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一军师-第6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取信与他人,如今最佳的策略便是做真正的自己,尽量尽力去抢掠。

    心中有了计较的臧霸,乃罢了向陈翎送出消息的心思,转而去思量怎么快速增加自己的军势。

    居小县不到三日,臧霸、孙观两人引兵出,强掠周围一带郡县,不管是归属孙策一方,还是陈翎的辖地,都遭受其毒手。

    此事报予孙策知晓,孙策震怒,不过念及此两人时值自己与陈翎争雄之际投向自己,不能以平常视之,乃令两将扎营合肥城外。

    刚刚在合肥城外扎下营盘,臧霸、孙观两人与程普起了争执。

    事出有因,就是程普连闯陈翎三营的故事,臧霸、孙观居此地被孙策帐下所有将校看轻,自思不该忍气吞声乃寻事上门,邀斗程普。

    臧霸、孙观两人投孙策麾下十日不到,就闹出这许多的事来,让孙策头疼的同时,竟然去了孙策的疑忌之心。

    比试这日,孙策亲自来为两方分解仇怨,臧霸、孙观两人大怒,竟然引军南下,去了巢湖做起水寇起来。

    当初陈翎给两人的缄言是随机应变,想不到两人竟然做到这般地步,不知是喜还是该忧?

    巢湖就在合肥的南部,孙策能够容忍臧霸、孙观两人在自己的腹地为水寇,其心胸可见一斑,臧霸、孙观两人犹是感激,乃引军回,重新驻扎在合肥城外。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已经是建安十二年十二月中旬,孙策料陈翎不会来攻合肥,乃起意回建业,担心江东之事是其一,周瑜一事是其二。

    就在孙策启程的这一日,忽有飞马来报:“陈翎帅大军三万兵指合肥,欲图江东!”

    张辽一直待在寿春,于禁倒是借着臧霸、孙观两人之事回了徐州,徐州不能无大将,于禁此人有勇有谋,就算陈翎看不上,张辽以为此人是能够担当起徐州的重责来。

    随着于禁转道回徐州,陈震自北海归寿春,陈翎自思身旁文武不缺,乃决心在过年之前做最后一次攻伐,一探孙策的虚实。

    合肥到底死了谁,孙策一直没有发丧出来,陈翎不清楚,于此一战之后,应该能够知晓,此是其一。

    其二便是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吕布、诸葛亮两方军势也应该会在这一段时日撤军而归,陈翎担心过了今年,就再无这么好的机会能够歼灭孙策兵势。

    如今在江左这一边孙策的军势只有鲁肃一军,与他合肥一军,庐江经过张辽、孙策两人数次攻伐,已经是在可弃之列。

    派驻了兵马过去,能不能守住是一个问题,既然都这般了,何必在意这一地?

    相比孙策的兵势,陈翎以为尽量耗损他的兵马,才是自己当前应该谋划的大事。

    而合肥城中虽然有消息传出,说是周瑜被暗刺丧生,陈翎却是不信,这是缘于周瑜此人的剑术亦是不凡,自己曾经亲自领教过,怎会丧命在一刺客手中?

    何况,据自己所知,华佗一直在建业,没听说他前往合肥的消息,如此一想之后,种种事项表明,此乃是孙策的一计。

    只是这一计颇为奇怪,令人深思不解到底为何。

第六百二十回泰始二年() 
寿春地处淮南,地广粮多,本非需要兖、豫诸州押解粮草过来,不过近期连日大战,寿春几番易手陈翎所部粮草即将告罄。

    于此,从徐州调拨过来一些后,陈翎在出征之前向陈震言道:“淮南当务之急便是恢复生产,使民以时,各司其职,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使民有所耘艾。”

