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匾酝猓褂泄啊⒉嗽啊⒛氤}、车坊等,另有佃客和手工业者为庄园主生产生活必须品,一个庄园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庄园制的发展,使政治上没有找到出路,或厌倦于官场的知识分子过隐居生活提供了经济基础。他们住在庄园里待价而沽,政治行情看好就出仕,否则就高卧,以创造更大的名声。一次,司马承祯被召至皇宫,返回山寺时,卢藏用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佳处。”司马承祯不紧不慢地说:“以我之见,仕宦之捷径耳。”点破了许多文人隐居的真实意图。卢藏用召拜左拾遗,郑普思征为秘书监,叶静能成为国子祭酒,都是以隐居取得的。精神上的好道好佛以及庄园制的物质保障,使盛唐时代的山水田园诗极为繁胜。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崛起并形成繁荣局面,成为唐诗鼎盛的一个方面。李白的许多游仙诗、游侠诗,也是这样产生的。好道、好佛不仅使人向往山水、田园,而且还可以使他们暂时解下人格面具,放浪形骸,抚慰官场失意所带来的痛苦。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被称为“饮中八仙”,都是在这种风气下大胆地以酒浇愁,并写下作品的,甚至连杜甫这样每饭不忘君的人,也敢于吟出“儒冠多误身”的诗句。

    开边政策与国内战争,激发了文人名士的报国热情,也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内蕴,雄豪阔大的边塞诗和触目惊心的战争诗,成为盛唐诗歌中另一股滚滚洪涛。唐玄宗利用多年积赞下的财富“大攘四夷”,战争烽火随时高举。文人名士有的投入疆场效力,有的对战争大加评论,使边塞诗和战争诗百花齐放。直接投入疆场效力的有岑参、高适等人。天宝八年(749年)岑参被高仙芝推荐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节度幕府掌书记。他从长安向西,过金城(半州)入河西走廓,越燕支山,经凉、甘、肃、瓜诸州,抵敦煌,再西出阳关,经罗布泊北行到达西州吐鲁番,又经过银山碛、铁门关、抵安西都护治所龟兹(库车)。他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丈夫三十不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在军队中,他留下许多诗作。他的白雪歌、走马川行、轮台歌成为盛唐边塞诗的绝唱。高适则随哥舒翰在陇右节度使府服务,又随其收复黄河九曲地区。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他还协同哥舒翰守卫过潼关。高适也有许多慷慨激昂的边塞诗。虽然没有打过仗但对战争横加评论的有李白、王维、杜甫等人。仅以天宝年间为叙述:天宝六年(747年)玄宗命高仙芝率万人越葱岭至特勒满川击吐蕃,命王忠嗣以数万人强攻石堡城。李白写下战城南,痛斥朝廷穷兵黩武,把士卒当蝼蚁的行为。八年(749年)哥舒翰以63000人死亡的代价,攻下仅有数百人守卫的石堡城,被封为御史大夫,李白又愤恨地谴责他“西屠古堡取紫袍”。十年(751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征南诏,大败,死六万人;高仙芝征大食,大败,三万人全部死亡;安禄山征契丹,大败,六万人全军覆没。十一年(752年)朝廷又征大兵北击契丹、南攻南诏,但“人闻云南多瘴,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便派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子。对此,李白写下古风之三十四,杜甫写下兵车行以谴责,高适却以李云南征蛮诗对这场战争大加赞美,歌颂备至。十二年(753年)五月,哥舒翰大败吐蕃,拔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九曲部落,“是时中国强励,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垒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被李白批评过的哥舒翰在这又受到高适和王维的表扬。高适写下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王维写下送高判官赴河西序,把哥舒翰描写得雄姿武威,独步当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叛军半年内就攻进首都长安,玄宗连给百官的招呼都来不及打,就匆匆逃到四川。在此次战乱中,杜甫又完成了悲青坂、悲陈陶、三吏、三别等一系列被称为“诗史”的作品。上述边塞诗和战争评论诗,有的苍凉悲壮,有的雄豪奔放,有的满含怨气,有的暗隐心事,它们组成威武的军事进行曲,给鼎盛的唐诗注入强烈的阳刚之气,使盛唐诗坛呈现为五彩缤纷的繁荣景象。

