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如今的自己不是他所能够对付得了的,但将他收在门下的可是诸葛亮啊!
诸葛亮是自己女弟子,吕玲绮之夫君,更是温侯吕布之女婿,这样的关系,无论怎么看,司马懿都有一飞冲天之感。
当然,那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不过在此前自己欲想再一次谋害于他,除了给他人留下自己乃是无理取闹之徒外,并不得人心!
如此,司马懿这一凭空出现的内部仇人,又是将来自己最为害怕、担心的人物,如何待之,现在的陈翎真心无奈之极!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陈翎正想这般安慰自己,可一想起司马懿现今待在诸葛亮身旁,就一脸的晦气,暗暗唾骂着道:这算什么事!
杨修不解陈翎为何对司马氏一族颇有成见,遂问了一句。
陈翎叹息,转首望庭外,欲哭无泪,复回身过来,对着杨修言道:“德祖,若是我说我能掐会算,仰知天文;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前知五百年,后知”
陈翎话未绝,正在喝茶中的杨修听得乐极,一口喷在陈翎的脸上。
陈翎尽显无辜状,杨修见之略有歉意说道:“子仪,你说你是算出来,八字与司马氏不和?”
陈翎然之,点点头,言道:“不错,正是如此!”
接着陈翎皱眉,彷如是将心事相托付言道:“司马这一族人氏,各个绝非善类,各个皆是阴险狡诈之徒!”
“哦!”杨修听得有趣,问道:“司马氏何人有此事迹,子仪兄能否略述一、二,也让我一并耳闻?”
陈翎哑口无言,司马懿做下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自己如何能讲得?
何况,失了曹操这一最大的金主,司马懿是否真的再会谋篡帝位,现在来看,也不尽然。
见陈翎无语,杨修心中叹了一声,他只以为陈翎是与司马氏估摸有前怨,或是其父母为司马氏所逼迫过,抑或是他本人在未遇见温侯吕布之时,恰为司马氏所伤害过,如此方有去岁那般事情的发生。
大家都是名士一流,论起私怨来,亦也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岂会相视一笑泯恩仇?
就算要泯恩仇,那也得自己报复过后,譬如说自己,杨修暗暗道着,有朝一日,待我宰了曹贼,我自然能够视曹丕、曹植两人为寻常人,而不会再有诸如今日不杀你,我便不得安心之惑。
感同身受的杨修乃苦口婆心劝慰陈翎言道:“以我度之,司马氏与你子仪结怨一事,估计也不会太大,不然也不会驱离其族,举家迁徙而已。”
陈翎僵硬的伸出脖子,目瞪口呆的看着杨修。
杨修得意的笑了笑,接着脸色变得郑重起来,陈翎听他继续言道:“子仪,你现在身份贵重,不要与他这小吏一般见识。子仪,你若是再如此为之,除了让别人耻笑之外,对你自己声誉并无好处!”
这杨修到底想到哪里去了?
陈翎如此念道着,苦笑着,连连罢手,以示自己已将此事放下,德祖,你不必再提了。
杨修见此,乃连连颔首,拱手为礼,准备回转邺城。
诸葛亮交付给自己的两桩事情,俱一一完成,如此方不负他对自己的期待之意,呵呵将来可期,曹操时日不多,而自己恰当风华正茂之时,呵呵
第四百零六回九品中正()
建安九年春,就在陈翎提兵前往许昌驻防之际,陈群上书吕布,实施九品官人制。
九品官人制,亦称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
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到了建安年间,已为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的现象,与要求参与政治的世家及宗族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
九品中正制,是为了选拔人才而制定,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同时九品中正制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也就是说,此制一开,陈翎就没有权利再次自辟僚属了。
这在陈翎看来,不能自辟僚属倒还在其次,最主要的问题是,选拔人才的中正官多由二品官吏担任,而被选拔的人才也多出自二品以上的大族,同时他们也往往出任高级官吏。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会成为世族阶级操纵政权的工具。
此制的实施,目的之一就是防止诸如陈翎这样强大封疆大吏的出现;其二自然是为将来统一天下之后,集权管理埋下伏笔。
九品中正制的架构是这样的,限于郡、州,中正亦称大中正、州都,县中正。
九品官人法创置之初,某个既定资品的起家官品,与其对应是相差三个品级。
资品虽有九级,而被中正评为下等人才,获下品七、八、九品级者,是没有希望入仕为官的。
因一品被视为圣人之品,不轻易授人,成为虚品。
实际上能够起家入仕的资品,只有上品与中品的六个品级。所以,这个对应关系可以列示如下:
起家官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资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所有说么,能够借此选拔为官的资品止有六、五、四、三、二品。
由此,为称帝准备,吕布重新律定了文臣、武官职。
文臣:
一品
丞相,可分设左右
三公,大司马,亦就是太尉,大司徒,亦称司徒,大司空,亦称大司空
二品
也就是九卿:
卫尉
太常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光禄勋
大司农
大鸿胪
三品
侍郎,也就是尚书郎
侍中
中书令
大尚书
大长秋
执金吾
京北尹
右扶风
左冯翊
四品
也就是九卿辅官:
卫尉丞
太常丞
太仆丞
廷尉丞
宗正丞
少府丞
光禄勋丞
大司农丞
大鸿胪丞
五品
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
丞相主薄
丞相长史
光禄大夫
中散大夫
谏议大夫
礼官大夫
黄门侍郎
从事中郎
六品
议郎
郡史
赞飨
食监
祭酒
御史员
右都侯
左都侯
左仆射
右仆射
七品
也就是五史五掾:
左长史
右长史
侍御史
丞相史
廷尉史
以下是从职:
五官掾
东曹掾
西曹掾
文学掾
太常掾
八品
也就是十辅丞:
太史丞
太乐丞
太祝丞
太卜丞
太医丞
以下是从职:
中书丞
符节丞
尚书丞
明堂丞
灵台丞
九品
县尉
县丞
县史
县长
县令
钟官
导官
主事
御府
尚方
以下是从职: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仓曹;主仓谷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侍曹;主通报事
武官:
一品
大将军
大都督
以下是从职:
左都督
右都督
卫将军
二品
骠骑大将军
车骑大将军
中军大将军
抚军大将军
以下是从职:
辅国将军
镇国将军
辅军将军
镇军将军
三品
前将军
左将军
右将军
后将军
四品
征东将军
征南将军
征西将军
征北将军
以下是从职:
镇东将军
镇北将军
镇南将军
镇西将军
五品
安南将军
安东将军
安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