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本无法调和,干脆想出个折中之法,命其以宰相之身检校西京留守,又晋升其子苏践言为司礼丞,恭恭敬敬把这位耿直的宰相送到长安去了。还有一位老臣王及善,自李治在世时就很受宠信,特准其带刀入宫,因长年护驾与媚娘的关系也不错,此时王及善已转任春官尚书,但时不时地还挎着刀入宫检视不法,每见怀义横眉立目,媚娘深知这老家伙是个没心眼的直性子,真怕哪天王及善真恼了,给自己的心头肉来一刀,可不是闹着玩的,索性也打发到益州当长史。

    自从这二老离开后,再无人敢藐视怀义大师,朝野皆知这位大师法力高强、圣眷无双,谁也不敢开罪。就连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也对其恭敬有加,甚至自甘仆童之任,为其牵马执辔;索元礼也不敢再提当初收义子的事,反过来像孝敬亲爹一样孝敬以前的干儿子;老情人千金公主更是不敢怠慢,一口一声“大师”地叫着,仿佛真将其视为佛门大德——卖药郎冯小宝摇身一变,成了高僧薛怀义,这真是佛教史上的一段奇闻。

    三、庆山拔地

    媚娘让男宠去当名寺住持,这在时人看来或许只是要给面首一个名分,方便其出入宫廷,殊不知媚娘并非北齐胡后那般一味追求快活的荡妇,此举有更精深的算计。

    汉高祖斩白蛇,汉光武宣赤符,即便出身草莽的陈胜、吴广也知道搞鱼腹藏书、篝火狐鸣那一套,自古帝王无不神道设教。当今天下左右人心者不过儒、释、道三家,而对媚娘来说儒、道两家都很难为她的帝王之路提供帮助。

    虽然媚娘搞了两年多改制,立新都、易服色、法制度、建祖庙、定官名、兴礼乐,一切都以三代之周为标榜。可天下皆知,周礼便是儒家礼教,而儒家又有哪部经典写着女人可以掌握天下大权?相反的言论倒比比皆是,《尚书》明确写着“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诗经》有云“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国语》更是毫不客气载着“昔夏桀伐有施,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亡夏。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周于是乎亡”。把三代灭亡的原因都归为女祸。媚娘拿周代的礼法制度装潢自己的统治,根本是自相矛盾的。

    至于推崇道教,更是弊大于利。老子李耳早被李渊认作自己祖宗了,李治尊其为太上玄元皇帝,即便媚娘追尊李耳之母为先天皇后,但那还是依附于李氏,无论传说中的先天皇后还是媚娘本人,充其量只是李家的主妇,越强调这点对她的限制越大。

    既然道家都不行,只能向释家求索了。从影响方面讲,佛教虽是外来宗教,但声势浩大、信徒众多,尤其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更是极高。道家追求的是修仙飞升,被帝王贵族拥趸,若连温饱都达不到,谁还有心思炼丹修行?佛教则讲善因善果,如净土宗,老百姓只要诚心念诵阿弥陀佛,一样可以获得心灵解脱,其影响力要比道教大得多。另外从媚娘个人信仰方面讲,她自幼受母亲熏陶拜佛念经,又曾在感业寺为比丘尼,对佛教更多几分亲近,故而改换天命之际她也更乐于借助佛力。

    不过要靠佛教承认她的统治乃至天命,也是有极大难度的。古之成佛者皆为男性,女子修成正果必待来世转为男身,这与她女子称帝的理念有巨大差距。因而媚娘需要提早做准备,把冯小宝派驻佛寺就是重要的一步,实际上她不仅把冯小宝视为春宵良伴,还暗中授予其重要任务,一者结好佛教僧众引为己用,再者搜集查考佛经,寻找女子得天命的教义依据。这样安排一举两得,却苦了大字不识的怀义大师,浪荡半生的他为了太后的事业只能埋头苦读,幸而求仁得仁,为了能建功立业受人敬重,他也颇为用心。媚娘当然也很清楚,饭要一口一口吃,指望佛教方面发挥作用非一朝一夕之工,眼下她不能放过任何制造舆论的手段……

    垂拱二年九月,雍州新丰县的(今西安市临潼区)一道奏疏引发轩然大波。据说九月初新丰下了一场暴雨,风雷交加还夹杂着冰雹,雨后县境东南自平地出现一座山,武承嗣、元万顷、周思茂等辈自然跟着鼓吹起来,声称是祥瑞,预兆当有圣人临天下。媚娘自然也乐得相信,立刻派使者前往勘验,改新丰县为庆山县,县令官升三阶,并向全天下宣扬这个祥瑞。