    书法家李邕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县(今江苏扬州)人。父亲李善,品行高雅,博通古今,但却不善于写文章,因此人称他为“书橱”。唐高宗显庆年间。历升为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他作文选注,注释详尽、准确,进呈给皇帝,得到优厚的赏赐。又升李善为潞王府记室参军,又任泾城县令,因他和贺兰敏之是好朋友,贺兰敏之犯罪,他被流放到姚州,遇上大赦,回到中原。他在汴州、郑州之间讲学,从学的人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教授他专精的学问,称为“文选学”。

    李邕从小就有文名。他父亲李善注释文选,注重词句和史实,而忽略了文词的主旨。书注成以后,他问李邕质量如何,李邕不敢说,李善追问,李邕表示想改变一下注释的体例,李善说:“你替我补充补充吧。”李邕就注释的史实,道出文章的宗旨,李善也认为李邕的阐释不可或缺,于是两书并传于世。李邕20岁时,去进见大官特进李峤,说明来意,称:“有些书我还没读到,希望看看内阁的藏书。”李峤说:“内阁藏书上万卷,哪能短时间读完?”李邕坚持要看,于是就暂时让他在内阁藏书处值班。没过多久,就辞职而去,李峤很吃惊,便拿藏书中的深奥、冷僻书籍考问他,李邕随问即答,不加思索,李峤赞叹说:“你将来要成为专家!”

    乐器瓦当李峤任内史,和监察御史张廷推荐李邕文章写得好,为人又正直,是谏官的材料,于是李邕被任为左拾遗。御史中丞宋检举张昌宗等人谋反事实,武则天不理睬,李邕立在殿阶下大声说道:“宋所奏,事关国家命运,陛下您应该听从。”武则天神色稍微缓和,当时就批准了宋的奏章。李邕退出宫殿,有人责备他说:“你的官位低,如果违背了皇帝的意旨,会大祸临头的。”李邕说:“不这样做,就不能闻名。”

    唐中宗即位,郑普思凭借方术爱宠幸,被提拔为秘书监。李邕劝诫说:“陛下您亲政的时间尚短,因有天子的威严,听不到社会上的议论。现在外边沸沸扬扬,都说郑普思凭借他的各种诱惑,陈说种种怪异,陛下您不明白,被他驱使。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没有邪恶的念头。’陛下您如果真的认为郑普思的方术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话,那么爽鸠氏将会永远统治天下,陛下您的皇帝宝座,现在就不可能得到;如果他的方术能招致神仙,秦朝和汉朝会因此而永远拥有天下,陛下您今天也做不了皇帝;如果他的方术能使人成佛,那么梁武帝会因此而永远拥有天下,今天陛下您的皇帝也做不成;如果他的方术能役鬼施展邪术,那么墨子、干宝会将这种办法献给他们的君主,从而永远拥有天下,今天陛下您也做不了皇帝。自古尧、舜之所以被尊为圣人,我观察他们的所言所行,都是时事人伦,使人家族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没听说用鬼神来治理天下,希望陛下您认真考虑。”中宗不接受他的意见。

    张柬之、敬晖、崔玄日韦、袁恕己、桓彦范等五位郡王遭贬降,李邕因与张柬之是好朋友,亦被贬出,任南和县令,再贬为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之乱被平定,召任李邕为左台殿中侍御,他尽职弹劾不法官员,人们都对他惧怕三分。谯王李重福谋反,李邕和洛州司马崔日知搜捕谯王余党,升任为户部员外郎。岑羲、崔与崔日用交恶,李邕却和崔日用来往;玄宗在东宫为太子时,李邕和崔隐甫、倪若水都受到玄宗的礼遇,岑羲等人十分嫉妒,于是贬降李邕为舍城县丞。玄宗即皇帝位,召任李邕为户部郎中。当时张廷为黄门侍郎,姜日交又受皇帝的宠幸,二人共同推荐李邕任御史中丞。宰相姚崇讨厌李邕轻薄躁进,把他降为括州司马,后又升为陈州刺史。

    玄宗去泰山祭祀返回,李邕在汴州进见皇帝,玄宗令他献呈歌颂泰山封禅的词赋,看了以后,玄宗很高兴。但是李邕傲慢放肆,自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