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媚娘也暧昧一笑,摸摸李治的脸颊。抬头再看,却见上官琮捏起银针的手似有些颤抖,再往这医官脸上看,见须发皓然、皱纹堆累,额角又新添了两块苍老的褐斑。媚娘这才意识到,三天两头见面竟从没问过此人年纪:“上官奉御,您贵庚啊?本宫隐约记……”没说完赶紧闭口——隐约记得当年在翠微宫给先帝治病的就有您。她差点儿说溜了嘴,把自己老底掀出来!

    上官琮闻听娘娘之言竟未答复,专心致志起针,直到把所有银针尽数收起,忽然长叹一声,跪倒在御床边:“就算娘娘不问,微臣也正要提及此事。为臣子者不敢言老,但我毕竟是年近耄耋之人,昔日名医甄权年至期颐技艺不衰,号称神针。臣既无先贤之才,恐也不及先贤之寿,近来自身颇感不便,何以侍奉王家?再者至尊染病多年,臣徒劳数载却始终不能根除风疾,也实在无颜再享这五品俸禄,甘愿自请解除奉御之任,告老林泉。”

    媚娘也随之叹息——是啊!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医官自己也是人。上官琮一把年纪,这些年鞍前马后到处奔波,无论长安、洛阳、泰山、岐州,圣驾到哪儿他就得跟到哪儿,也快折腾不动了。治病的人自己都老病缠身了,还怎么给别人治病?

    想至此媚娘答复:“您付出多少辛苦,我和万岁心里有数,此病本属顽疾,无法痊愈也非您之过错,无需因此耿耿。至于告老之事,您若执意要走我和万岁也不阻拦,但眼下蒋孝璋全心侍奉太子,您再这么一去,谁为万岁诊病?谁又可接替您之职位?”

    上官琮早已想好:“听闻来年圣驾欲幸东都,我正欲推荐两人,皆与东都有关。侍御医张文仲,乃洛阳人士,此人在尚药局多年,可接我之任。”

    李治想了想道:“倒是个熟人,却未知手段如何。”

    “哈哈哈……”上官琮笑了,“文仲医术与臣乃在伯仲之间,只是他官职资历稍低,未敢唐突圣驾,一直做些配药之类的差事……”尚药奉御正五品下,侍御医则是从六品下,有老前辈在自然轮不到他给皇帝治病,“莫看他年方四旬,但品性沉郁、医道深远,且多来年一直勤学探索。臣敢断言,他日后造诣必在我与蒋孝璋之上,或许可望巢元方、孙思邈之项背。”

    媚娘很爽利:“既然您这么说,给他官升五阶,接任奉御之职。还有一人是谁?”

    “明崇俨。”

    李治蹙眉:“这名字听来好熟悉。”

    媚娘记得分明:“陛下忘了吗?此人不是封禅泰山时得中岳牧举的那个洛阳道士吗?”

    “娘娘果真博闻强记。”上官琮道,“这个明崇俨也非泛泛之辈,他乃南朝学士明子山之五代孙、豫州刺史明恪之子。他究竟有多深的道术臣不敢断言,但的确是个岐黄妙手,至少……”至少比原先那个郭行真强得多,这名字如今犯忌讳,上官琮不敢再提了,“当初他应岳牧举,我曾与他盘桓过数日,所言之奇方怪药大出我之所料,却又甚合医理,无不灵验。封禅之后朝廷赏官,在始州黄安县任县丞,后来又不知道为何又弃官继续当道士,兼行医为生。听说刺史也找他看病,名气着实不小啊!”

    李治和媚娘都不禁点头——李唐皇室崇道,这点稍合李治之心;洛阳出身之人,又如媚娘之意。加之上官琮极力推荐,自然要试试。

    可上官琮又特意补充道:“此人医道玄妙,可用。但他喜欢故弄玄虚,常托以神道之论,自诩用道术驱鬼救人,其实只是医术罢了。还望陛下莫轻信他那些奇谈怪论。”

    “朕知道了。”李治连连点头,“起驾之日你与朕一同上路,若想还乡朕赐你缗钱,想在洛阳养老也可以,身体要还硬朗不妨进宫看看朕。效力我父子两代,谢谢你了。”

    皇帝对臣下几曾说过“谢”字?虽体弱多病,但对身边侍臣而言,李治实在是个宽厚仁慈的好主子,至少比先帝李世民容易伺候。上官琮不禁泪眼朦胧,连磕了一大串的头,这才拭泪而去。

    李治怅然片刻,转而道:“其实朕不想去洛阳,病成这样还出去丢什么脸?”他怕沿途和洛阳的官员瞧见自己的病态。

    媚娘摇摇头:“若是有选择,我也不愿走。西边正打仗,现在咱走了跟临阵脱逃有何区别?可是没办法,朝廷内外这么多人,总得先解决吃饭问题吧?”

