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性律文,具有对于法律言辞下定义以及对于法律理论加以说明的意义。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名臣之一。魏文侯知西门豹善于治民,便任西门豹为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西门豹受命之后到邺县去,召集当地的长老,询问民之所疾苦。长老们说:“苦于为河伯娶妻。邺也因此而贫困。”西门豹不解,询问其中的缘故,长老们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常年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妻。剩下的便和祝巫们瓜分掉拿回家。到为河伯娶妻时,巫婆到各家去转,见到百姓家的女儿长得好看的,便说她应当给河伯作媳妇,即为河伯娉娶定亲。让这个女孩洗沐干净,为她裁制丝绸绫罗做的新衣服,让她在一间专门的房子里住下,斋戒度日。巫祝还在河边为她修起斋宫,外面张上绛帷,让女孩在里面。每天给她送牛酒饭食。十几天之后,巫祝们为女孩涂粉化妆,像要出嫁一样,又制一张新妇用的婚床,让女孩坐在上面,然后把床放到河里。开始的时候,床还在水上漂着。等漂出十几里以后,便沉了下去。百姓家里有长得好看的女孩,恐怕巫祝为河伯娶走,便多带着女儿逃亡他乡。所以,城中的人越来越少,又困于贫穷,这种状况已经很久了。民间口头传说:‘如果不为河伯娶妻,河伯便会发大水,漂没人民。’”西门豹听了以后说:“到为河伯娶亲那一天,原三老、巫祝和父老乡亲们都到河边去送,并请来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嫁女。”长老们都答应了。

    到为河伯娶妻这天,西门豹到河边嫁女的地方去,见三老、官属、当地的豪杰长者和闾里的老人们都已娶集在那里,百姓前来观看的有二三千人。巫婆是个老太太,年纪已有七十岁了,身后跟着十几个女弟子,都穿着缯衣,立在大巫的后面。西门豹说:“把河伯的妻子叫来,让我看看美丑。”从人将被定为河伯之妻的女孩从帷中叫出来,带到西门豹的面前。西门豹看了看,回头对三老、巫祝和父老们说:“这个女孩长得不好看。麻烦大巫老太太去向河伯报告一下,就说另选好女,后天再送给他。”说着,即派吏卒抱着那个大巫扔到了河里。过了一会,西门豹说:“大巫太太怎么这么久还不回来?派一个弟子去催一催她。”说着,让吏卒把大巫的一个弟子扔进河里。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怎么弟子去了这么久也不回来?再派一个弟子去催!”又把一个弟子投入河中,共投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大巫太太的弟子们都是女的,话说不清楚,麻烦三老去讲一下。”又把三老投到了河中。西门豹端拱肃立,在河边看着河水站了很久。长老和旁观的官吏这时都惊恐万分。西门豹回头说:“巫太太、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呢?”说着准备让廷掾和豪长下河去催。他们吓得爬在地上向西门豹磕头,头都磕破了,血流了一地,脸色如死灰一般。西门豹见状,说:“好了,那就再等一会吧。”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他们说话:“廷掾起来吧。看来河伯留客留得太久,你们都先回去吧。”这一来,邺城的吏民都大为惊恐。从此以后,谁也不敢再提为河伯娶妻的事情。

    于是,西门豹便发动邺县的吏民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河水灌溉民田,邺县的土地都得到了灌溉。当时,因为开挖渠道的工作很劳累辛苦,百姓多不愿干。西门豹说:“民可以与乐成,而不可以与他们虑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患苦于我,但百年之后这里的父老子孙都会思念我说过的话。”渠道修成之后,邺县很快富裕起来,百姓的日子也富足了。一直到汉代,虽然距西门豹时已有二三百年,当地人民仍受其利。这十二条渠道从汉代的驰道穿过,当地的官吏曾经想把十二条渠道合并在一起,到驰道时合三渠为一座桥。邺城百姓都不愿意,认为这是西门豹君所为,是贤君之法式而不可随便更改。官吏们拗不过百姓,终于没有修改这些河渠。

