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量最强大的一支由李过、高一功率领,并携李自成之妻高氏,自陕北经川、鄂边区至常德,与南明湖南巡抚堵胤锡联络。堵胤锡入其营慰向,隆武帝命其军为“忠贞营”,赐李过名赤心,高一功名必正,皆挂将军印,而以堵胤锡总统之。

    顺治二年末至顺治三年初,忠贞营及郝摇旗等部同隆武各军共同对南下的清军作战,取得过一些胜利。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初,正在围攻荆州的忠贞营遭到清军突袭,大败,田见秀、张鼎等率部投降后被杀,李过、高一功仅率残部奔今湖北宜昌,后与袁宗第、刘体纯部会合,撤至川东地区进行休整。郝摇旗部则在湖南兵败后随何腾蛟退至湘南一带。

    隆武帝遇难,永历政权建立,联明大顺军各部均奉永历为正统。顺治五年(1648年),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等先后叛清,各地的抗清斗争兴起第一次高潮。当时,郝摇旗部随何腾蛟收复桂北重镇全州;李过、高一功部则出今四川奉节州攻占夷陵,而后又自夷陵入湖南。湖南全境一度几乎都为南明收复。第二年初,李过、高一功部受命赴江西支援金声桓,李过受封为邓国公,高一功为勋国公。当李、高忠贞营行至湘、赣边界地区时,得知督军何腾蛟在湘潭被清军杀害,金声桓所据南昌也被清军攻破,就沿湘、赣边山区南下退入两广地区。

    矛状车軎忠贞营在广西今广西桂平,主帅李守病逝。堵胤锡奉朝命调忠贞营出师,高一功不从,而于顺治七年(1650年)五月率军抵梧州。永历朝臣以牛酒犒师,郊迎40里,但高一功鄙薄朝臣庸懦猥琐,向永历帝建议:“以兵归兵部,赋归户部,简汰疲弱,分汛战守,较勘功罪”但此时的永历政权已无力整顿政治和军事,此后湖南、江西、广东和广西大部再次被清军攻陷,永历帝仅带随从数人逃亡。这年冬季,高一功率部向鄂西地区进发,准备会合早些时候到达那里的刘体纯、袁宗第和郝摇旗部,在途经贵州时被大西军孙可望部截击,高一功阵亡,忠贞营再受重创。其余部由李自成的义子李来亨率领抵达夔东地区。

    在南明抗清势力不断削弱的时候,另一支农民军大西军的余部却在日益发展壮大。顺治三年大西军在西充溃败,张献忠阵亡,孙可望和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率余部南下贵州,于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据守昆明。不久,孙可望等同称王,并在云南建立起相当巩固的根据地。根据当地的形势,大西军诸将领主动提出“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的口号,并在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遣使永历朝廷,请联合抗清。由于孙可望坚持要求封为秦王,双方谈判拖延一年多而没有达成协议。至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永历帝穷途末路,孙可望于是派部将领兵至南宁迎永历帝“合师北拒”。永历帝被迫封孙可望为秦王,于这年冬天移驾安隆所。完全处于孙可望掌握之中。

    顺治九年(1952年),大西军决定北伐抗清,分兵两路,由李定国和刘文秀率领。刘文秀军六万余人,北进四川,攻克叙州、泸州、重庆,占领成都,收复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区。李定国部八万余人,自川东进入湖广,所向披靡。七月,收复广西门户全州,而后乘胜追至桂林。八月,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被迫自杀。大西军的节节胜利使清廷极为震恐,连忙向前线增派援兵。十一月,敬谨亲王尼堪率精锐15万入援湖南,李定国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放弃长沙,伏兵于衡州城外,激战中阵斩尼堪。李定国军接连在桂林、衡州“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形成了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清廷甚至要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南明媾和。

    就在李定国不断夺取胜利的时候,却遭到孙可望的忌恨。顺治十年(1653年)初,孙可望率军入湘,大西军内战的危险迫在眉睫。清军乘着大西军内部不和,数次取得军事胜利,开始挽回败局。李定国于这一年围攻肇庆、桂林两省城均不下,原定于第二年与郑成功合攻广东的计划又没能实现。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刘文秀率军出三峡攻武昌、今湖南岳阳市,又被清军打败,此后大西军对清作战处于守势。