    陈震然之,接令自去办理不提。

    整列军马,剔除伤残,得军三万,陈翎以赵云为先锋大将,马岱、王基两人副之,魏延有过在前,陈翎便使其押送粮草为后军,其余将校跟随自己征进。

    同时遣人至江夏,召辛毗、王昶、薛兰三人转道回寿春,不在西陵驻军。

    大军行军缓慢,一日之后才到成德,陈翎就在城外扎下大寨,准备在此歇息一夜再行进军。

    当夜止有审配、郝昭两人巡营,余者俱安然入眠。

    时至半夜,孙策忽然引军杀到,逢营便踹,遇人便斩,郝昭、审配两人率军努力抵挡,奈何孙策早有所图谋,又加上甘宁、太史慈等大将皆在,待等赵云等人披甲出营为战之际,孙策早闯营而去。

    待及天明,陈翎计数人马,见折了近五千兵卒,心中大怒,却不再继续帅军前往合肥,而是退回了寿春。

    这是为何?

    原来就如陈翎所料的那般,吕布、诸葛亮两人从洛阳、梓潼两地撤军了。

    一纸诏书到寿春,陈震派急使送至陈翎面前,正是陈翎怀恨欲猛进大举攻伐合肥之时。

    诏书上寥寥数言,对陈翎自承功德不足称吴王一事,吕布甚为嘉勉,却没有就此除了“吴王”这一尊号,而是给予了金印紫绶,用来封赏其帐下文武臣子。

    殷制:

    天子之田方千里;

    公、侯百里;

    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

    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诸侯。

    郑玄云:“此地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

    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伯各以其属,属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

    汉兴,设爵二等,曰王,曰侯。

    皇子而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故谓之诸侯王。王子封为侯者,谓之诸侯。群臣异姓以功封者,谓之彻侯。

    大者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以为差降。

    古分土而无分民,自汉始分民,而诸王国皆连城数十,逾於古制。其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有赐特进者,其位在三公下。其次,列侯有功德,天子命为诸侯者,谓之朝侯,其位次九卿下。皆平冕文衣,侍祠郊庙。

    其称侍祠侯者,但侍祠而无朝位。其非朝侯、侍祠,而以下土小国,或以肺腑宿亲若公主子孙或奉先侯坟墓在京师者,亦随时见会,谓之猥诸侯。

    凡诸侯王,皆金玺紫绶,古者印玺通名,今则尊卑有别。

    汉旧仪云:“诸侯王金印,黄金驼驼纽,文曰玺,谓刻曰某王之玺,赤地绶。列侯黄金印,龟纽,文曰某侯之印,紫绶。”掌治其国。王常冠远游冠,绶五采而多朱。

    汉初,论功封列侯者,凡百四十有三人。萧何为冠。外戚与定天下,侯者二人。凡列侯,金印紫绶,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

    未得其土便分其地,此乃是吕布欲借封侯一事,再次消减陈翎兵权。

    扬州方圆千里,封赏几个列侯对于吕布来说不算什么,又兼此刻陈翎能封赏的辖地还只能是吴地,那就更加不会在意。

    此事对于跟随陈翎的诸位文武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在陈翎来看,则显得那么的嘲讽。

    将士能用心协力作战,所求所望的还不是这样的封赏?

    深深感到一股无奈之情,自己封赏之后,确能得诸将之心,对于将来的战事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这无疑是分了自己权势。

    当然自己不会计较这些,但从此事上,陈翎已经能够看到一个就算没有了孙氏的江东,也会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中去。

    他们相互制衡着,相互提防着,在这样的分封之下,他们根本不会扭作一团,形成一股战力与中原抗衡。

    隐隐察觉到自己这种失落的情绪,陈翎喃喃自言着道:“我并无谋反之意,你何来这般,枉做小人?”

    回至寿春之后,陈翎向许昌上书,注了下陈震、审配、赵云、魏延等人名字,几乎只要在自己帐下,有名有姓的文武将臣,陈翎都给写上了名字,具体食邑在哪,陈翎没有去想,随便吕布了。

    这样过了数日,许昌有天使过来宣诏,吕布划去了吴兰、雷铜、辛毗、王昶、刘贤、陈横等几人的名字,赵云、魏延、郝昭、马岱、审配、夏侯恩六人为彻侯。

    张辽早已有侯爵封号,在寿春大喜的日子里,没有急急回徐州,待在寿春一直到过年前的三日方才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