    杰出的军事家吴起

    吴起,战国初期卫国人。喜欢研究用兵打仗之法,曾跟从孔子的门人曾子学习。后在鲁国为吏。一次,齐国发兵进攻鲁国,鲁国准备任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人对吴起有些不放心。吴起想一举成名,便杀掉了妻子,向鲁国表明自己绝不站在齐国一边。鲁国终于派吴起为将,率军攻齐,大败齐军。有人攻击吴起说:“吴起这个人,为人既忌刻又残忍。小时候,家有千金,十分富足,因终年在外奔走,想谋取官职,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把家业败坏了,因而为乡党所耻笑。吴起便杀了三十多个耻笑他的人,而从卫国东郭门出走。临行前和他的母亲诀别,咬破手臂发誓说:‘吴起不当上卿相,决不回到王国。’他投到了曾子门下。不久,他母亲去世,他都不回家奔丧。曾子鄙薄吴起的为人,和吴起断绝了关系。吴起便来到鲁国,学习兵法,臣事现在的鲁君。鲁君对吴起稍有怀疑,吴起便不惜杀掉妻子以求作鲁国的将军。鲁国是个小国而有战胜它国的名声,只怕诸侯因此都要来算计鲁国了。而且鲁国和卫国本是兄弟之国,而鲁君任用从卫国逃出来的吴起这样的人。这是弃卫国兄弟之情于不顾。”这些话传到鲁君的耳朵里,鲁君也对吴起的为人发生怀疑,想免掉他的职务。吴起被迫离开鲁国。他听说魏国的魏文侯很贤明,便到魏国去,想在魏文侯手下服务。魏文侯听说吴起来了,便问李悝:“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李悝说:“吴起贪于荣名,又极其好色。但讲到用兵打仗,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魏文侯便用吴起为魏将,率军进攻秦国,一举攻下五城。吴起身为大将,和最下等的士兵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睡觉不用席子,平时走路也不骑马。行军的时候亲自背粮食,和士卒分劳苦。士卒身上生了病疮,吴起亲自为他们吮吸。有一个士兵的母亲听到此事后哭了起来。别人劝她说:“你的儿子只是个士卒,将军却为他吮吸脓疮,你还哭什么?”这个母亲说:“不是为这个。往年吴将军为孩子他父亲吮吸脓疮,他父亲战不旋踵,就战死了。吴将军如今又为这孩子吮吸脓疮,我不知道这孩子以后会死在哪里。因此才哭。”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又很廉洁,能得到士卒的拥戴,便任吴起为西河守,以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去世以后,吴起又臣事文侯的儿子魏武侯。一次,魏武侯乘船顺西河而下。船至中流,魏武侯眺望四周,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啊,这坚固的山川!这真是魏国之宝啊!”吴起回答说:“国之兴亡,在德不在险。过去三苗所据之地,左有洞庭,右有彭蠡,却不修德行义,被大禹消灭。夏桀所居之地,左有黄河、齐水,右有泰山。南面是伊阙,北面有羊肠之险,却不修仁政,被商汤流放。殷纣之国,左有孟门,右有太行,常山经其北,黄河经其南。却不修德政,被周武王杀死。由此看来,国家之兴亡在于德而不在于险。若君不修德,则这个船中之人,便都是敌国。”魏武侯说:“说得好!”便又命吴起为西河守。吴起由此名声更大了。魏国设置相国,以田文为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我们摆一下各自的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指挥三军,使士卒以战死为荣,敌国不敢加谋,你能比得上我吗?”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说:“治理国家,让万民亲附,国家府库充实,你比我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说:“守卫西河,使秦兵不敢东向,韩国和赵国宾从于魏,你比我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样你都比不上我,而位置却在我之上,这是为什么?”田文说:“主上年少,国家多有疑难之政,大臣未肯真心归附,百姓也未真心信任,在这样的时候,是把国家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吴起听了,沉默了很久,说:“当然是交给你。”田文说:“这便是我位置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由此自知自己比不上田文。

    田文去世后,公叔继位魏相,娶了魏国公主为妻,而对吴起十分嫉妒。公叔的一个仆人说:“去掉吴起非常容易。”公叔问:“怎么办?”仆人说:“吴起为人节廉而喜欢博取名声。您可以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才,而陛下的国家小,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臣恐怕吴起没有心在魏国干下去。’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