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然对于李治和媚娘而言许敬宗是大功臣,可在群臣眼中却完全不是这回事。首先他为人奸猾、诡诈多端,制造冤案铲除长孙无忌、韩瑗等人,几乎把关陇之人得罪遍了;而且他曾与李义府勾手,陷害许圉师、刘仁轨等事都有他的份;再者他品质卑劣、私德败坏,生活也很豪奢。与李义府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的行径不同,许敬宗的生财之道要“文雅”许多。身为大名鼎鼎的学士,当世文坛之魁首,他除了主持修编《东殿新书》《西域图志》《文思博要》《文馆词林》《瑶山玉彩》等一系列大典丛书,还肩负一项重要的工作——修编实录。

    自褚遂良倒台,史笔就落到了许敬宗手中,他不仅帮李治抹去“父子聚麀”的痕迹,更以史笔为挟收受钱财,谁要想在青史上留个好名声,就要大把给他送钱;反之谁要是与他有怨,哪怕功勋卓著,他也会大施春秋笔法。加之他的文章、诗歌很有名,又是宰相,谁家要是有寿丧之事请他写点儿碑文墓志,润笔费也相当可观。因此这些年他赚了个盆丰钵满,珍宝无数,姬妾成群,在长安的宅第修得富丽堂皇,据说飞阁之上可以驰马,简直可与王府媲美。这些行为早就招致群臣的不满,只是他老谋深算又受帝后宠信,没人敢招惹。如今他呜呼哀哉,该到算账的时候了。

    追赠陪葬的诏书颁布后,紧接着就是议谥号。第一个发难的是太常博士袁思古,他表示:“许敬宗位以才升,历居清级,但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落。闻诗学礼,事绝于趋庭;纳采问名,唯闻于黩货。名不副实,斯文扫地。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应当用这个‘缪’字。”公然要求给他定一个恶谥,太常寺的官员大部分表示同意。

    所谓“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落”是许敬宗的两件荒唐事:自古婚配讲究门第,他许家虽不在五姓七望、关陇名门之列,却也是南朝宦门,而许敬宗竟把女儿嫁给了已故荆州都督冯盎之子。冯氏乃岭南蛮人,虽身挂都督之职,其实就是朝廷册封的蛮族酋长,但该族地近南海,以大量珍珠、珊瑚、玳瑁、犀角等宝物为聘,许敬宗几乎可说是把女儿卖给了人家。再者许敬宗的长子许昂曾与他的侍妾虞氏私通,他得知后怒不可遏,竟要求朝廷将许昂流放岭南,虽然没几年就赦回来了,但许昂因为这个污点仕途很不得志,最终抑郁而死。

    嫡长子许昂虽死,但许昂之子许彦伯犹在,官居著作郎,且同样以文章驰名,也很受帝后器重,承袭了祖父的爵位。听说博士们要给祖父定谥曰“高阳缪公”,许彦伯哪里肯依?忙跑到太常寺与博士们争辩。无奈众人不改,袁思古竟还挖苦他道:“当初令尊被他流放,我如今给他定个恶谥,不也算给令尊报仇吗?”一席话说得众人哄堂大笑,许彦伯火往上撞,当众与袁思古撕掳起来,俩人拳脚相向打了个不可开交,多亏众人拉扯才算罢手。

    事后袁思古仍以恶谥上报,许彦伯也写奏章,声称袁思古与祖父有嫌隙,要求更改该谥。固然许敬宗好事多为,许多大臣痛恨他,但也有几个亲近之人,朝廷上下因此事吵得沸沸扬扬,最后连深宫之中的李治都惊动了,召集争执双方以及五品以上官员当殿讨论——就为一个官员的谥号特意召开奏议,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李治、媚娘登临宣政殿,在洛阳的三位宰相以及尚书、列卿尽皆到场。奏议一开始,许彦伯就跳了出来,指责袁思古用心险恶、挟私报复,不但要求更改谥号,还要求将其治罪;袁思古丝毫不让,声称自己绝无私心,对许敬宗的评价是秉笔直书。俩人越说越激动,几尽声嘶力竭,李治本就有病在身,听他俩吵吵嚷嚷脑仁都疼了,终于忍无可忍:“你们俩出去,有了圣裁晓谕尔等。”著作郎不过是从五品,太常博士才从七品,当着二圣和宰相的面吵得沸反盈天,实在不像话。

    待二人灰头土脸走了,李治这才表态:“许敬宗乃三朝老臣,且曾官居太子少师,就算不加美誉,也不能如此贬低。以‘缪’字为谥合适吗?又何以彰显朝廷优待老臣之义?”对许敬宗的所作所为李治并非丝毫不知,但他当年夺回皇权多赖其力,这是他统治的基础,当然不希望有所非议。

    袁思古虽被轰走,其他太常博士尚在,王福畤出班对曰:“谥号者,饰终之称也,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使嫌隙是实,即据法推绳;如其不亏直道,义不可夺,官不可侵。二三其德,何以言礼?臣等既在其位需尽其责,不可顺风阿意,背直从曲。请依思古之议为定。”他这么一句话就把话说绝了——此事是我们的职责,优劣善恶明摆着,许敬宗只配这谥号,就算您皇帝说情也不行,“缪”字用定了!

