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温攻下凤翔,把唐昭宗抢了过来,带回长安。从此唐王朝政权就从宦官手里,转到朱温手里,唐昭宗日子更不好过。

    朱温掌了大权,把宦官全部杀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离开长安的时候,朱温派人把长安的宫室、官府和民屋全部拆光,把材料运到洛阳,还逼迫长安的官吏、百姓一起搬到洛阳去。长安百姓扶着老人,拖着孩子,在兵士的驱赶下赶路。一路上,大家一面哭泣,一面痛骂祸国殃民的叛贼朱温。

    唐昭宗到了洛阳,还想秘密召各地藩镇来救他。但是还没有盼到,朱温已经动手把唐昭宗杀了,另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做傀儡,就是昭宣帝。

    宦官完了,皇帝也完了,留下的还有一批唐王朝的大臣。朱温手下的谋臣对朱温说:“你要干大事,这批人最难对付,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

    有一个谋士李振,绰号叫做猫头鹰,因为考进士没考上,更加痛恨朝臣。他跟朱温说:“这批人平时自命清高,把自己称做‘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指黄河)里去。”朱温依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来杀掉,扔到黄河里。

    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叛徒朱温成了梁太祖。统治了将近三百年的唐朝就宣告结束。

第163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1)() 
朱温称帝建梁

    黄巢起义,虽然没有直接使唐朝灭亡,却也动摇了大唐的根基。晚期的大唐,已经是百孔千疮,军阀混战,岌岌可危了。

    朱温像再说朱温,原是黄巢部下一位大将,后投降官兵,被朝廷任命为汴州(今河南开封)节度使,僖宗皇帝给他改名为朱全忠。一天,雁门节度使李克用派人到朱全忠处借粮,朱全忠听说李克用在城外驻兵,为了追击黄巢义军,便亲自出城,邀李克用进城赴宴。

    提起李克用,不能不提提他的夫人女将刘氏。她有勇有谋,很多方面胜出丈夫一筹,是李克用的好参谋。李克用这次追击黄巢义军,追到黄巢的家乡冤句时,截获一万多名老百姓,黄巢的小儿子也在逃难的人群当中,天正下着雨,黄巢的小儿子湿淋淋的又冷又怕直发抖,刘夫人见状,大概想起自己的儿子,动了恻隐之心,劝说丈夫,把这些老百姓全释放了,李克用夫妻做了一件好事。

    李克用放了百姓之后,这才去向朱全忠借粮。

    朱全忠大摆酒宴,款待李克用,李克用放开肚量大吃大喝一顿,不禁有了醉意,说话也就不注意了,他说:“人生一世许多事情难以预料,例如在下与尊兄,一年前你在义军时,我们在战场上厮杀,拼得你死我活,而现在我们又在一起亲热地饮酒,谁能想到呢?”

    李克用变相地说朱全忠是一位投降者,朱全忠很恼怒,想发作又忍住。可李克用没注意朱全忠的脸色,借着酒劲又说:“朱公不是名‘温’吗,怎么又改了名字?”朱全忠听了这话,面露得意之色,说:“全忠之名乃当今皇上赏赐。”

    不料,李克用却说:“‘全忠,全忠’,好名字,好名字,只是不晓得黄巢听了,有什么想法?”

    俗话说,说话不揭短,李克用这话挖苦得太厉害了,在场的监军陈景思见状不妙,忙打圆场说:“李大帅醉了,李大帅醉了”说完把他扶到住室休息。

    朱全忠气得脸像猪肝,大将杨彦洪提议说:“李克用太目中无人了,干脆把他杀了算了!”

    朱全忠正在气头上,自然同意,半夜时率兵将李克用住的驿馆包围,并放火焚烧。

    李克用酒喝得太多,侍卫郭景铢摇晃不醒,急中生智,找来盆凉水浇到他头上,这才睁眼,看见窗户被火光照红了,慌忙爬起来,想拿兵器,心有余力不足,郭景铢只好背着他往外冲。亲兵李嗣源、薛志勤等奋不顾身与朱全忠的汴军搏杀,保护李克用往外逃。正在这时,天气骤变,惊雷暴雨,浇灭了大火,火灭后,冒出浓烟,形成李克用逃走的烟幕。而不时亮起的闪电,又给他们照清了道路。

    在追击李克用的战斗中,杨彦洪骑着马跑来跑去指挥,朱全忠在黑暗中看见一人骑马乱窜,想起杨彦洪刚刚说过,李克用他们善骑马,晚上看不清面目,见骑马者就射箭,于是拉弓搭箭瞄这位骑马者射去,一箭射中,骑马者翻身落马,朱全忠跑过去细看,被射死者不是别人,正是给他出主意“见骑马者就放箭”的杨彦洪!