    顺治十三年(1656年)正月,李定国率部自南宁至安隆,护送永历帝入云南。三月,改云南府为滇都,封李定国晋王、刘文秀蜀王。正在贵州的孙可望对此事恼怒万分,决心发动内战。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孙可望以“清君侧”为名,合兵14万入滇。但大西军将士反对孙可望内战,纷纷倒戈,最后孙可望只剩孤家寡人,仅率数百人逃至今湖南邵阳降清。大西军这次内战使大西军实力受到极大损失,士气也一蹶不振。

    顺治十五年(1658年)初,清廷命罗托、吴三桂、卓布泰等自湖广、四川、广西分三路进攻云南,以孙可望部为向导。十一月,清三路大军分别在滇川、滇黔边境地区大败大西军。李定国于十二月退守昆明,永历帝两日后开始向滇西逃亡。李定国竭力组织抗击清军,设伏于磨盘山,歼灭大量清军,但所部也损失殆尽。此后,李定国率残部退至滇南边境的孟连、孟艮一带。顺治十八年(1661年)末,永历帝被吴三桂俘获,次年四月被害,南明遂亡。李定国闻讯后悲愤交加,于六月病逝,余部或降清,或亡散。

    大西军失败后,奉永历正朔坚持抗清的除东南沿海的郑成功部外,只剩下据守夔东地区的大顺军余部。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等撤退至荆襄及川东地区后,继续承认永历帝的正统地位,分别受封为临国公、皖国公等爵。他们同在夔东抗清的王光兴、贺珍等部相互协同,凭借崇山峻岭之险,建立了以三峡为中心的根据地,合称“夔东十三家”。顺治十五年,为了挽救云南永历朝的危险局面,十三家曾合兵逆江而上攻重庆,后无功而还。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在稳定云南之后,把进攻重点放在了夔东地区。

    这一年,清廷调集了30万部队,由今湖北郧县、今湖北江陵、夔州三路合击十三家。由于众寡悬殊,十三家军虽然努力奋战一年多,而且一度夺取过局部胜利,但终不能摆脱被动局面。康熙二年(1663年)末,清军深入十三家各营垒,刘体纯兵败自杀,袁宗第、郝摇旗被俘后被杀害。至康熙三年(1664年)春,夔东十三家仅有李来亨部尚坚守于湖北兴山县的茅麓山区,继续抗清斗争。

    清军在茅麓山营寨外构木城、挖堑濠,实行长期围困。李来亨两次突围不成,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于八月四日杀死妻子,放火烧寨,然后自缢而死。其部下也大部分牺牲。

    抗击沙俄入侵

    顺治七年至十七年(1650年至1660年),沙皇俄国先后派遣哈巴罗夫和斯捷潘诺夫武装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当地清军和各族人民坚决抗击,重创沙俄侵略者,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

    早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俄国雅库次克督军戈洛文就曾派出以文书官瓦西里波雅科夫为首的远征军130余人,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烧杀抢掠,直到顺治三年(1646年),才取道鄂霍次克海返回雅库次克。俄国侵略者的暴行遭到当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击,全队133人,只有53人生还俄国。

    顺治七年(1650年)一月,叶罗菲哈巴罗夫率领70名哥萨克人越过外兴安岭,侵入我国雅克萨以西达斡尔族聚居地区。事先,当地居民得知俄国强盗即将到来,全部疏散他方,所以哈巴罗夫等接连搜索了三个村庄,皆空无一人,只见到带人回来侦察敌情的当地达斡尔人首领拉夫凯。哈巴罗夫用尽欺骗和威胁手段,一面说是来贸易的商人,一面又武力威胁拉夫凯等,要求达斡尔人向俄国纳税,接受沙皇的“保护”。拉夫凯断然拒绝了哈巴罗夫的侵略要求,并揭露了他们无端侵入别国领土的强盗嘴脸,表示达斡尔人决不屈服,决心将侵略者赶出家园。哈巴罗夫见当地人民已有准备,自己力量薄弱,乃放火烧毁村庄,撤回雅库次克。

    第二年初,哈巴罗夫再次率领他新召募的一百余名侵略军侵入黑龙江流域。他们首先攻占了战略要地雅克萨城,又于同年六月向黑龙江中下游进犯,在古伊古达儿村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古伊古达儿村是一个有千余人居住的达斡尔村庄。一天夜晚,俄国侵略者用大炮轰塌了村庄的土墙,冲入村中,对奋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