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一军师-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呐呐欲言中,陈翎早觑得如此,左右一顾言道:“尔等不必为难,若想归邺者,我不会阻挡。”陈翎如此说罢,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再开口言道:“欲想归邺者,可当堂做出决断,今后既非敌仇,又非”至交好友,四个字陈翎实在有些难以启口,叹了一声,拂袖正待自个转入内堂而去。

    辛毗为人老成持重,其兄为吕布处决之后,每每念及此事,便自以为为吕布所不喜,故而与此刻站出身来,向着陈翎躬身一礼,问道:“君侯,今后有何计较?”

    古来能够有此气魄者,皆非平常之辈,辛毗心念或许陈翎早有心自立,故而如此探询言及。

    陈翎呵呵一笑,重新跪坐回原位,对于辛毗心中所思,早有意料,乃摇头答道:“以大事为重,天下一统是我之愿也!”

    辛毗闻之,料错了陈翎之意,以为陈翎真有此心此气概,乃面露喜色言道:“君侯有此大志,不才区区辛毗随尾骥左右。”

    辛毗如此这般一言行,又听得陈翎之言意,周泰、陈震两人自不必多说,殿中众人中,除去张郃脸露为难之色,审配亦在考量之间,余下贾逵、郝昭、王昶等俱愿同留在并州,而不愿归邺城。

    贾逵为陈翎所发掘,始有这般机遇,能得领一州之地治辖,故而不愿去邺城,任凭吕布听用。

    而郝昭、王昶两人自觉尚年幼,必然会为邺城众所轻之,故而亦留在并州。

    薛兰是久随陈翎的匠作将领,与陈翎在一起的时日,比之在吕布帐下做事,觉得轻松很多,故亦留了下来。

    由此,并州上下,自陈翎之下,有陈震、周泰、高览、辛毗、薛兰、贾逵、郝昭、王昶等此数人,张郃、审配两人,亦在自我的宽慰之后,加入进来。

    几乎原封不动的并州一干人等,并无一人离开此处,去往邺城,反而时隔不久,柳毅、公孙羽这两员为吕布所轻之大将,从邺城出投并州而来。

    庞统于旁看着陈翎收拢一干将帅人心,敬佩不已,对其将己视做是此事之因,而不加责怪、恼怒了。

    现在陈翎缘由吕布之因,走上这么一条分庭抗礼的道路,实际上很艰难。

    昔日高祖麾下韩信等人皆有过此遭遇,高祖建立朝代之后,韩信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之后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

    再之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这是否同样彰示着陈翎会有同样的结局,庞统不知,是故才会敬佩不已。

    这是狠人呐!

    不禁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自此之后,陈翎几乎就是另成一系,名义上虽然依然是吕布麾下重臣,但实际上与吕布一军有着迥然不同的区别。

    陈翎走上这么一条道路,无论出于何心何意,都与吕布有着莫大的牵连,这一事亦可看作是温侯吕布这一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亦可看作是另外一个走向天下大一统的前奏布局。

    就看将来的结局如何,才能见分晓了。

    这一在庞统看来,能改变天下大势的事件,在当世诸侯之间,并未引起甚大的反响。

    反而因吕布短暂的被囚禁了起来,河北的诸般事项,在慢慢的跟随着诸葛亮的心声而启动。

    吕布在时,无论如何,有些大事总得需要通过他的首肯之后才能实施。

    而如今,身为吕玲绮夫君的诸葛亮,实际已经操控着整个河北局势,无论是远在幽州,还是滨临渤海的青州,甚至是陈翎之并州,亦在大势面前,同样跟紧了诸葛亮的步伐,向前移动着。