    李克用绝路逢生,幸亏天降大雨,被手下亲兵“义儿军”救出重围,平安逃回大营。事后他感谢刘夫人建议他释放了一万名老百姓,也算积德,得到好报。不然,天为什么在火烧驿馆时突然下雨?他这样想。

    文德元年(888年)春,僖宗皇帝病故,他的弟弟李晔继位,即昭宗。改元为龙纪。这个时期,军阀混战更加激烈,最后有三支军阀力量较强,一个是山西李克用,一个是陕西李茂贞,再就是河南朱全忠。这一晃,就是十几年。

    天复元年(901年),宦官给皇帝出主意,封李茂贞为峻王,进京辅政,把宰相崔胤贬谪出京都。崔胤原来依附于朱全忠,此时便鼓动朱全忠发兵将皇帝从李茂贞手中夺过来。

    李茂贞的大本营是凤翔,太监韩全海逼迫昭宗到凤翔。天复二年(902年),朱全忠率7万兵力攻打凤翔,因城内断粮,李茂贞只好打开城门,把皇帝交给朱全忠。

    朱全忠进入凤翔,杀了韩全海为首的宦官,又劫持皇帝回到长安城。第二年,即天复三年,朱全忠采纳崔胤的意见,把宫中的太监一次杀死800余人,所剩无几,虽然结束了宦官之祸,却也冤枉了许多老实忠厚的太监。

    天元年(904年),朱全忠基本统一了黄河流域,并逼迫昭宗皇帝迁都洛阳。

    昭宗来到洛阳,一切行动均在朱全忠的控制和监视之下,不久,又被杀害,他的九儿子李柷继位,才13岁,即“哀帝”。

    随后,朱全忠又大肆杀戮李室宗亲和唐朝官员,将他们的尸体丢进黄河之中。

    朱全忠在与李克用争斗时,连续三次破开黄河堤坝,淹没上万户百姓,毁坏良田无数。

    公元907年三月,朱全忠让小皇帝禅位,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年号为开平。朱全忠给自己重新起了名字“晃”。

    从公元618年李渊开国,到公元907年李柷禅位,整整290年,共有23位皇帝,公元908年,唐朝最后一位小皇帝被朱全忠派人杀害。

    此后,中国变成五代十国纷争的复杂局面。

    白马驿之祸

    朱温于天复三年(902年)引兵入关,并打败了李茂贞,抢到昭宗,迁至洛阳。随后又在天元年(904年),杀了昭宗,立昭宣帝,并控制了唐朝政权。自此以后,唐室的衰微,朝臣官僚仅备员而已。同时,一些旧臣百官见所依靠的主人倍受凌辱,因而阴私悲愤之志,又对那些新发迹的官僚看不起。朱温为了打击旧日的高门望族,扫清妨碍他篡唐称帝的社会势力,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心腹,另一方面也想要清除朝内旧臣。

    旧臣柳璨,进士及第后还不到四年便官至宰相,他性格倾巧轻佻,竭力曲意奉承,是朱温的心腹要人。当时,同宰相们的裴枢、崔远、独孤损自命朝廷宿望、清流高族,有意轻慢他,使柳璨感到不快。当时有名叫张廷苑的,原来是个戏子,因为受到朱温的宠幸而提升为太常聊。裴枢以为廷范是个有功之臣,既然得到了方镇,就不应再授以掌礼乐的太常卿的官职,朱温听了后很不高兴,说:“我常常以为裴枢器识真纯,不会加入到浮藻的党争之中,听到他这番议论,可知道他的本性了!”柳璨趁机到朱温处污蔑裴枢,以致使裴枢、崔远、独孤损被贬除宰相的职位。当时正好有天空星变,占卜的人以为“君臣俱灾,宜诛杀以应之”。柳璨又列出他平时不满意的旧臣,到朱温那里诬告,说:“这些人聚众议论时事,满心的怨恨,可以用他们来预防突变。”朱温的谋臣李振,因为屡屡考进士不中,因此对那些高门学士们非常嫉妒。他只要一到洛阳,就必然会有些人被他赶下官位,时人称他为“鸱鸟”。他遇见那些朝廷人士总是颐指气使,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这时,他也在朱温面前进言说:“朝廷长期得不到治理,是由于这些衣冠浮薄之徒紊乱纲纪,大王你如果想成就大事,这帮东西都属于朝中难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