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位太监送给宣华夫人一只小金盒,说是太子所赐,宣华夫人判定金盒肯定装着毒药,连看也不敢看,侍女帮着打开金盒,只见里面装着同心结,侍女们一下子明白了杨广——新皇帝的用意,都表示祝贺。

    宣华夫人此时的心情复杂难言,尽管杨广不是亲生儿子,总是让人难为情,但反抗也是徒劳,只好默默忍受。杨广当天晚上便来到宣华夫人寝室,代替了他的父亲。

第116章 隋唐(4)() 
杨广在宣华夫人处住了几天,索性又到他父亲另一个妃子容华夫人蔡氏的宫中去了,蔡氏也只有顺从。

    再说被废太子杨勇,被关在东宫一处旧殿中,他从一个未来的皇帝,一下子变成囚徒,怎么能受得了?于是爬上院中一棵树,整天向父母居住的后宫拼命呼喊冤枉,杨广怕有人向皇帝报告,便对父皇说,故太子心怀不满,已经疯了,整天喊叫。皇帝杨坚闻听,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杨勇落到这步天地,杨广还不甘心,也是做贼心虚,担心有一朝一日他东山再起,于是派人假传文帝圣旨,将杨勇处死。这还不算,连杨勇的八个儿子,也一齐毒死,掩埋时大头朝下,认为这样他们就不能变成怒鬼报仇了。

    五弟汉王杨谅一直以来对父皇废掉杨勇太子位,删封杨广为皇太子不满,杨广在杀死父亲、处死兄长之后,便想到了在并州任总管的杨谅。他以父皇的名义写信给杨谅,让他进京城。杨谅与父皇杨坚书信往来均有暗号,杨广不知道,所以,杨谅一眼便看出是伪造的假信,知道有变,拒不去京,积极准备兵变。

    不久,文帝死亡传遍全国,杨谅举兵讨伐杨广,杨广派杨素率兵抵抗,杨谅不是对手,战败被捉,杨广不知为何没有杀他,只是囚禁起来,不久,杨谅气得生了病,不治而亡。

    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七月,杨广在杨素等人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隋炀帝,时年36岁。他是踩着父亲、兄长、弟弟和成千上万人的尸体走到这个位置上的。他的狠毒程度,为蛇蝎所不及。

    杨素为杨广继位立下汗马功劳,权力仅次于皇帝,但杨索深知杨广早晚要除掉他。杨素病了,连药也不肯吃,他对弟弟说:“我现在死了,恰到好处,若再活下去,难说要遭到什么样的厄运呀!”不久杨素病故。果然死得风光排场。家属和财产得以两全。

    张衡,那位替杨广亲手杀死文帝杨坚者,也于几年后被杨广赐死。

    杨广即位后,定次年为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

    隋炀帝即位以后,为了巩固统治,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修建了一系列浩大工程,如建东宫、开运河等,虽然这些都表现出隋炀帝并不缺乏的本领和魄力,但却在此暴露出了他是一个残暴的君主。

    为了建筑宫殿,远从江西运来了木材。做柱子的大木,架在车上,让人们拉着,一步一步走向中原。生铁铸的车轮,碰到了淤泥便深深地陷下去,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又寸步不前。两千个农民拉一根木头,绳索嵌到了肉里,上半身弯得差不多跟地一样平,挣扎着往前走去。没有这样的血汗劳动,便不会有富丽堂皇的乾元殿!

    炀帝是一个喜爱热闹、讲究排场的统治者。大业二年,他从江都(今江苏扬州)巡游回来,在伊阙山前,排好法驾,然后千乘万骑,车声辚辚,蹄声答答,缓缓进入东都。这个“入城式”可谓庄严雄伟了,然而为了帝王的赏心悦目,农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和生命的代价啊!

    隋炀帝狂妄地认为天下人可以听凭一己指使,为了自己的贪欲,不惜使广大群众肝脑涂地,因此最后走上了灭亡的绝路。

    东都洛阳城的营建

    隋定都长安之后八年,便过长江灭陈,统一了全国。为有效地控制广大南方地区,隋炀帝于即位后的第二年,即大业元年(605年)三月诏杨素、宇文恺等人在洛阳营建东都,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并豫州郭下居人的充实洛阳的人口。次年春正月营建完成,因洛阳位长安之东故又称为东京。

