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画面中,传来了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一胖一瘦两道身影,出现在画面当中。
“快一点啦,今天是大日子呀!”
“你想让新娘子等你一个人呀?!”
从两人的话语间,观众们猜到了一个信息:男主角是新郎,准备去参加自己的婚礼!
就连坐在后排,全神贯注看着电影的北野武,也是这样认为。。。
其实,这个信息,是每一个第一次看《那些年》的人,在看到这段时,第一时间想到的。
但是,很遗憾,这些人,都猜错了!
直到看到结尾时,观众们才会恍然大悟,一脸明悟地说出一句“原来如此!”
伴随着坂本清的邪魅一笑,镜头忽然一转,出现了一个戴着耳机,一边听着歌,一边骑着自行车的男子。
那是坂本清。
画面上,出现了几个字“2000年,横滨。”
坂本清那副磁性的嗓音,充当着背景旁白,适时的响起了。
“2000年,那一年,我16岁,那一年日本乐坛中,《TSUNAMI》与《桜坂》之间的对决,让人津津乐道;早安少女以一曲《恋のダンスサイト》,成为了亚洲所有男性的偶像;小渊惠三因脑梗阻病倒,“凡人首相”退出历史舞台;微软公司发售Windows 2000系统。。。”
“那一年,那些年。。。”
《那些年》这个故事,就从坂本清的话语间,娓娓道来。
“自诉式的开头吗?中规中矩。”看着电影的前面三十分钟,北野武也是低头思索,做出了初步的评价。
“他倒是聪明,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只不过,电影有点太平铺直白了。”
没错,《那些年》这个故事,是一个发生在校园中的普通爱情故事。
许多的琐事,才是构成校园青春的主要元素。
其中,包括了考试、恋爱、友情等等关键词。
电影前半部,基本都是坂本清所饰演的“水岛浩介”在能年玲奈所饰演的“早濑真爱”的刺激下,从不爱学习的坏学生,变成热爱学习的好学生的整个过程。
然而,除了明星艺人们,普通观众们的反应,却是不太平静。
因为,影片中的种种,都是非常贴近实际的情景。
在现实中,真实会发生的事情。
在座的年轻观众中,大多都是正处于离开学校不久,甚是怀念校园生活的年纪,对这些曾经的青春美好,也是产生了共鸣。
这从现场观众们,时不时因为影片中的梗与搞笑片段,笑出声来看,就可以知道,这部电影,非常合他们的胃口。
好看的电影,自然观众们会跟随着电影中的剧情,道出喜怒哀乐。
不好看的电影,观众们有时候,甚至连一点反应,都不愿意给予。
观众们的反应,无疑是对一部电影最真实的反馈。
由此可见,《那些年》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在这方面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
这倒是让专业的北野武,以及许多影评人,都是惊讶不已。
在他们眼中的平淡剧情,却化为了年轻观众们的会心一笑。
“难道,这就是他选择拍青春校园片的原因吗?”
六百五十一章 引起共鸣的电影()
大银幕上,电影仍在继续。
前半段的高中生活,通过市桥织江的镜头,将那份宁静祥和的气息带给观众们,阳光般的温暖感觉,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跳入她表现的世界中。
也将本来有点平淡的剧情,表现出了一种犹如小桥流水般的恬静。
这当然逃不过在电影沉浸多年,对电影非常敏感的北野武,“很不错的摄影师,对镜头内颜色画面的掌控,与青春的主题,非常契合。”
与北野武看电影的角度不同,普通观众们的却是被电影中的搞笑台词,引得频频发出笑声。
“我很帅这件事,已经变成传说了?!”
“说真的,虽然我很帅,人聪明,又会讲笑话,但你不要轻易喜欢上我,因为我是孤独的风中一匹狼!”
“。。。”
尤其在看到,坂本清在输掉了月考之后,冒着滂沱大雨,去兑现赌约时,在场的所有女观众,不管是新垣结衣、长泽雅美等女艺人,还是普通的女性观众,都是纷纷花痴般地叫了出来。
“卡国一!”
而当坂本清以罕见的寸头造型,出现在银幕上时,影院内再次响起了一片欢声笑语。
不得不说,坂本清为这部电影付出的东西,绝对不仅仅是宝贵的时间心血,还有。。。
他的一头秀发。
很快,就在观众们以为,故事的舞台,就只是局限于“横滨市立高中”时,离别的时节,如期而至。
一场高考,让七个年轻人,分道扬镳。
而女主角与男主角分隔两地,似乎给下面的故事发展,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阴影。
大学的时光,坂本清与九吧刀的拍摄剪辑手法,如出一辙。
都是将这段没有女主角的日子,通过只言片语,就快速过渡了。。。
很快,男女感情之间的冲突,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水岛浩介”幼稚地想要举办自由搏击比赛,但是,却遭到了“早濑真爱”的强烈不认同。
最终,导致了没有男女朋友之名,却有男女朋友之实的两人,分手了。。。
这是影片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也是让整部电影,从一部普通的校园青春片,升华为一部引起思考的电影。
爱情,到底是一件怎样的东西,会让两个本应该在一起的两个人,却因为一点小事,就从此松开了对方的手。。。
从北野武看来,男主角与女主角分手的桥段,实在是太牵强了,太幼稚了。
是的,分手的理由,也许真的非常幼稚。
不过,这个年纪的男孩,有多少个,是不热血、不幼稚,不想要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强大一面的呢?
只能说,女孩,太成熟了。
就像是坂本清所饰演的“水岛浩介”的一句台词,可能就道出了这段恋情,无疾而终的原因吧。
“女孩的成熟,没有一个男孩招架得住。”
两人在滂沱大雨下的那一场戏,配合上那首《那些年》的配乐,将整个分手的氛围,渲染得非常成功,以至于影院内的许多女性观众,都是响起了抽泣声。
“嗯,这个女孩的感情表达,还不错,听说才17岁。。。”
能年玲奈所饰演的女主角,本来也是因为年纪的问题,成为了许多影评人为什么会觉得,这部电影会扑街的原因之一。
不过,从这段戏来看,最起码坂本清挑选的女主角人选,还是不错的。
虽然没有表现出高出一筹的精湛演技,但是,自然不做作的表现,以及清纯的样子,都是与角色非常的契合。
这也是让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稍微提升了一些。
对于前半段有点平淡的剧情发展,倒是没有让影评人感到太失望。
日本电影,很多时候,都有一个小毛病。
那就是:冗长、沉闷。
大量的留白、没有对白的长镜头,都是日本电影的特点,或许是“缺点”。
所以,看惯艺术片的影评人们,倒没有觉得坂本清执导的这部《那些年》,很平淡。
校园青春电影的好处,就是几个年轻帅哥美女几乎溢出银幕的青春气息,足以让观众们忽略了剧情的平淡。
简单来说,只是看着坂本清那张帅脸,就足以让女观众们满足不已。
还需要什么?!
电影进行后半段,又一个让观众感触颇深的剧情,再次爆发。
地震。
事实上,由于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加之此处又是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边缘,日本拥有大量的火山和温泉,有着数不清的地震。
日本平均每年爆发的3级以上有感地震,便达1000多次!
日本人对于小地震的免疫力,可是非常坚韧。
就算是发生在不远处的地区,也不会太慌张。
因此,在这里,坂本清将台北大地震的背景,改成了2000年,发生在位于东京都心西南方178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神津岛、新岛近海附近的6。5级大地震。
横滨刚好处于地震的范围内,让整个故事,看上去更加贴近现实一些。
当然,这都是坂本清在原版上,进行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