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贤桓撸怯忻墓哉胖耍焕钜甯洳皇焓叮燮溲孕幸卜堑滦懈呓嘀病U庑┤私苑钦乐浚捎胧实溃纯捎肓ⅲ羰游呻啪筒幻盍恕T僬咛煜轮鹿笤诳喜脊帽纠词枪檎牡胤剑热羰裁词露妓较律塘亢茫缓笮市首魈制袷俏溃炕褂心俏豢俺坪蠊娴奈浠屎螅稚焙箦稚献嗍瑁迨值氖率遣皇翘嗔耍筷蚣λ境浚┘抑鳌:褐里簟⒔戏纭⑵胫蟆⑺逯拦拢庸胖两窈蠊烧锹榉车睦涌商嗔耍

    二。家宴反目

    永徽七年正月辛未(公元656年2月6日)李治祭告天地宗庙,正式下诏废皇太子李忠为梁王、梁州(今陕西汉中)刺史,改立代王李弘为太子:

    洊雷扬祉,承祧之道爰著;重离阐曜,守器之方斯存。故能抚宁军国,永保邦家,详览瑶图,缅瞻遐册,继业垂统,咸率兹典。代王弘,道居嫡允,天纵英姿。品质冲华,神鉴昭远。恭谦表志,仁孝居心,夙彰睿哲之风,早通《诗》《书》之业。朕以虚薄,方启无疆之祚,永传不朽之基。取则前王,思隆正绪,宜升上嗣,养德东宫,可立为皇太子。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李治与媚娘的夙愿终于实现,为了让天下人都分享他们的喜悦,李治宣布大赦,所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嗣提勋一等,向全天下八十岁以上的老者赐粟帛,皇宫大宴三日,在大慈恩寺设斋供奉五千僧众;并下令在李泰的魏王府旧址建一座寺庙,名曰西明寺,为太子祈福。最后李治又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废永徽年号,改元显庆。

    大唐建立以来,高祖武德、太宗贞观,一个皇帝终身只使用一个年号,还没有在位期间改元的先例。李治此举无异于向天下人宣布,大唐王朝已不再需要先帝李世民的余晖,他要开创一个新时代,一个只属于他李治的时代!

    李弘年仅五岁,李治和武媚对他的期望却很高,安排了许多辅佐之臣在他身边。命于志宁兼太子太傅,韩瑗、来济、许敬宗兼太子詹事,李义府兼太子右庶子,薛元超兼检校太子左庶子,高智周、张大素、杨弘武等饱学之士为太子舍人,郭瑜、韦季方、史元道等青年才俊担任太子洗马,一时间东宫人才济济。

    可怜原太子李忠降为梁王,前往梁州担任刺史。这个职位说是给他的安慰,其实是打发他离京,消解旧日东宫势力。李忠悲切而去,临行前想辞别生母刘氏都未能如愿,只带着几名宦官婢女,凄凄惨惨离开长安。除了曾担任东宫左庶子的李安仁洒泪而别,其他僚属掾吏躲的躲、藏的藏,竟不敢来送行,世态炎凉令人感慨。

    新人笑掩去旧人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沾媚娘母子的光,日渐式微的武氏家族再度兴旺。不但皇后之母杨贞被封为一品代国夫人,逝世二十年的皇后之父武士彠也被追赠为司徒、晋封周国公,赐谥号“忠孝”。媚娘的一干兄弟、堂兄弟也得享天恩,武元庆、武元爽、武惟良、武志元、武仁范等原本是州县小官,现在都成了皇亲国戚,骤然晋升为四五品的高官;就连攀妹裙带而登龙榻的寡妇武顺也受封三品韩国夫人,当真是阖门执笏、举族簪缨。

    更幸运的是,李治又特加恩惠,赐给武家一套宅院,坐落在京城西北临近皇宫的休祥坊。当年武士彠辅佐李渊举兵,也曾得到长安宅邸,但随着武家没落出手变卖;如今凭武媚、李弘母子又得到一座宅子,不但占地更大,而且距离皇宫不过咫尺,实是莫大荣宠。香车金络,骐骥骅骝,齐集绮窗朱户;兰膏明烛,华灯初上,映耀金扉画堂。

    武氏之人携家带口来到京师,齐聚在崭新的周国公府,庆贺今日恩荣。锦衣绣裙、满头珠翠的杨夫人端坐正堂,环顾绯袍加身的武家子侄,脸上洋溢着傲然的笑容——自丈夫亡故,求天不应叫地不灵,二十年含辛茹苦鬓发蒙尘,托女儿之福再享富贵,谁说养女不如男?更值得夸口的是,当年她母女受武家子侄冷遇苛待,今朝时来运转,这帮不肖子反而要仰她母女之鼻息。人逢喜事精神爽,年近耄耋的杨夫人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腰板挺得笔直,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在彩烛明灯的照耀下,满头白发都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

