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志清叮嘱了句,送魏国栋出了房门。这时魏子悠也早就和晏玉婷闲逛了回来,见到父亲出门急忙迎了上去。
她还穿着华兴书院的院服,一身浅蓝的半身旗袍,加黑色的襦裙打扮,绑着两根黑色的辫子,显得很是清纯灵巧。
“乔大哥,那我们走了。”
魏子悠临走时特意跟乔志清挥手打了声招呼,俏脸笑的跟阳光一样灿烂。
乔志清挥手作别,轻笑了声便回了书房。晏玉婷则把父女俩送出了总统府,才欢喜的跟在乔志清的后面进了书房里。
“莹儿呢,怎么今天都没见到她?”
乔志清正坐在卧榻上闭目养神,直到晏玉婷进屋后,才活动了下筋骨,随意问了一声。
“哦,出城去了。昨晚她一个人偷偷摸摸的哭了一夜,怕我发现,硬是没发出任何的声响。今早我看她两个眼圈红彤彤的,就问明了缘由,她是又想念起自己的母亲了。我就让黄飞鸿准备了些糕点水果,带着她出城祭拜自己的母亲去了。”
晏玉婷在卧榻上坐下后,伤感的回了一句。她自小父母双亡,最能理解那些孤儿的心态。所以也经常在大街上收养一些孤儿到了府里做丫鬟,可惜慢慢的都让乔志清嫁出去了。
“辛苦你了,莹儿是个乖巧的姑娘。以后等南京的书院都办起来了,还得送她读书去。”
乔志清拉着晏玉婷的纤手紧依着她坐了下来。
“也不知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是个什么样子,要是像莹儿那么懂事就好了。
晏玉婷傻笑了声,依着乔志清的肩膀靠了下来。
“千万不能跟你一样,整天疯闹个不停。”乔志清轻笑了声,回过神问了一句,“山西和陕西最近有什么军报发过来吗?上次让你给我二哥发去的密函有回应没有,这都一个月有余了。”
“你二哥那边还没有什么动静,山西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王世杰如今已经牢牢的控制中太原府的兵权,目前和城中的八旗军和绿营军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相安无事。”
晏玉婷直起身子跟乔志清汇报了下工作,如今她处理起所有的情报都得心应手,知道什么情报是乔志清需要的,什么是可以忽略的。一旦乔志清问起什么,就可以脱口而出。”
“王世杰那小子最近怕是憋坏了,他跟我要求了几次要求扩充军队,我都没有答应。如今我们就要和朝廷翻脸,也该让他活动活动手脚了。你待会就下去跟他发一封密信,告诉他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我准许他招募三个军的兵力,组建一支北方军团。军饷由我大哥乔致广想办法筹集,武器弹药由江南军工厂提供。”
乔志清面色凝重的叮嘱了句,想起自己的二哥心情一下就黯淡了下来。
“三个军,乖乖啊,那可有十多万兵马了。”
晏玉婷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惊讶的睁大了双眼。
“没错,是三个军。王世杰才堪大用,三个军一点都不多。一旦我们起事,王世杰那里的压力便会与日俱增。山西是北京城的门户,朝廷肯定会想法设法拔掉王世杰这颗钉子。让他放手大干,也可以牵制住朝廷在江北的兵力。等我们解决完江南的这些军阀,再回师北上,直捣龙庭。”
乔志清点了点头,一点都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那行吧,我这就下去让火狐把消息送出去。你二哥那里我再让人盯紧点,一旦有消息我就通知你知晓。”
晏玉婷也面露正色,她对工作向来认真,跟乔志清招呼了声,便匆匆出了门去。
乔志清在书桌前坐下后,满心惆怅的念起自己的二哥来。上次他让晏玉婷给二哥去了封密信,与他商议一同起义的事情,如今迟迟没有回信,乔志清的心里也渐渐的有了些不安。
他二哥自小就是接受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长大,对朝廷十分的愚忠。同治初年,一举拿下殿试的状元,如今又被朝廷册封为延安知府,对朝廷的恩德更是感激至深。如今让他一同起义,无疑是在逼迫着他背叛自己的理想。
乔志清不知道,如今在延安府的乔志远也端坐在书桌前,几次提笔又没奈何的放下,不知道该怎么给自己的这个弟弟回信。
“老爷,三少爷说的这事你还是再考虑一下,一旦他在南京城举义,我们便势必会受到牵连。就算老爷赤胆忠心,朝廷也不会相信您的。”
师爷吴成海在一旁提醒了一句,看着乔志远满心惆怅的样子,也微微的暗叹了一声。
“三弟也不知道胡闹些什么,朝廷待我们乔家不薄,他现在又是朝廷的镇南王,难道他还想做皇帝不成?”
