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减少刑罚。如朝中臣下犯罪,令抚、按押送来京治罪惩办,未为不可。如果派出侦骑密探,有财产的人要倾家破产,无钱人地方上勒索受贿,为害很大。崇祯帝表示赞许,于是下谕谕令东厂只能侦缉叛逆之罪,其他犯罪都归司法机构办理。此外,并训戒锦衣卫校尉不准勒索、扰害。这年,崇祯帝因太监刘元斌、王裕民纵容军队抢掠人民及杀樵采、汲水人冒功,处以死刑。
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帝再次申戒大臣不要同太监交往,如有事,只能在朝房商议,不许私下去找太监。但同时他对太监继续重用,派内官监太监王之俊提督京城巡捕练兵。又以司礼太监王承思督察京城戎政,韩赞周守备南京。这年年底,前大学士周延儒因得罪太监,被赐令自尽。周延儒曾上奏建议罢内监及撤厂卫,因此招致被太监们日夜轮番上奏攻击,加上蒙蔽皇帝的罪名,遂被处死。
明崇祯帝在位的十几年内,从多方面重用、信任太监,使明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陷入了更深的危机,明朝的败亡已到无法避免的地步。
张献忠起义
公元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义。原来,张献忠曾经在谷城接受明朝的招安,并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暗暗积蓄兵力,准备再起。明朝将领发现张献忠的意图,准备派兵镇压。张献忠先发制人,在谷城杀掉明朝县令,焚毁了官衙,重新打起了起义的旗号。不久,罗汝才也起兵响应。
明朝总兵左良玉派兵进攻,被张献忠打得一败涂地,只留下几百残兵败将逃回,气得崇祯帝把主帅熊文灿和总兵左良玉都革了职务,另派兵部尚书杨嗣昌到湖广围攻张献忠。
杨嗣昌带了崇祯帝的尚方宝剑,率领了十万人马,耀武扬威到了襄阳。他派左良玉等将领把起义军四面包围起来。张献忠转移到玛瑙山的时候,由于起义军队伍里混进了奸细,起义军陷入敌人包围圈里,被左良玉军打败,损失了大量金银、战马。张献忠的妻子、儿子也被俘虏。
张献忠带了一千名骑兵,从湖北转移到四川。杨嗣昌跟踪追击,把他的行辕迁到重庆,准备在四川消灭起义军。
杨嗣昌在四川到处张榜,说有谁能抓住张献忠,赏给黄金万两,还封他侯爵。哪知道第二天,在杨嗣昌的行辕里,发现了许多标语,上面写着:“有能斩杨嗣昌头的,赏银三钱。”
杨嗣昌派出大批官军到处追剿起义军,张献忠起义军却是忽东忽西,叫官军捉摸不定,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官军才在开县追上起义军。当明军将领猛如虎、刘士杰拖着疲劳不堪的兵士赶到,张献忠的起义军绕到背后,从山上呐喊着冲了下来,官军全部崩溃,刘士杰被杀,猛如虎好容易逃脱。起义军杀退敌人,在营里拍手唱歌:“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尺路。”
这支歌谣传到明军那里,使杨嗣昌听了哭笑不得。公元1641年,张献忠发现杨嗣昌把重兵都放到四川,襄阳兵力空虚,就摆脱明军,突然带兵离开四川,往东转移,一天一夜急行三四百里,把杨嗣昌大军远远甩在后边。到了湖北当阳,遇到另一支明军堵截,张献忠把罗汝才留在当阳,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直奔襄阳。
杨嗣昌在重庆得到消息,连忙派使者赶到襄阳,命令襄阳明军严密防守。哪里知道使者走在半路上,被起义军发现抓了起来。起义军在使者身上搜到了令牌、文书,上面盖着杨嗣昌行辕的大印。张献忠把他的义子李定国叫来,叫他打扮为杨嗣昌使者,带了几名“随从”和令牌、文书,混进襄阳城去。
李定国带了公文、令牌,来到襄阳城边,正是夜色朦胧的时候。他在城门外向守军喊话,守城明兵听说是杨阁部派来的使者,验过令牌、文书,也没有怀疑,把李定国和随从兵士放进了城。
当天晚上,混进襄阳的起义军兵士在城里好几处放火,全城的百姓从睡梦里惊醒,发现到处火光冲天,全城大乱。在混乱中,起义军打开城门,大队人马赶到,官军要想抵抗也来不及了。
起义军进城以后,一面派人打开监狱,救出被俘的起义兵士和家属;一面直奔襄王府,活捉了襄王朱翊铭。
张献忠坐在襄王府大堂,派兵士把朱翊铭押上堂来。朱翊铭吓得直打哆嗦,跪在地上求饶。
张献忠说:“我不要别的,只要借你的头派个用场。”
朱翊铭听说要杀他,吓得捣蒜似地磕头,说:“我宫里有金银宝器,听凭千岁搬用,只求饶命。”
张献忠哈哈大笑,说:“我进了襄阳,你的金银财宝有什么法子叫我不搬?不过,你不把头借给我,那杨嗣昌还死不了呢!”