    昔日高高在上之人如今臣服脚下,世间快意之事无过于此,反之则无比郁闷。武家子侄望着趾高气扬的杨夫人,回想当初对她老人家的不敬、对当今皇后娘娘的慢待,都不禁羞赧。尤其武士彠前房之子武元庆、武元爽,以及媚娘伯父武士让之子武惟良,他们几个对杨氏母女尤其不好,现在却都沾了人家的光,武元庆升任宗正少卿、武元爽为少府少监、武惟良为卫尉少卿,皆是从四品之职,又都是不用担太大责任的九寺副职。无恩于人妄得富贵,难免惴惴,有心说几句感恩之言,偏偏放不下面子,可又不敢得罪杨夫人,况且得人家好处不能不承情,唯有拱肩缩背尴尬赔笑,滋味甚是难受。

    大人能够矜持,孩子却掩饰不住心情。武元庆的长子武审思已过舞象之年,倒还罢了;次子武再思、三子武三思,还有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这几个孩子年纪都还小,也没见过多少世面,一入长安已是眼花缭乱,这会儿又见满桌都是从所未见的珍馐美味、精细果子,早管不住肚里的馋虫,伸手便要抓来大快朵颐。

    “慢着!”武元庆推开孩子的手,板着面孔训斥道,“长辈未动,轮得到你们吃吗?还有没有点儿规矩?老老实实坐着……”

    杨夫人手中捻着佛珠,不屑地瞥了他们一眼,冷笑道:“让他们吃吧,干吗委屈孩子?你们这些当老子的平日不管教,临时在我面前抱佛脚。父为子纲,此乃上行下效。孩子没教养还不是学你们?当初你们又何尝懂得尊卑礼数?瞧瞧,这帮孩子一个个黑眉乌嘴的,哪像公侯人家的郎君?吃完饭都去沐浴更衣,从今往后要给我读书学礼!”其实再思、承嗣他们只是年纪小,没那么不堪;况且他们好歹是杨氏名义上的孙子,身为祖母应当疼爱。可她与元庆等人恩怨太深,故而迁怨孙辈,对这些孩子横竖看不上眼,只将武顺的儿子贺兰敏之视为掌上明珠,反把孙子当作外人。

    “母亲教训得对,皆是我等之过。”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元庆、元爽丝毫不敢违拗,赧然称是。

    “现在知道我对,当初又如何待我?这些年来我母女何等苦楚,你们了解吗?你们问过吗?”忆起往事杨夫人不禁唏嘘,武顺忙过来抚着背安慰母亲。

    众子侄见此情形都坐不住了,纷纷离席跪倒:“孩儿不肖,曾经慢待您老人家。”

    “哼!”杨氏将眼泪一甩,“你们武氏本非诗书礼仪之家,若非我媚儿得圣上之宠,你们这些人谁能混上五品?礼数之道,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你们连孝顺都做不到,根子不正,谈何功名?如今不加罪反而赏官,实在太便宜你们了!”

    元庆、元爽连忙叩首:“母亲息怒。”

    “唉……”杨夫人叹口气,又把话往回收,“罢了,好歹一家人,这是皇后娘娘一番好意。再者老身出于弘农杨氏礼仪之家,大人不记小人过,岂能与尔等一般见识?《法华经》有云,‘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念佛之人飞鸟禽兽尚且放生,何况你们这群大活人?就当我老人家积德行善吧。只是从今往后你们务必规规矩矩,再不可违拗老身之意。”

    武家子侄唯唯诺诺,心里却有点儿不服。固然我们做得不好,但您老人家就完美无瑕么?当年若不是您自恃尊贵,瞧不起前房儿女,自私自利处事不公,又何至于老头子死后遭大家的白眼?

    但风水轮流转,谁料到她母女今日得势?莫说受了恩惠,即便不升官,以她母女现在的地位谁敢得罪?大伙唯有默默忍着,由着杨氏作践。杨夫人眼见众人的窝囊相,心中越发快意,恨不得把二十年来的陈芝麻烂谷子事儿都抖出来。正说得解气,忽有婢女来报:“李侍郎之子来拜贺。”

    武家子侄不禁咋舌——自杨夫人迁居休祥坊,来拜谒的官员内眷络绎不绝,王德俭、侯善业之流也罢了,现在连宰相的儿子都来了,面子不小啊!

    杨夫人却一副不疾不徐的姿态,只淡淡道:“有请。”回首又训斥诸子侄,“还不快起来!都在地上跪着,叫外人瞧见脸上好看呀?”

    “是是是。”元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