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成挥动旗帜指挥开炮,击毁敌舰三艘,击毙了很多敌人。牛鉴得悉官兵出击很得力,就亲自到战场督战。敌人用舰上的主炮瞄准射击,击中了演武厅,牛鉴吓得马上逃跑。敌人用炮轰毁了土塘坝,从小沙背登陆上岸,徐州兵见状首先放弃阵地逃跑,紧接着东炮台也溃败陷入敌手,于是敌人就集中力量攻打西炮台。陈化成的部将、守备韦印福,千总钱金玉、许攀桂,外委徐大华等都当场战死。死亡将士的尸体堆积在炮台前沿,但陈化成还在捧取弹药亲自填炮发射,不一会儿不幸中弹,口喷鲜血而死。西炮台被敌攻陷之后,宝山、上海也相继陷落。过了八天,村民们才将陈化成的尸体从炮台背出来,安葬在嘉定。事情报至朝廷,宣宗深感震动悲痛,特别下诏给予优厚的抚恤,赐银1000两办理丧事,授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赐谥号忠愍,在他殉难之处和福建原籍修建专祠以供祭祀。陈化成的儿子陈廷芳承袭云骑尉世职;另一子陈廷,赐举人。

    东南沿海人民抗英

    鸦片战争期间,在广州,城外有名的十三行被英军洗劫一空;在乍浦,平民百姓惨遭杀害;在镇江,房屋被毁,盐艘巨舶焚烧一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英军占据广州城外炮台后,经常到附近村落奸淫掳掠,甚至盗掘坟墓,窃取祭物,从而激起民愤。五月二十九日,三元里附近各乡农民、丝织工人和打石工人等方面的代表在牛栏冈举行会议,决定联合起来,抗敌自卫,“每乡设大旗一面,上书乡名,大锣数面,倘有缓急,一乡鸣锣,众乡皆出”。就在这一天,一小股英军闯到三元里抢劫行凶,调戏妇女,村民奋起搏斗,菜农韦绍光等当场打死英兵八人,其余英兵狼狈逃走。事后三元里村民料定英军不会甘心,齐集村北三元古庙,决心保卫村庄,相约以庙内的三星旗做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后又联络附近一百零三乡人民,共商对敌之策。这支队伍中有贫苦农民,有纺织、打石和烧炭工人,有渔民、有秘密会党成员,也有爱国土绅。

    三十日清晨,5000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台。英军司令卧乌古派布尔利少将带兵留守炮台,自己率领千余名官兵出来迎战。义勇按照事先商定的战术,且战且退。临近十二时,英军被诱至丘岭起伏的牛栏冈,手持刀矛锄耙的万余名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把英军团团围住,进行肉搏。下午一时,天空下起大雨,英军火药受潮,枪炮失灵,不敢恋战,便开始撤退。群众奋起追击,一部分英军又陷重围。三元里数万群众又将英军分割包围,进行肉搏战,打死英军少校毕霞。直到深夜援军到达,被围的英军才撤回四方炮台。这一仗,伤毙英军近五十名,还缴获许多战利品。第二天三元里群众再次出动,围困四方炮台,番禺、南海、佛山、增城、花县等地义勇也赶来支援。英军躲在炮台里,束手无策。后派出汉奸混出重围。英国全权代表义律闻讯后,向广东官府告急,并威胁说:“再有义勇相扰,则将打破议和,大举进攻。”奕山即令广州知府余保纯等出城,“步向三元里绅民揖劝,代夷乞术”。由于余保纯的欺骗、威胁诱降,一部分土绅动摇后,又帮助余保纯诱骗群众撤离四方炮台,才使英军逃脱重围。六月七日,义律贴出告示进行恫吓。广州人民针锋相对加以批驳,并宣布“不用官用,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旗帜。