    时至建安八年春,修整了一年有余的河北,重新开启战端,分三路军势,攻入徐州、兖州境内,以及为局势所改变,亦一直为吕布漠然不顾的司隶。

    不管陈翎在之前的事情是对是错,但他对统一天下的心,并没有改变多少,知之甚详的诸葛亮在出兵之际,亦令并州将卒出壶关,借道河内,攻入司隶。

    司隶内其实只有一个城池可攻征伐,就是往昔的东都洛阳。

    要攻入洛阳城中去,就必须取得虎牢关、汜水两关中的任何一关在手,不然大军被挡在关外,是不能够攻入其中去的。

    而若想取得这两关在手,前期的准备就必须周全,不然临阵之时,无攻城器械用,只能徒呼奈何。

    心忧南华之使命,又有吕布这样的君上在,陈翎全然已经没有了顾及之意,生怕到时候真的会被阻截在虎牢关前,遂暗中偷偷炼制火药,以供使用。

    不过此事说来也巧,就在陈翎按方抓药,逐步实验使用之际,自邺城来了一人,自言可偷过虎牢关而不必与守关大将厮杀。

    原本陈翎嗤之以鼻,谁敢大言不惭,这般夸夸其谈?

    待来人禀报上来之后,方才知晓这人竟是从那边曹操新投过来的杨修。

    杨修,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人,杨彪之子。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就是那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杨修,亦也是被曹操视为肉中刺,眼中钉的那个人物。

第三百九十回智者多虑() 
当然此时曹操还没有做到丞相,也就不存在杨修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一事了。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搞混了汜水关与虎牢关原本为一关的事实,为杨修耻笑了一场之后,陈翎持礼有加,再也不敢胡乱猜测揣摩了。

    看看,这就是为此等学识渊博之人抓住错漏之后,造成的严重后果。

    陈翎面红耳赤之际,没有因此而见恼羞之怒状,甚得杨修之心,故而两人抛开所有隔阂,畅所欲言,不再话下。

    两人重新坐下叙话,杨修开口言道:“在许昌之时,便久闻子仪大名,如今一见果然闻名不如见面矣!”

    陈翎心中暗暗念道着,杨修这话莫非是在取笑自己?

    脸带微笑之意,陈翎赶忙回答道:“岂敢,岂敢,德祖大才,如雷贯耳,在下不能比之。”

    杨修颔首,脸显得意之色,说道:“子仪若要想攻克虎牢关,除了强攻此关隘之外,尚能于侧旁偷过。”

    陈翎点头,说道:“愿闻其详。”

    杨修以手代笔,就在席间指指画画,瞬息间一副山川地理图出现在陈翎、杨修两人面前。

    杨修指着陈翎以为中的虎牢关那处,言道:“温侯起家于青州,青州又有琅邪闻名天下,想必水战定能所向披靡。”

    陈翎听得杨修之言,正待摇头以示,海船不能进入黄河中来。

    杨修抬头起来,正见陈翎脸色,心中一转,便已经知晓陈翎之意,乃说道:“子仪,我之意并非是用船攻占,而是借此佯攻成皋,实则就是大军趁机偷过。”

    见陈翎露出疑惑之情,杨修叹息说道:“自黄巾之乱来,虎牢关多历战火,前有十八路诸侯讨董之事,后有张杨部将杨丑于此左近为曹操所剿灭,城墙被毁殆一尽。”

    “后夏侯惇、曹仁等曹系大将为曹操所遣,驻防于此,虽然修葺了一段,但未曾全部竣工。”杨修如此为陈翎解说着道。

    “原来如此!”陈翎始悟,如此说着道。

    杨修颔首,接着又道:“若是没有了虎牢关这道天然屏障,洛阳便展现在子仪大军面前,予取予夺,就看子仪如何安排攻城事项。”

    杨修说完,向着陈翎一礼。

    陈翎悦之,乃命人引杨修下去歇息,而自己还得为此准备其他诸般事宜。

    翌日一早,陈翎起,用过早膳之后,来至厅堂,便听的庞统在用他那古怪的话语与杨修说着趣事。

    缓步度行间,陈翎听得庞统言道:“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为立碑,考曹娥碑碑文有‘上虞县令度尚字博平弟子邯郸淳字子礼撰’的字样,由此可见,曹娥碑隶会稽。”

    “碑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德祖,解否?”庞统问道。

    杨修才思敏捷,庞统方才一说出口,便答了声道:“解。”

    庞统不信,乃问道:“何解?”

    杨修道:“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