    洛阳城的规模仅次于大兴城,并大体遵循大兴城的制度,总体布局亦也分为宫城、皇城、郭城三部分,只是宫城位置不似大兴城在城的北部正中,而是因地制宜地置于城西北隅的高地。皇城围绕宫城的东、西、南三面。洛阳城的郭城也不似大兴城为横长方形,而是南广北狭的竖开方形。城内纵横各十街,分为103坊。每坊东西南北各广300步,坊内有十字街,四面开门。城内有丰都、通远、大同三市为集中的商业区,为了贸易的便利,三市都依傍可以行船的河渠。大业元年五月,又筑周200里的西苑,内植嘉木异草,放养珍禽奇兽。

    将作大匠宇文恺等人,建都城大兴于先,筑东都洛阳于后,两城均出于相同的设计思想,其在布局方面的相似是必然的。但是,洛阳城的政治地位终究是不能与京都相提并论的,因此两城在某些方面的不一致,也可理解为是设计者有意而之所为的,以表示洛阳城与大兴城在等级上的差别。

    隋灭唐兴,唐代仍以洛阳为东都。高宗显庆年间,因隋城更加营造。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东都为神都。中宗复位后,仍复名东都。

    唐代对洛阳城在布局方面没有大的改动,其主要的变革与长安城一样,仍是在宫廷建筑方面。乾封二年(667年)在禁苑之东、皇城之西南隅建上阳宫,宫之正门为提象门,正殿名曰观凤殿,门皆东开,制度十分壮丽。高宗末年常居此宫听政。上阳宫西南又有西上阳宫,两宫夹水,驾虹桥以通往来。

    通过对隋唐洛阳城的考古发掘,先后勘查了宫城、皇城和周围小城的平面布局以及街道、里坊、市场的位置,并对一些地点进行了发掘。

    城郭以夯土筑成,城垣基址宽15至20米,东城墙长约7312米,南城墙长约7290米,西城墙长约6776米,北城墙长约6138米。全城设有八个城门,东、南各三门,北面二门,西面无门。南面居中的定鼎门门址宽28米,一门有三道。定鼎门大街是城内的主干大街,现存宽度121米。

    宫城城垣为夯筑,内外砌砖。东宫在宫城东南隅,自为一城。宫城北面有陶光园,西北面有九洲池。皇城南面西侧的左掖门一门三道,两侧为砖壁夹柱的结构,每侧有十三根立柱,是上架过梁建筑形式,其上筑门楼。左右两侧的门道内有车辙痕迹,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左入右出”制度。

    含嘉仓城在宫城的东北隅,长方形,东西约615米,南北约725米。城中粮窖密集,已探出的粮窖就有259座。已发掘的六座粮窖中出土了有调露、长寿、天授、通天和圣历年号的刻砖,并明确记录了仓窖的位置、储粮数量、入窖年月及管理者的官职、姓名等。

    三下江都

    南北朝时期,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开发下,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地发展,并且逐渐赶上北方。杨广为晋王时曾任淮南行台尚书令,参与指挥平陈统一中国的军事行动,曾亲见江南的富庶。

    杨广谋取帝位后,为了满足其骄奢淫佚的生活,在其建元的当年,即大业元年(605年)二月,命宰相杨素和将作大匠宇文恺,每月征发役丁200万人,开始修建东都洛阳,大兴宫室、楼阁、湖山、苑囿。同时,炀帝又征发河北、淮北百万民工开挖连接黄河与淮河的运河——通济渠;征发淮南民工十余万,疏通了连接淮河与长江间的运河——邗沟。两项运河工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便完成了。为了能及时南下“赏花”,炀帝又诏令江南各州大量营造龙舟凤船,黄龙赤舰,楼船巨舫。通济渠通航以后,炀帝在当年八月,开始其登基后第一次出游江都(今江苏扬州市)的“巡幸”。

    隋炀帝与萧皇后,率后宫三千粉黛,自东都显仁宫出发,先乘小朱航,渡出洛口,再登上龙舟。炀帝所乘之龙舟,为四层楼船,高45尺,宽50尺,长200尺。最高层设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共设120间居室,皆以金玉装饰,雕画绮丽;下层则为宫宦内侍的居室。皇后所乘坐的叫做翔螭舟,与皇帝的龙舟相较,规模制度略小,然装饰工艺则一般无异。嫔妃所乘的浮景舟为三层水殿,共有九艘,又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凌波、五楼、道场、玄坛、板舟翕、黄篾等各种名号的舰船。其数达几千艘,分别由名号不同的后宫、诸王、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