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
刘备在荆州住了几年,刘表一直把他当上等宾客来招待。但是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有一次,他摸摸自己的大腿,心里有了感触,流下了眼泪。刘表发现了,就问他遇到什么不快活的事。刘备说:“没什么!以前我经常打仗,每天不离开马鞍,大腿上的肉很结实。现在在这儿过着清闲生活,大腿的肉又长肥了。看看日子像流水般地过去,人都快老了,还干不了什么大事业,想起来就感到难过。”
刘表安慰了他一阵。但是刘备心里总在考虑着长远的打算。为了这个,他想寻找个好助手。
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司马徽很客气地接待他,问他的来意。
第82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3)()
刘备说:“不瞒先生说,我是专诚来向您请教天下大势的。”司马徽听了,呵呵大笑起来,说:“像我这样平凡的人,懂得什么天下大势。要谈天下大势,得靠有才能的俊杰。”
刘备央求他指点说:“往哪里去找这样的俊杰呢?”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急着问卧龙、凤雏是谁,司马徽告诉他: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刘备向同马徽道了谢,回到新野。正好有一个读书人来见他。刘备一看他举止大方,以为他不是卧龙,就是凤雏,热情地接待了他。
经过一番谈话,才知道这个人名叫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
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从徐庶那里知道了诸葛亮的情况。原来诸葛亮不是本地人,他的老家在琅琊郡阳都县。他少年的时候,父亲死了。他叔父诸葛玄跟刘表是朋友,就带着他到荆州来。不久,他叔父也死了,他就在隆中定居下来,搭个茅屋,一面耕地种庄稼,一面读书。那时,他年纪只有二十七岁,但是学问渊博,见识丰富,朋友们都很钦佩他,他也常常把自己比做古时候的管仲、乐毅。但是他看到天下乱纷纷,当地的刘表也不是能用人才的人,所以他宁愿隐居在隆中,过着他恬淡的生活。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
三顾孔明(版画)诸葛亮得知刘备要来拜访他,故意躲开。刘备到了那里,扑了个空。
跟刘备一起去的关羽、张飞都感到不耐烦。但是刘备却记住徐庶的话,耐着性子去请,一次见不到,第二次再去;两次不见,第三次又去请他。
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刘备把关羽、张飞留在外面,自己跟着诸葛亮进了屋子。趁屋里没有人的时候,刘备坦率地说:“如今汉室衰落,大权落在奸臣手里。我自己知道能力差,却很想挽回这个局面,只是想不出好办法。所以特地来请先生指点。”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着听着,不禁打心眼里钦佩眼前这个青年人,说:“先生的话真是开了我的窍。我一定照您的意见干。现在就请您一起下山吧。”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热情诚恳,也就高高兴兴跟着刘备到新野去了。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
打那以后,刘备把诸葛亮当老师对待,诸葛亮也把刘备当作自己的主人。两人越来越亲密。
关羽和张飞看在眼里,心里很不高兴,背后直嘀咕。他们认为诸葛亮年纪轻轻,未必有多大能耐,怪刘备把他看得太高了。
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先生,就像鱼得到水一样。以后可不许你们乱发议论。”关羽、张飞听了刘备的话,才没有话说。
赤壁之战
曹操打败乌桓、平定北方之后,公元208年,他掉过头来率军南下,攻打荆州。刘表这时已死,儿子刘琮懦弱无能,不战而降,使得曹操顺顺当当地占领荆、襄四郡,并收编了荆州的三十万军队。这时的曹操兵精粮足,其势锐不可挡,号称八十万,并要一鼓作气把刘备和孙权这两个强硬政治对手消灭掉。
曹操先是在当阳长坂坡打败刘备,接着占领了江陵,继续沿着长江向东挺进,进逼刘备最后的据点——夏口。
诸葛亮见形势危急,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这一条路可走了。”刘备也觉得只能如此,便派诸葛亮到江东,劝说孙权同刘备联合,共同对抗曹操。
诸葛亮像就在这时候,曹操向孙权下了战书。孙权与江东将士都很惧怕。孙权召集部下商议对策,以张昭为首的一些人极力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一人主张抵抗,和孙权的想法一致。大将周瑜此时去了鄱阳,孙权派人召他回来,想听过他的意见后再作决定。
正当东吴犹疑未决之时,诸葛亮从夏口来了。诸葛亮舌战群儒,帮助孙权分析了曹军的情况,指明了联合抗曹才是唯一的出路,孙权的疑虑焦急暂时缓解了一些。
匆忙赶回来的周瑜,顾不上回家就来见孙权,文武百官都被重新召集来商议。周瑜慷慨激昂地陈说:“曹操虽然平定了北方,但进行水战并不一定能取胜,而关西的韩遂、马超也是曹操后方的威胁。曹军不用战马而是用船只来和我们较量,这是弃长用短。现在天气潮冷,战马没有草料,曹操强迫北方中原士兵千里迢迢到江南水乡,水土不服,必定会发生疫病。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我请示率三方精兵。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打败曹操。”
周瑜的这番话与诸葛亮说的不谋而合,孙权听后,终于下定决心。他从座位上起身,神情严肃地扫视一遍众人,拨出佩剑,“咔嚓”一声,将面前的几案砍去一角,厉声道:“谁要再提投降曹操,就同这几案一样。”
周瑜知道孙权担心曹操兵力太强,仍有些放心不下。当天晚上又见孙权,对他说:“我已经探听清楚,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不过是虚张声势,实际上不过三十几万,其中还有不少是收编荆州的士兵,不一定真心为他卖命,曹军虽多,并不可怕,将军不必担心。”
孙权拍着周瑜的背,高兴地说:“公瑾(周瑜字),你这些话,很合我的心意。张昭等人只是为自己考虑,我非常失望。只有你和鲁肃跟我的想法一样,这是上天让你们二人来帮助我呀。我已经挑选出三万精兵,船只、武器、粮草都已准备妥当。你和鲁肃、程普带领军队先出发,我继续调拔人马,运送粮草,来接应你。如果你能对付得了曹操,当然最好;如果失败,你就回来,让我亲自和曹操决一胜负。”
第二天,孙权任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督都,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三万精兵同刘备的军队联合,准备与曹操进行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