    “长安也需有人坐镇。”

    媚娘敷衍道:“不是有弘儿监国吗?”

    “每次都说弘儿监国,其实他管得了什么?这次跟以前不一样,需要有人随时处置西部军报,再说弘儿有病。咱们走倒不打紧,却得把宰相留下,方便办事。”

    媚娘何尝想不到这一层?其实她早在考虑留守事宜了,只是如今几位宰相都不太买她账,放权给他们实在不安心,好不容易摸到了权力,她若不管不顾去了洛阳,谁知他们背后耍什么花招?可事已至此,连李治都催问,实在无可回避,她想了又想才道:“这样吧,阎相公主持诏书事务,必须跟咱走,不过他年岁大了,只怕难以周全,再带上郝处俊,其他三位宰相给弘儿留下。”她算盘打得精细——戴至德、张文瓘倒还可以,李敬玄更不必说,最难缠的就是郝处俊,老谋深算、喜怒不形于色,必须把这家伙牢牢盯住!

    正在这时李贤风风火火地来了,施过大礼,忙不迭凑到御床前:“父皇今日可觉得好些?”

    “劳我儿惦念,是比前几日强。”

    “听说朝廷欲迁往东都,这一路上难免辛苦,父皇可要保重。”

    “你母后已决定年后起驾,天暖就无甚大碍了……”

    他父子讲话,媚娘却始终不言,倚在一旁打量着儿子,观察许久突然插话:“贤儿有何事请托?”她实在太了解这小子——李弘尽孝乃是出于本性,加之儒家学问读得多了,万事皆合礼制;李贤却是个机灵鬼,绝不似他哥哥那般纯良。无事不登三宝殿,近来他三天两头往宫里跑,必定有事相求。

    李贤听到母亲的话霎时一怔,似被点破心事,却立刻笑呵呵道:“孩儿受父皇、母后优容,哪儿还有什么不知足?不过……我觉得整天闲着也没意思,现在国家有难,想为父皇、母后分分忧。”

    “哦?哈哈哈……”李治倒没多想,“吾儿有何壮志啊?”

    “壮志谈不上,不过是略尽心力。父皇、母后不是欲往东都吗?孩儿觉得如今与吐蕃的战事吃紧,长安需有人留守,而大哥罹患瘵疾身体虚弱,我想代大哥留下来,帮朝廷做点儿事。”

    李贤说得轻巧,可在李治、媚娘听来却如五雷轰顶——瘵疾!他怎么知道的?谁敢走漏消息!

    媚娘几欲冲过去,抓起李贤衣领问清楚,李治却抬手将她拦住,干笑两声道:“贤儿,我们已决定让三相辅佐太子监国,你若想留下协理政务倒也没什么不妥。但‘瘵疾’二字可万万不要向太子提起,不要惹他心烦,明白吗?”

    “孩儿明白。”

    “贤儿!”媚娘还是忍不住喝问,“谁告诉你弘儿是什么病的?”

    “风、风闻而已。”

    “不可能!”媚娘根本不信,知道李弘病情的人没几个,况且她和李治一再叮嘱不可外泄,岂会闹到朝野尽知?她反复追问,“究竟是谁?又是谁怂恿你来讨差事的?”

    李贤见母亲大怒,眼中已隐隐露出惧色,却兀自道:“的确记不起是听谁说的,或许是身边侍臣吧……”

    “哪个侍臣?”媚娘仍不罢休。

    “罢了!罢了!问清楚又于事何补?”李治将她劝开,又对李贤道,“你胸怀为国之心是好的,但不要忘了君臣定分,凡事都要听从太子之意。”

    “是……”李贤虽如愿以偿,心下却仍觉忐忑,尤其父皇这一句“君臣定分”,比母后的厉声喝问更厉害!

    李治又木然打量他半晌,才道:“若没别的事,你便去吧。”

    李贤总算松口气,赶紧溜之大吉。

    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媚娘和李治双双陷入了沉默,不安萦绕在他们心间——怕什么来什么,这事终究还是没藏住。贤儿已经动心思了,开始不安己位啦!

    沉默良久,依旧是媚娘没沉住气:“这算什么事?他这么干跟谋夺监国之权有何分别?”

    “唉!”李治头晕眼花,又心烦得厉害,缓缓躺下,“倒还不至于那么严重,恐怕这小子是想好好表现自己,只是有点儿不得法,所以才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