    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等地人民,都对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福建,英军攻占厦门后,到附近各乡抢劫,遭到乡民抵抗。击毙英军数百名,打伤上千名。迫使英军不敢久驻厦门,退守鼓浪屿。晋江、惠安、南安、厦门各厅县群众纷纷“自相团练,各保乡村”。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十月间,英国军舰曾两次进犯台湾。在兵备道姚莹、总兵达洪阿的“自己乡邦”号召和支持下,成立自卫团体,民众达万多人。他们守本庄并听官调遣,配合清军两次击退英军进犯。

    在浙江、定海三十六岙群众齐集神庙,订立盟誓,相约同心杀敌。发布告白,表示与守军“逢人即杀,见船无备遂烧。一次不成,二次再举。水战不胜,陆战再图。明不得手,暗可施谋。或放虫下毒,或挟刀行刺,使彼防有所不及,备有不能行”,直到把侵略者连船带人一起消灭。他们协助守军作战,捉汉奸,破坏英军食物、淡水供应,不断袭击零星外出滋扰的英军。

    镇海乡民伏击英军侦察队,俘获英军官兵。宁波人民的自卫武装组织——黑水党,广泛采用游击战术,在城内外埋伏,截杀小股英军。鄞县、慈溪等县也组成团练乡勇数万,还击侵略军进犯。

    在江苏,英军闯入长江以后,沿江农民、渔民、盐民和船夫等,到处奋起还击。崇明武装民众事先设下埋伏,派人诱敌上岛入埋伏圈,然后打击。太仓、江阴农民以竿干、锄头袭击英军。妇女儿童加入战斗行列,用石块奋击。靖江人民阻止英军抢劫,一童子从城上投砖石,击毙英军一人。英舰三艘再次来犯,靖江知县杨凤,率军千余人防守江堤,击伤敌舰一艘。

    在广东,林则徐主持战争期间,人民纷纷参加他所招募的水勇和士绅组织的团练,支持配合清军作战。

    东南沿海人民的抗英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打响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枪。

    魏源与海国图志

    魏源,湖南邵阳人。青年时代随父入京,得刘逄禄、龚自珍等人指教。曾任内阁中书,在任期间,利用清朝内阁所藏丰富的文化典籍的有利条件,致力于研究历史典籍,为后来编写海国图志奠定基础。

    鸦片战争前,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撰筹漕、筹齿差、筹词篇、湖广水利议等;并助江苏巡抚筹办漕运、水利等事务,使他对中国社会问题了解颇多。

    鸦片战争中,曾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加浙江防务,对鸦片战争感触颇深,思想受到强烈刺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痛愤时事,完成圣武记,探讨清朝政治军事得失。

    魏源研究儒学经学,但认为经学之所以重要,是为了“求道”和“制事”。其目的“通经致用”。要以古代历史为借鉴,解决当时现实问题。因此,在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启发下,把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考察,提出学习西方,以强国。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江苏镇江,魏源接受林则徐嘱托,依据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及中外文献资料,写成海国图志。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刻本五十卷,出版于扬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刻本增订为六十卷,咸丰二年(1852年)又扩编为一百卷,出版于扬州。

    这本书较四洲志更充实,并有图表说明。其特点“彼皆以中士人谭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

    魏源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教训之一,是不知“夷情”。指出:“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悉夷情。”为了解外国情形,改变对世界的无知状态,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用很大篇幅记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政情,其中对英国介绍尤为详尽。魏源指出,英国远处大西洋的“然三岛,不过西海一卷石”,且其兴起晚于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法国。但英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认为英国能够发展,主要是发展海外贸易。以武力为后盾开拓海外殖民贸易,进而骤然致富。

    魏源指出中国要想战胜英国侵略者,只靠考据、词章、义理不够。必须“以彼长技,御彼长技”,向西方学习,“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西方的坚船和炮,是“奇技”而非“淫巧”。并批评顽固派反对“师夷”的闭塞无知。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师夷”与“御夷”联系起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正是魏源编篡这部书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海国图志中指明,使西方国家富强的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三个方面都应该学,缺一不可。魏源指出中国应该引进西方先进的造船、造炮的技术;编练近代海国舰队,并像西方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