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底摧毁了清军的江南大营,绿营军几乎全部崩溃。与此同时,英、法军队北上的危机又迫在眉捷,清廷为了拢络曾国藩和湘军,便任命曾国藩为署理两江总督。同年六月,实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并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大江南北水陆各军。

    次年四月,湘军与太平军在安庆展开激战,经过五个月的战斗,湘军以地雷轰塌城墙之法攻入城内。接着曾国藩又命兵分二路攻击太平军。次年,湘军主力由曾国荃率领,由皖北沿长江东下进攻天京;次年,左宗棠率领另一支湘军,由江西进攻浙江;李鸿章率淮军进攻上海附近一带。曾国藩自己则坐阵安庆指挥全局。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军失败。八月,曾国藩裁撤兵勇25000人,留下一万人镇守南京,又派15000人为皖南、皖北游击之师。后继续在皖、鄂、豫、鲁等地进攻捻军,又分兵进攻陕甘回民军和贵州苗民军。

    在与太平军作战后期,随着曾国藩实权的骤增,其湘军系统的将领多有升迁。其弟曾国荃被赏头品顶戴,任浙江按察使。由曾国藩举荐的李续宜、沈葆桢、李鸿章、左宗棠分任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巡抚。此外广西巡抚刘长佑、河南巡抚严树森、贵州巡抚江忠义,也都属湘军系统的人。湘军成为清政府中一支重要武装,也是一个占据重要位置的政治集团。

    太平军的北伐西征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便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北伐的总目标是攻占北京,推翻清朝中央政府。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太平军精兵约二万人,从扬州出发进行北伐。十三日,进至浦口,清军溃退。两天后攻占浦口,与吉文元、朱锡琨所部会合,随后北上,迅速入安徽,仅仅一个月,连破滁州、临淮关、凤阳、怀远、蒙城、亳州等地。六月,入河南,在归德大败清河南巡抚陆应谷军。北伐军原计划从归德城西北四十多里刘家口渡黄河,取道山东北上,因清军在黄河渡口严密布防,该处无船可渡,于是沿黄河南岸西进,攻省城开封不克。北伐军虽然到一些困难,但终于在汜水、巩县之间渡过黄河,进围怀庆。清军六万人拼命防堵,双方争夺激烈,历时近两个月未克。随后北伐军撤离怀庆,自黄河太行山间小道入山西。经垣曲、曲沃、平阳、洪洞,复折东向,经河南入直隶,攻克军事重镇临关。清钦差大臣、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军被击溃。此后,北伐军又乘胜攻占沙河,长驱直入,连克赵州(今河北赵县)、栾城、藁城、晋州,十月进占深州。然后又进抵张登镇,距保定仅60多里。清廷闻讯后大震,咸丰皇帝逃亡热河行宫。在此之后,北伐军东进,连克献县、交河、沧州、青县、静海、前锋直抵杨柳青,进逼天津。清军联合地主团练,决运河堤放水,北伐军攻天津受阻,于是便退守静海、独流一带。时届隆冬,北伐军弹尽衣缺,加上清军围攻,兵力大受耗损,先后派人回京求援。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北伐军南撤,五月,转据东光县连镇待援。此时,天京曾派出援军北上,但到达山东境内时,在临清被清军击败。北伐军听到援军北上的消息后,便由李开芳分兵自连镇而下接应,被清军围于山东高唐州。林凤祥等坚守连镇,与僧格林沁相持;李开芳坚守高唐,与胜保相持。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连镇的北伐军粮食用尽,营地被清军攻破。全军将士宁死不屈,林凤祥被俘,解往北京随后英勇就义。扼守高唐州的北伐军在李开芳率领下,突围至荏平县冯官屯,再次被围。清军引运河水灌冯官屯,北伐军屡次突围未成功。李开芳被俘,被解往北京杀死。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北伐军转战五千多里,经历六个省,连克数十城,深入清朝的心脏地区,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太平军在北伐的同时,还派兵西征。目标在于确保天京,夺取安庆、九江、武昌三大军事据点,控制长江中游。

    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派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等率船千余艘,沿长江西上,攻占了安徽和州。次月,又攻占了芜湖、安庆,进围南昌。清军调重兵防守,双方在南昌展开激烈争夺。因久攻不下,太平军九月撤围北上,攻下九江。此后,西征军分兵两路。

