连接起来,就像是一个个脉搏被血管连接,组成了这个国家的血脉。只要当血脉畅通的时候,这个国家才会更加充满活力的发展起来。”
“那您想对百姓们说点什么?”
记者见乔志清一点架子都没有,也放轻松的笑了笑,问了个简单的问题。
“我想说,大家对新事物不要过于畏惧。铁路将成为你们出行的必备工具,不单单快捷方便而且更加安全。”
乔志清轻笑了下,话音刚落,火车头的汽笛就据烈的鸣响了一声。
“好了,多谢总统大人给我这次采访的机会,再见。”
记者也款款起身,和乔志清握手告别。下了火车后,急忙回了报社,要第一时间把稿子赶出来。
“你比我想象的要亲和许多。”
火车开始行进后,苏婉茹宛然一笑,在乔志清的对面坐了下来。
这节车厢是专门为乔志清定做的总统包厢,除了会客专座外,还设置了一张双人床,以供休息之用。
乘务员进来给二人上了一个果盘,甜甜的招呼了一声后,就退了出去。
她们的服装都是潘巧玉按照乔志清的意思亲自裁剪,和后世的空姐服装很相像。
过膝短裙搭配着肉色的丝袜,看上去很是性感妩媚。
“我以前很严肃吗?”
乔志清的嘴角习惯性上扬了下,透过车窗,欣赏起窗外的景色来。
此时已经是中秋时节,窗外一大片的稻谷都快成熟,像是金黄色的地毯包裹着大地。
“说不上来,你这个人很难琢磨。说你亲和吧,你在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