说着,吆喝一下,把朱翊铭拉下堂去杀了。
张献忠占了襄阳,缴获了杨嗣昌储存在那里的大批粮饷,兵器,又把襄王府金库里的十几万两银子分发给当地的饥民,百姓听说处决了罪恶累累的襄王,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
张献忠攻破襄阳的消息传到了四川,把杨嗣昌惊呆了。他处心积虑布置的围攻起义军的计划全部破产,特别是张献忠在他眼皮底下,来个突然袭击,使一个藩王丧了命。怎么向崇祯帝交代?
杨嗣昌丧魂落魄地从四川窜到湖北,刚到沙市,又听到一个消息,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离开商洛山区,重振旗鼓,趁河南兵力空虚的时候,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这一来,杨嗣昌更是又惊又害怕,他想来想去,没有出路,只好自杀。
闯王进京大明亡
大顺军渡河东征的消息传到京城,崇祯坐卧不宁,临朝叹曰:“我不是亡国之君,但事事都呈亡国之象。我愿亲自督师,决一死战。”大学士个个心领神会,都报名请求代行,李建泰说:“我愿意捐出家财供军费,可供几个月的军粮,请提师西征”。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二十四日,崇祯决定命李建泰以督师辅臣身份“代朕亲征”,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遣将礼。但李建泰率兵到邯郸时,传来了大顺军左营刘芳亮部沿黄河东进的消息,立即往北开始撤退。途经广宗县入城时,却遭知县李弘基的拒绝。李建泰怒令攻城,城破,乡绅王佐质问他说:“你受命南征逆贼,赐尚方宝剑、斗牛服。今日贼从西南来,正好迎战,上报国恩,为什么竟望风披靡,反而来攻打自己的城呢?”
与此同时,朝廷也开始商议抽调驻守宁远防备清军的吴三桂部队。首辅陈演以“安危大机”的名义反对抽调,诸大臣也持同议,但崇祯以为“虽属下策,诚亦不得已之思。”尽管调吴三桂入关的方案已确定下来了,但实际上仍难以执行,主要是上下均想推卸“失地”的责任,以致于一直拖至二月底。在另一方面,崇祯也有南迁的想法,二月间,形势每次日下,李建泰由外地飞章上奏:“贼势大,不可放矣。愿奉皇太子南去。”但大学士们恐皇帝南迁而留下自己辅守京城,便都唯唯诺诺,不置可否。左都御史李邦华竟说:“皇上自然守社稷”。以至南迁之事又在朝廷内部的纷争下搁浅了。崇祯失去了最后南遁的机会。
不久,起义军更加逼近,明廷一片恐慌。于是于三月初六正式下令放弃宁远,命蓟辽总督王永吉,宁远总兵吴三桂统兵入卫京师,并檄调蓟镇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率兵勤王。但吴三桂因路途遥远,直到京师被占他队还在跋涉途中。刘泽清接诏后,谎称坠马负伤,无法从行。唐通率8000兵卒至京,屯扎于齐化门外,但不久又撤兵而去,盘踞在居庸关上。大小群臣们见大势已去,也纷纷逃离京师。
三月十五日,大顺军进抵居庸关,唐通随即投降。三月十六日,大臣们在朝房商策,个个相顾而无语。崇祯帝仍故作镇定,按常例召对考选诸臣,以抵御清军队与起义军及筹措兵饷为题,挨次奏对。崇祯或凭几听之,或左顾右盼哂之,或斟茶,或磨墨,根本心不在焉。是日傍晚,大顺军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京师北面土城。第二日,开始攻城。崇祯帝仰天长号,绕着大殿环走,拊胸顿足,大呼:“内外诸臣误我,误我!”
大顺军围攻北京时,李自成在昌平与北京之间的沙河设下临时总部,由大将刘宗敏担任前线总指挥。李自成派降官杜勋等入城戏降,杜勋到城下,由守城太监将他用绳索吊至城上。杜勋转达李自成要求崇祯“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