    媚娘刚开始还沉得住气,饶有兴致地在一旁看着,听太常博士说出如此决绝之言,便有些压不住火——不错!许敬宗是毛病不少,可他是皇帝的功臣,更是我的功臣!力挺废王立武的是他,扳倒长孙无忌的是他,倡议改立我儿李弘为太子的是他,修订新礼仪的是他,弹劾上官仪的是他,迎合二圣临朝的也是他!你们把他骂得跟奸臣一样,究竟冲的是他还是我?

    不过未等她出言斥责,戴至德突然开了口,他质问王福畤:“秉笔直书也罢,挟嫌报怨也罢,尔等何以定谥为‘缪’?”争了半天全围绕着袁思古有没有挟私诋毁,反倒把最要紧的忘了,这谥号的评定标准是什么?这才问到点子上。

    王福畤理直气壮:“昔晋司空何曾薨,秦秀谥为缪丑。何曾既忠且孝,徒以日食万钱,所以贬为缪丑。今许敬宗忠孝不及于曾,而饮食男女之累有逾于何氏,谥之为‘缪’有何差失?”

    此言一出媚娘终于抓到破绽,冷笑着插言道:“不错,是曾有此事,但晋武帝最终采纳秦秀之言了吗?”何曾是西晋开国元勋之一,助司马氏篡夺曹魏之权,他家财万贯生活豪奢,据说每天仅饮食就要花费一万钱,还常常感叹没什么可下筷子的。他死后太常博士秦秀给他定谥号为“缪丑”,但晋武帝司马炎念及他以往的功勋并没有采用这个谥号,钦拟了一个“孝”字。

    不仅王福畤,在场众多官员都愣住了——说是奏议,多数人未尝不想出出对许敬宗的恶气,却没料到皇后不仅精明,还读过史书,竟什么事儿都瞒不了她!

    媚娘趁此机会大发议论:“莫说是朝廷,即便寻常百姓家死个人还知隐恶扬善。况乎许敬宗历仕三朝、功绩无数,焉能随意诋毁?王博士既读圣人书,又出身高门大儒之后,岂不晓得仁恕之道?也难怪教子无方。”

    王福畤脸色一阵羞红——莫看他官当得不高,家世可了不得,乃是太原王氏一脉,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之子,而他本人的小儿子便是前番因做斗鸡檄文而被贬官的王勃。媚娘借他家儒学功底为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还拿王勃说事,噎得王福畤再不敢多言。

    殿内一时无语,虽说群臣不甘心,但有皇后阻拦,这口气怕是难出了。沉寂了好一会儿,礼部尚书杨思敬小心翼翼出班道:“既求仁恕之道,谥法云‘既过能改曰恭’,不如就用这个‘恭’吧?”

    媚娘依旧不满意——何为既过能改?难道许敬宗非得有过吗?难道在你们心中帮我的人就都是错的!杨思敬,亏你也是弘农杨氏之人,怎也不明我心?靠不住,通通靠不住!

    郝处俊窥伺在侧,闻听这个评价心中暗笑,立刻表态:“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说高阳郡公乃社稷之臣,即便元奸大恶,获此良谥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这番话明褒暗贬,却也无懈可击。

    半晌不语的阎立本也发了话:“昔日何曾议谥‘缪丑’,晋武宽赦为‘孝’,今二圣亦加宽纵,谥‘恭’足可。”他对许敬宗也无好感,为这点事儿争下去实在没意思,快定一个拉倒吧!

    “可矣。”戴至德也赞同。

    既然三位宰相都认可,在场其他官员无不附和。媚娘仍欲再争,李治却不耐烦道:“那就这样吧。”与其说李治在乎许敬宗的名誉,还不如说是在乎自己的名誉,但通过方才群臣的表现他也看出来,大伙儿也是实在厌恶许敬宗;无论此人为自己立过多大的功劳,毕竟已经死了,没必要为个死人弄得大伙儿都不痛快,使得自己这个皇帝孤立,只要大面上过得去就行啦!

    “陛下圣明……”群臣连忙附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