    一支由胡以晃、曾天养率领,以安庆为基地,经略皖北,连克集贤关、桐城、舒城。随后又攻克重镇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投水自杀。太平军占领安徽的广大地区,成为西征军的运输要道和主要给养基地。

    另一支由韦俊、石祥率领,自九江沿长江而上,攻克汉口、汉阳,因兵力不足,不久退守黄州。曾天养率部支援,于咸丰四年(1854年)2月在黄州大败清军,湖广总督吴文熔投水自杀。西征军乘胜休克汉口、汉阳,六月再克武昌。

第282章 清朝(36)() 
太平军号衣复原图西征军在湖北战场获胜后,又攻入湖南,遇到曾国藩湘军的顽强抵抗。四月,太平军攻占岳州,湘军大败,太平军乘胜进入湘潭,钳制长沙。在湘潭,太平军与湘军水陆激战7天,伤亡惨重。五月湘潭攻陷。太平军突围奔走靖。这时,靖巷的太平军已几乎全歼湘军水师,曾国藩悲愤交加,欲投水自杀,被随从救起。在湘潭、岳州战斗中,太平军不幸失利。老将曾天养单骑冲入敌阵,壮烈牺牲。十月,湘军和湖北清军反扑,武昌、汉阳相继失守。第二年初,湘军进逼九江。石达开为统帅,率大军西援。驻守湖口指挥全局。用诱敌深入,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在湖口、九江两次战役中痛歼湘军水师,夺获曾国藩座船,曾国藩水师溃败。与此同时,秦日纲等乘胜从太湖、宿松一带向湖北反攻,在广济大破清军。石达开从湖北移师江西,与来自广东天地会起义军响应。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攻克吉安、樟树镇,曾国藩困守南昌。江西八府五十州县均被太平军所占。后石达开率主力援天京,未能攻下南昌。十月,石达开东援事毕,自天京进军武昌。

    太平军长达三年多的西征,取得安徽、江西、湖北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控制长江中游安庆、九江、武昌三大重镇,为屏障天京奠定基础,太平军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小刀会起义

    清乾隆年间,小刀会在福建漳浦云霄地区产生。它是天地会的一个支派,秘密从事反清活动。

    道光三十年(1850年)夏,福建华侨陈庆真在厦门旗杆脚五祖庙内与王泉、刘标等十人重建小刀会。后来又在广州、上海、宁波等地发展组织。小刀会继承天地会的组织形式,歌诀、口号和“腰凭”等皆与天地会相同,并采用天地会在东南亚的代号“文公司”或“顺天洪英义兴公司”。会员以小刀为标志。主要成员为农民,在城市中的组织有手工业工人、水手、搬运工人、其他城市劳动人民和游民以及少数工商业主参加。

    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又将秘密团体“天地会”,以及“庙帮”、“塘桥帮”和“罗汉党”等合并起来,力量日益壮大,成为会党中的新组织。内部分为“七帮”或“七党”,属于福建小刀会系统的是建帮和兴华帮,属于广东天地会系统的是广帮、潮帮和嘉应帮,属于浙江秘密团体的是宁波帮,属于当地秘密团体的则是上海帮。粤籍天地会的首领刘丽川为第一领袖,闽籍小刀会首领李咸池为第二领袖。有家长制的组织形式下,小刀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上互助帮助,并在一定时期内发动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不久,福建海澄一带的小刀会准备发动起义,因事机不密,江源、陈正成等相继被捕杀,会务由黄威等人所主持。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黄威与黄德美率领会众在海澄起义,旋克漳州,击毙总兵曹三祝、汀漳龙道文秀。继而又分兵克长泰,并进克同安、厦门、漳浦等地。所到之处,人民群众纷纷响应。起义军攻克厦门后建立了政权,推举黄威为汉大明统兵大元帅。所发布的文告称“大明天德皇帝体天行仁,奉旨征厦,应天顺人”。反映了天地会“反清复明”的传统。清政府闻讯后,急忙增调重兵反扑厦门。黄威率众坚持抵抗,并派专使赶赴天京与太平天国联络,但遭清军追捕没有成功。后终因粮绝饷断,于十一月自动弃守厦门,黄威率众退居闽粤海面,坚持斗争。黄德美退至龙溪,被地主团练俘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