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龙船-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在这样的局面下赵昰每天困守深宫内,真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度日如年。

    唯一还每天进宫向太后请安的也只剩下几位负责轮流教导皇帝读书的翰林大学士们了。

    五月初十,轮值的集贤殿大学士江涛向太后请安后,来到了赵昰居住的崇华殿,却没看到昔日读书时极为守时认真的少年皇帝。问过了殿内的小太监之后,才知道赵昰正在殿后的园子里习武。

    江涛在一个小太监的引领下步入殿后的园子里,很快就听到了一阵兵器破空时发出的呼啸之声。止住了小太监前去禀报的举动,江涛默默在园中的一株柳树下,静静的看着赵昰习练棍术。而混然不知有人在旁观看的少年天子,正用尽全力挥舞手中长棍,劈扫的身旁的地面和树木上都是累累斑痕。

    等赵昰大汗淋漓的收势后,这才发现今天读书的时间已经快要过了。看到集贤殿大学士江涛的身影后,赵昰虽然无心静坐读书,可是出于多年养成的习惯,仍然勉强随着江涛回到了崇华殿内准备接受这位大学士的教导。

    不过和往日不同的是,江涛并没有指点天子读书也没有检查往日所学之意,反而是一脸沉重的坐在少年天子面前欲言又止。

    觉察到了这位大学士的反常之后,赵昰忍不住开口问道:“江学士可是有什么事吗?不知可否说与朕听听呢?”

    江涛抬头看了看赵昰,脸上浮现了一丝左右为难的挣扎之色,又沉默了片刻后才终于下定决心向赵昰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和建议。

    “皇上,如今朝廷虽迁居琼州,外有茫茫大海相隔,内有百万军民守护看似得以偏安一时。然琼州虽地方千里,奈何物产不丰,若不及早筹谋,莫说重振国威,只恐连立足都非易事啊。臣观如今右相和枢相施政,虽事事皆堂皇正大,却都非短时可见成效之策,若再这般因循守旧下去,只怕不等元军来攻琼州百姓亦将因生计困顿而滋生乱事啊。”

    明白了江涛的心思后,赵昰顿时也来了精神,让身边的小太监奉上茶水后退下,请江涛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看到少年天子明显对自己的意见很认同,江涛这才放开心怀,将内心的看法和建议全部向赵昰倾诉出来。

    君臣二人这一番长谈从午时末一直持续到酉时末,若非是宫内的小太监前来传太后口谕请赵昰前去琼华殿内用晚膳,意犹未尽的二人只怕仍不想停下来。

    等江涛告退离去后,赵昰却一扫多日以来的颓废之意,满是兴奋的向太后居住的琼华殿跑去。

    赵昰实在没想到,这位集贤殿大学士居然对经济之道会有这么深的见识。从琼州的物产和地理环境等各方面,江涛都提出了深刻的人个见解,不仅指出了琼州绝不可能做到自给自足,而且也明确给出了解决的方法——与南洋诸国大兴海贸。

    江涛确实称得上是极有才干,不仅提出了经济方面的大略,在具体的实施上也同样提出了章程。朝廷在文昌港内正兴建的船场和在五指山下兴建的铁器工坊,甚至是与已沦陷的沿海诸地进行私下海贸,江涛都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

    而且在赵昰随口说起自己对于朝廷中枢和内廷沟通不畅时,江涛也同样给出了一个合情合理极易施行的建议:可请太后传旨,将占地广阔的琼台行宫划出两三处偏殿和院落做为朝廷中枢临朝理政之地,即可免了右相和枢相等朝廷官员们挤在狭小的琼山县城内诸事不便,也可让太后和天子随时都可以与朝廷中枢保持相互沟通。同时也彰显了太后和天子对于朝廷官员们的重视和关爱。

    等到最后江涛向天子郑重的自荐欲领户部之职,愿意承担起为朝廷筹措物资财货的重任之后,赵昰对于这个有学识而且极有治事才干的集贤殿大学士已经有了极大的兴趣。

    在主持朝政的右相和枢相对这几位翰林学士们并不重视的情况下,敢挺身而出到天子面前自荐,这虽然有些走后门的意思,不过赵昰却并不反感这种举动。

    只要有真才实学,这种走后门的事赵昰欢迎还来不及呢。

    (本章完)

