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显及霍禹、霍山、霍云等见自己的威权日渐被侵削,经常相对哭泣,自怨自艾。霍山说:“如今丞相用事,皇上信之,尽变易大将军在世时所定法令,宣扬大将军的过失。另外,诸儒多穷酸之子,远客饥寒,喜欢妄说狂言,不避忌讳,大将军常讨厌他们。如今陛下好与诸儒谈论,人人自书封事,多言我家长短。曾有上书言我家兄弟骄傲放纵,其言令人痛心,我藏起来没有上奏。以后上书的人越来越狡猾,尽奏封事,总是派中书令出去取回而不关白尚书,对我越来越不相信。又听说民间到处传说‘霍氏毒杀许皇后’,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霍山惶急,将事情从实告诉了他们。他们听后大惊,说:“何不早告诉我们?皇上离散、斥逐我家诸婿,肯定因为此事。此大事,诛罚不小,怎么办呢?”于是,霍氏始有邪谋。
霍云的舅舅李竟有一个朋友叫张赦,见霍家人惶惑不安,对李竟说:“如今丞相和平恩侯用事,可令太夫人告诉太后,让太后先杀掉这两个人,移徙陛下在太后耳。”长安男子张章揭发了此事,事下廷尉和执金吾,廷尉和执金吾逮捕了张赦等人。后宣帝下诏勿捕。霍山等人更加害怕,说:“这是皇上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所以不追究。然恶端已开,总有一天要发,一发我们就会被灭族。不如抢先动手。”霍家遂令诸女各自归报其丈夫,都说:“事已至此,避也避不开,有祸受之而已。”
恰在此时,李竟因和诸侯王交通而被捕,事情牵涉到霍氏。宣帝下诏:“霍云、霍山不宜宿卫,免职归家。”山阳太守张敞上书宣帝说:“过去大将军决大计,安宗庙、定天下,功劳巨大。周公相成王只七年,而大将军有二十年。海内之命断于掌握。方其隆盛时,感动天地,侵迫阴阳。霍氏世世无所患苦。如今朝不进直言以陈此事,而令陛下自亲其文,此非善策。今两侯已被出,人情不相远,以臣心度之,大司马及其枝属必有畏惧之心。近臣自危,非计之完者。臣张敞愿于广朝白发其端,值臣守于远郡,其路无由。唯陛下省察!”宣帝虽认为此计虽好,但就是不用,亦不召张敞进京。
霍禹、霍山家中数有妖怪现象发生,举家忧愁。霍山说:“丞相擅自减少宗庙的祭品,可以此为借口罪之。”准备令太后置酒,召丞相、平恩侯等人饮酒,使范明友、邓广汉承太后之制将他们杀掉,并废汉宣帝而立霍禹为帝。计划好后,还未动手,霍云被宣帝拜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被拜为代郡太守。他们还未上任,所谋之事便被发觉,汉地节四年(前66年)秋七月,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被捕。霍禹被腰斩,霍显及诸女儿、兄弟皆被弃市。和霍家相连而被诛灭者有数十家。太仆杜延年因是霍氏旧人,也被免官。八月,皇后霍氏被废。
当初,霍氏骄奢,茂陵徐生说:“霍氏必然灭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则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家秉权日久,嫉恨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便上书宣帝说:“霍氏权势太盛。陛下如果爱护他们,就应时时抑制,不要让他们至于灭亡。”上书三次,都被打了回来。霍家被灭后,汉宣帝才诏赐徐生帛十匹。
宣帝刚刚即位时,谒见高祖刘邦之庙,大将军霍光骖乘。宣帝内心对霍光十分惧惮,若有芒刺在背。后来车骑将军张安蓼代替霍光骖乘,宣帝便觉得非常从容。等霍光身死而宗族诛灭,民间便流传霍氏之祸萌于骖乘。汉宣帝之阴狠毒辣可见一斑。
赵充国击西羌
秦汉时期,羌族分布在西海(今青海省)附近,南抵蜀汉以西,西北接西域诸国,部落众多,总称西羌。西汉初年,羌族臣服匈奴。汉武帝击败匈奴后,从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境)向西筑令居塞,并在河西陆续列置四郡,以隔阻羌族与匈奴的交通。羌族与匈奴连兵十余万人攻令居塞,围抱罕(今甘肃临夏)。汉派李息等卒兵十万征服了羌族,并设护羌校尉统领羌族,严禁羌族在湟中居住。