乔志远吐了口闷气,把纸笔胡乱的扔到了一边,愤愤的骂了句。
“老爷,小声一点,小心隔墙有耳。”
吴成海谨慎的推开房门在院子里查看了一番,确认四周无人后,又退回了屋子把房门紧紧掩住。
“老爷,我倒是觉得三少爷做的不错。您忘了康熙爷那会平定吴三桂的事情吧,那吴三桂可是大清朝开国的攻城,也被朝廷封王封爵。但是古话说的好,狡兔死良狗烹,一旦天下平定,那朝廷第一个想剿灭的便是这些位高权重的功臣。您也别看朝廷现在对乔家皇恩浩荡,要是真当天下平定后,朝廷第一个要对付的肯定就是乔家。三少爷只是抢先动手而已,这也是为了乔家的将来着想啊。”
吴成海发自内心的跟乔志远吐了句心里话,句句跟刀子一样扎在乔志远的心里。
213。第213章 战前准备()
春节越来越近,南京城虽然刚刚从战火中平复下来,但是丝毫没有挡住百姓过年的热情。街道上已经零零散散的传来鞭炮的响声,各家各户也都打扫着屋子,想让灶王爷到天帝那里说点好话。
这一年注定过得不同寻常,尤其是在朝廷主事的恭亲王奕欣,这几日被江南各地的军报折磨的已经好几天没睡过安稳觉,一闭上眼睛仿佛就能听见清字军的枪炮声。
恭亲王已经越来越相信,上次在京城劫走曾国荃的反贼就是乔志清指派的。除了清字军,也没有人有那么强大的火力。
“这个家不好当啊……”
恭亲王长长吐了口闷气,站在颐和园的门口,等待着两宫太后的召见。
恭亲王这几个月来,也过足了摄政王的瘾。如今天下即将陷入大乱,他就像是端坐在火盆上一样。这些日子,朝廷的各项政令不出皇宫,各省的总督巡抚压根就没把他放在眼里。恭亲王无奈,只能联合朝廷的各方面力量联合给两宫太后下折子,要求两宫太后出山,重新垂帘听政。
国势衰弱至此,竟依靠着两个柔弱的女人支撑。
“太后传旨,召恭亲王奕?进谏。”
院子门口迎出来一个满脸秀气的小太监,那眼神看上去比安德海还要明亮上三分。
恭亲王跪身行礼,跟着小太监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自从满清入驻北京之后,因为都是从深山老林里刚钻出来,还不适应北京夏季炎热的气候。于是从康熙年间起,就在北京城的周边修建了大量的皇家园林,用来避暑。
颐和园和圆明园就是两座最有名的皇家园林,但是洋鬼子把圆明园烧掉之后,皇室们也只能选择在颐和园里消遣度日。
此时正值寒冬腊月,颐和园里的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冰层。慈禧和慈安无事也常常驾临万寿山,在山下的昆明湖中玩起了冰戏。
恭亲王被小太监一路带到万寿山时,慈禧正被一群小太监用冰车拉着在湖里玩乐。和朝堂上一本正经的表情不同,她的脸上完全挂着天真无邪的笑容,而且不顾形象的大笑出声来。
慈安喜欢安静,到没有像慈禧那般疯闹,只是披着厚厚的披风,端坐在湖边的小亭里看着慈禧掩嘴笑着。
“太后,恭亲王来了。”
小太监在慈安的耳边轻语了声,慈安这才注意到在亭外躬身候立的恭亲王。
“九叔来了,快些亭子回话。”
慈安笑眯眯的起身,冲恭亲王娇喊了句。这几个月她与慈禧不理政事,倒也过得十分的舒坦。
恭亲王尴尬的笑着走了进去,在一旁躬身立在一旁。
此时慈禧也停止了嬉闹,在丫鬟的侍奉下披上了毛领披风,朗声大笑着进了亭子。
“姐姐,你不下去玩会,真有意思。”
慈禧冲慈安甜甜的叫了声,在慈安的对面坐了下来。
“我可经不起那折腾。”
慈安掩嘴笑了笑,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