第74章 一举两得() 
晚膳过后,赵昰在餐后休息时,向母亲郑重的提出了迁朝廷中枢至琼台行宫和任命集贤殿大学士江涛为新的户部尚书的建议。

    因为朝野对少年天子神乎其神的传说,再加上近期的几件大事上赵昰所表现出来的高瞻远瞩,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孩子总是自家的好,太后对于自己长子的期望和信赖其实更是远超常人。

    原本就对朝廷大事并没有什么主见,长子的建议也确实很有道理,再加上赵昰特意提到内廷和中枢朝臣们疏远之后的恶果以及朝廷内部的权利分配不宜全操于外。太后在长子提点之后,当下就全盘采纳了素来有神童天才美誉的儿子的建议。

    第二天一早,从琼华殿发出的太后懿旨传到琼山县城内右相文天祥和枢相陆秀夫手中后,两人对于太后迁朝廷中枢至琼华宫的旨意都没有异议,琼山县城确实太小了点,上至两位辅政大臣、六部尚书,下到各级执事官吏们都只能分得极小的一处空间来处理手中的公务,确实即不方便也影响朝廷形象和办事效率。

    而且朝廷中枢与内廷相隔过远,也确实有诸多不方便之处。外廷远离内廷不仅会造成内外沟通不便,也多少会让人有外廷大臣们隔绝内廷独揽大权的感觉。不管是文天祥还是陆秀夫,两人心底都没存过要把持朝政独掌大权的私心杂念,自然不会拒绝太后的美意。

    只是对于太后忽然提出要提拔集贤殿大学士江涛出任空缺的户部尚书一职,右相与枢相却都有些不同意见。翰林学士虽然在朝廷内地位超然,可是毕竟向来都是清流闲职,一下子转任主掌朝廷财政大权的户部尚书一职,文天祥和陆秀夫两人又都对江涛并不熟悉,自是不肯把如此关键的职位交到一个自己并不信任的人手中。

    在两人向太后上奏请求将江涛另任他职并举荐了由原江西安抚使邹洬出任户部尚书的建议之后,原以为对朝政并没有什么主见和经验的太后仍然会按照旧例照准朝廷中枢大臣们商议出来的结果。

    第一次指派朝中官员的职务就被外廷断然拒绝,再加上赵昰又不停的在太后面前吹着“小风”,心中生出了外廷独揽大权架空内廷的担忧之后,太后措辞更加坚定的旨意再次发回到了两位辅政大臣手中。

    内廷外廷几度僵持之后,在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几位重臣的协调下,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达成了妥协。江涛出任户部左侍郎主管朝廷商贸生聚,而邹洬则出任户部右侍郎,主管朝廷税赋度支,而户部尚书一职则暂时空缺。

    经过了这一次的内外廷对峙,朝廷中枢搬进琼华宫之后,江涛从清流闲职一跃而成为六部重臣,这也让清楚江涛升迁原因的官员们都在暗地里议论纷纷。

    虽说嘴上都不耻江涛这种“走后门”的升迁之道,可是太后原本清静的琼华殿内,众多朝廷命妇们却开始接二连三的前来觐见。

    眼看着众多朝臣的夫人们开始走太后路线,想为自己的夫君谋一个职司或是升迁之路,生怕母亲心软、耳根软之后真开始胡乱插手朝政,赵昰也只好每天都在太后身边不断的提及右相和枢相两位朝廷栋梁的忠诚和干练,以免母亲真的对外廷生出疑心反而干扰了朝廷大事。

    江涛通过天子举荐而出任要职,虽然外人不明就里,不过同为翰林学士为皇帝讲学的几位大学士们可都心知肚明。随后的几天里,眼看着朝廷中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和最重要的吏部尚书都没有人选,就连年近七旬的文渊阁大学士钱玉昆在为天子讲学时,也含蓄的引经据典向赵昰暗示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不过正所谓可一不可二,在没有慎重了解这几位大学士们有什么真材实学适合做什么职司之前,赵昰是不打算再借着母亲的势去干扰右相和枢相对朝政的治理了。

    外廷迁至琼台行宫后,内外廷只有一墙之隔,都处在御龙直和禁军的严密保护中,太后也不再禁止赵昰前往外廷与中枢重臣们接触,一则可以让少年皇帝提前学习政事,二来也能让君臣之间多增进些感情。毕竟孤儿寡母的,还是要依靠这些朝廷重臣们来替皇家治理江山梳理朝政。

    总算是摆脱了远离朝廷中枢的局面后,赵昰借着与右相一路南迁时结下的情谊,再加上江涛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