宣帝即位后,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诸羌。分布在湟水以南、青海西北的诸羌之一部先零部族的首领会见义渠安国,扬言准备根据季节渡过湟水,以汉民不种田之地放牧牲畜。此后,羌族以曾向汉使提出过渡湟水北牧的要求为借口,冒犯汉廷禁令,渡过湟水定居。汉沿边郡县无力禁止。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先零族与诸羌首领二百多人除解怨仇,互相交换人质,宣誓共同结盟,酿成边患。汉宣帝对此向赵充国询问对策。赵充国认为,羌人之所以容易被汉征服,是因为诸羌之间的首领内部互相攻击,不能团结一致。三十多年前,西羌反叛时,也是先解除部族间的仇嫌,共同订约进攻合居,与汉相抗衡五、六年。由此看来,西羌族可能会与匈奴联兵进攻边塞。一个多月后,西羌侯锒何果然派使者出使匈奴,请匈奴派兵相助。企图袭击鄯善、敦煌,隔绝汉朝往来西域的通道。赵充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向汉宣帝分析了形势。他指出,狼何是小月氏人,在阳关西南,不会出此攻汉计策,可能是匈奴使者已至西羌进行谋划,这样,匈奴与西羌联兵进攻必定无疑。要缓解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派遣使者巡行边境,提醒边境守军提前作好准备。同时,还应当派出使者出使西羌,破坏西羌各族首领之间的解仇盟誓,并进一步了解其真正内幕。汉宣帝派义渠安国再次出使西羌。安国至西羌后,召先零诸首领三十多人,以滋扰生事为借口,将他们全部处死。又派兵攻击其部族,杀死一千多人。于是,诸降及归义羌侯杨玉等,担心被汉使者诛杀,联络小种举兵反抗,戟汉要塞城邑。义渠安国派骑都尉率三千骑兵驻扎在边境上,以抵御羌族的戟。骑兵开到浩,与羌族军遭遇,接战后汉骑溃败,安国只得率领残兵败卒退保令居塞。
汉宣帝得知军情后,拟征召兵马击羌。当时,赵充国已年过七十,汉宣帝认为他年纪已大,不宜作战,拟派御史大夫丙吉另择将领击羌。赵充国主动上表,请求带兵出战,宣帝准其请。充国率一万多骑军到达金城郡(今甘肃省兰州市)。部队驻扎完结后,充国遣侦察士兵多方了解敌情,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谋略得当,爱惜将帅。汉宣帝又征发三辅一带刑徒,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一带的材官,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等地的骑兵,共六万人,调拨到武威、张掖、酒泉,帮助守边太守保守郡城,以备不测。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汉宣帝,陈述击羌的计划。他认为汉兵皆长备在南山一带,北地空虚,应派长扎在武威、张掖、酒泉的一万多轻骑兵,从张掖、酒泉两地出击,分兵包围驻扎在鲜水(今青海湖)的、千干诸羌。这样,即使不能将其全部击溃,也可掠夺其牲畜,俟冬天来临,再以大批军马出击,就可以大获全胜。赵充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汉军轻骑冒进,羌族军队一定会避其锋锐而撤退,汉军若追击的话,就会被诱进羌族所占据的地势险要地区,羌军必定切断汉军粮援,那样,汉军不战自败。况且,一直虎视眈眈想乘机攻击汉边境要塞的匈奴和马桓,也会派兵骚扰边境。介于这种情况,他建议,汉军应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领头叛乱的先零族,先零被击溃后,跟随先零起兵的、千干诸羌就会不战先怯,如朝廷再下诏赦免其叛乱罪行,进行安抚,、千干诸羌就会顺从汉朝,这样,羌族就会不战而溃,汉军也可保存势力。但是,汉宣帝及朝中诸臣都认为先零兵力强大,又有、千干诸羌为援,如不先击先零后援,恐无法击败先零,因而均赞成辛武贤的击羌建议,并任命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准备实施这一进攻方案。
赵充国认为,将率兵在外,应据作战情况制定策略,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因此,又上书陈述自己作战方案的正确性。汉宣帝反复考虑充国的报告,决定按照其战略方案出兵击羌。赵充国随即率兵进攻先零兵营。先零兵久屯不战,军士懈怠散漫,见汉大举进攻,不敢接战,丢辎重,欲渡湟水而逃,但因道路狭窄,撤退很慢。赵充国据兵法“穷寇勿追”的理论,只是驱兵在后慢慢追赶。先零兵渡湟水时淹死数百,投降及被斩杀有五百多人,汉军缴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