    大唐定鼎以来,有鉴于魏晋谶纬天命等谣言的横行,对祥瑞之事本来是很谨慎的,李世民曾与魏徵、房玄龄等人论证,认为安危在于人事、吉凶系于政务,即便有祥瑞也不足为恃。因此在贞观二年下诏,命令“自今以后,麟、凤、龟、龙大瑞之类依旧表奏,自外诸瑞宜申所司。其大瑞应奏者,惟录瑞物色目及出见处所,不得苟陈虚词,徒事浮词”。甚至还规定,凡奇兽异鸟被生获者,呈报太常寺,经审核后可以放生;敢诈称祥瑞者,徒刑二年;若有司官员核查不实,黜官三等。

    但随着太宗崩而高宗立,对祥瑞的态度渐渐有了变化。一者李治始终有超越父皇之志,在许多制度方面故意与其父相左;再者他始终有不自信的心结,加之疾病缠身,对神神鬼鬼的东西多了几分敬畏。龙朔三年传说有麒麟现身龙首山,故来年改元麟德;上元三年传说有凤凰集于陈州,又改元仪凤。后来干脆下诏,称“朕闻为君上者,以天下之目而视,以天下之耳而听,盖欲广闻见也。且天降灾异,所以警悟人君,其变苟实,言之者何罪?其事必虚,闻之者足以自戒。舜立谤木,良有以也。欲钳天下之口,其可得乎?此不足以加罪,特令赦之”。这便完全推翻了李世民慎待祥瑞的那套法令,此后种种吉祥之兆层出不穷,也不仅限于麟凤龟龙,有的奇花异草也成了瑞物。

    一直有人认为,天皇晚年迷信祥瑞、频繁改元乃是受天后影响,虽然没有确凿证据,却也不乏这一因素。然而这次的事满朝文武看得很清楚,分明就是武家子侄一手操纵的,武承嗣罢相后改任司礼卿,察验祥瑞乃是他分内之事。据坊间传言,这座所谓的庆山最初被发现时只是六尺高的一个小土坡,但经朝廷使者勘验后,就变成了二百多尺的高山,而且山下又多出个三顷的池塘,池中还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这明显是人力制造出来的。再者武承嗣等人声称平地起山预示着圣人将出,当今李唐之世却另出圣人,其背后包藏的寓意简直叫人不寒而栗。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既有人非议,也必有人视其为幸进的良机,在这座庆山的感召下,各种祥瑞层出不穷,嵩阳县令樊文受新丰县令启发,也想谋一把富贵,自称发现一块天生有符文的瑞石,亲自入都进献朝廷。

    媚娘试图创造一个吉祥气氛,却总有人出来泼冷水。瑞石在朝会上公开展示,哪知当传递到文昌左丞冯元常手中时,他立刻指出瑞石是伪造的,并在殿上踱来踱去,指着石上人力雕琢的痕迹给百官看,樊文的把戏被戳穿,当即被弹劾免官,媚娘也大折颜面。

    其实媚娘忌恨这个冯元常并非一天两天了,早在李治在嵩山养病时此人就曾上疏密奏,称“中宫权重,宜稍抑损”,但那时处置奏章之事已落于媚娘之手,自然看个满眼,不过是碍于冯元常官望甚好,又并非影响大局的人物,未加处置。如今媚娘又被他当众折了面子,实在忍无可忍,于是没过两天便将冯元常调任陇州刺史,逐出洛阳。可怜冯元常一路劳苦来到陇州,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被改任为眉州刺史,只得跋涉艰险的蜀道赶赴剑南,堪堪至眉州地界,朝廷的诏书又到,再改任广州都督,只好经过波涛汹涌的三峡再奔赴东南,一路风霜苦不堪言。

    谁瞧不出太后是故意折腾冯元常?谁又感受不到这是拿人作法威吓众人?自此朝中再无人敢对祥瑞表示质疑。可是百官钳口不言,并不等于世人对此无异议,很快铜匦内出现了一份普通百姓的谏书,署名是“江陵人俞文俊”,直指庆山之事:

    臣闻天气不和而寒暑隔,人气不和而疣赘生,地气不和而堆阜出。今太后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山变为灾。太后以为庆山,臣以为非庆也。诚宜侧身修德,以答天谴,不然恐灾祸至。

    武家苦心制造的庆山,竟被说成是大唐江山上长出的毒瘤,还说这是女处阳位所致,说媚娘若不修德必遭天谴,这等言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