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苏景这里留了个心眼。
他没有署自己的名字,就是不想在朝中太引人注目。
别忘了,魏忠贤派来敲打他的人,可还在呢!
来到南京宫中,苏景轻车熟路地来到临时选定议政的宫殿,虽然南京皇宫与真正的皇宫其实相差无几,而且北京皇宫还是仿南京皇宫照造的,可是这两座皇宫里面住的人却不一样。
朱由检不是皇帝,他自然不能像他的哥哥朱由校那样,在金殿接见属下的官员然后像‘上朝’一样议事,那样就是图谋不轨了!
不能太高调……应该说是要非常低调!
所以,朱由检就是在皇宫二道门内随便找了一座宫殿居住,并且将这座宫殿更名为承恩殿,意思是指承受了皇帝给的恩德,才有机会住在这里的。
来到承恩殿,朱由检正在案前坐着处理政务,看来这个家伙也知道自己理政的能力太差劲了,需要恶补。
见到苏景,朱由检放下手中的笔,说道:“苏景,你来的正好,快来看看……”
说着,便将一道精装的文书,拿给苏景看。
苏景问道:“这是什么?”
朱由检答道:“南京知府李逢节,与一众官员联名,要求检视各地义仓,另外还打算联名向朝廷上奏,请求增设府兵……”
“什么意思?”
苏景摸着自己的下巴,悠悠地说道:“既然是众官员联名,那为何我不知道?”
“对呀!”朱由检点点头,看着苏景说道:“本王也在想呢,怎么没有看到苏景你的名字?苏景,看来这些官员,都有些针对你呀!”
苏景翻了个白眼,这家伙说话的语气阴阳怪气的。
什么叫看来?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
检视各地义仓,检视什么?
说白了,就是查一查各地义仓的粮食以及账目,看看其中有没有错漏的,或者发生贪污的。
其实这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义仓本来就是要公开公正的嘛!
可是现在,谁不知道义仓都掌握在苏景的手里?
各地的义仓,从毛一鹭还在南京任巡抚的时候建立开始,到现在毛一鹭离任打算上京,一直以来都是苏景在经手的处理和协调粮食的。
因为三大商会捐助的粮食以及后来查抄晋商的钱粮,自苏景在扬州惩治晋商之后,就一直又苏景带领锦衣卫经手,这些官员都没有掺和进来。
可能是因为这样,这些官员都不高兴了。
谁都知道,现在江淮最重要的不是权力和兵马,而是粮食。
手里有了粮食,才能保证自己不会饿死,而且还能让整个江淮地区的人,不论当官的还是贩夫走卒,都乖乖的听话。
可是,苏景却一个人把这些都握在了手里。
还有,增设府兵……
府兵制度,早就已经不存在了,虽然这些官员上书的时候说这样做是怕灾民会闹事,用来提防的,可江淮地区又不是没有兵马!
镇江有水师,扬州和南京也都有兵营……
只不过,现在这些兵马,朝廷都交给一个人管理了!
巧的是,这个人还是苏景……
所以,这明显就是针对苏景的!
苏景白了朱由检一眼,问道:“李逢节这些人,为什么突然要提出这些奇奇怪怪乱七八糟的建议?”
“还不是你自己?”朱由检没好气地说道:“我说你,带着两位夫人去玩也就罢了,你玩什么不好,还要化妆成普通百姓,去欺负人家国子监的学生……最后,你还派人抄了那贡生的家!苏景,你犯众怒了你知道吗?”
原来是这样……
苏景闻言,笑道:“看来,国子监里面那些祭酒啊教习的,都一定对我恨之入骨了吧?虽然我没有欺负国子监,可是我因为口实之争就抄了国子监贡生的家,这让那些老家伙都觉得我苏景是在仗势欺人了!”
“国子监中,皆是学问大家,文章巨儒,书生意气风发,岂能容你如此亵渎?”朱由检不断地摇头,虽然听起来是在责备苏景,但语气却并不是很严厉,相反听起来好像是在幸灾乐祸。
苏景懒得理他,将那道奏疏收了起来,然后又掏出自己写好的奏疏交给朱由检,指着说道:“签!”
“签什么?”
“废话,当然是让你签名了!”
“什么东西,看都不让看,你就要我签?”
朱由检很讨厌苏景这样把他当二愣子耍,而且还一副命令的样子,分明他才是王爷……看完了奏疏,朱由检立马惊呆了,问道:“苏景,你……你让我上疏,请皇兄废除海禁?你……你这是要让京城里那些老家伙骂我朱由检是不肖子吗?”
苏景嘿嘿一笑,说道:“就是要你挨骂,怎么滴吧?”
朱由检的脸色沉了下来,甚至嘴巴还抽搐了两下……
看得出来,废除海禁这种有违祖宗留下的制度这样的行为,对他这个朱氏子弟来说,罪名还蛮大的!
第424章 权力的游戏()
其实,朱由检是想错了。
或许,废除海禁,会让他活着的时候挨骂,但苏景作为一个‘过来人’,却知道如果他真能废除大明的海禁,甚至从此改变汉人固步自封的思想,那他将来肯定会青史留名!
甚至还会得到后人无数的称赞!
赢得了生前身后名,那还有什么好在乎的?
看完了苏景的三道条陈,朱由检也了解到了废除海禁,对于现在的大明有利无害。
只不过,这个背弃祖宗家训的罪人,一定要他来当吗?
苏景见到朱由检犹豫,便躬身道:“殿下,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还是为大明千秋万世立不朽根基,力挽狂澜,就看你的了!”
说罢,苏景也懒得逗留,离开了皇宫。
他现在还有事情要做,什么事情呢?
当然是手里的那道奏疏,由南京知府为首的李逢节,联合南京府衙以及六部官员,请求检索义仓和增加府兵的建议。
这件事情,朱由检会告诉苏景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不打算管。
要不然,朱由检也没有理由把奏疏直接交给苏景了。
苏景出了皇宫,望着等待自己的杨全山,脸色不是很好。
“大人……”
“二哥!”
“四弟……怎么了,你好像脸色不是很好,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是信王殿下他……”
“不是他!你看看吧!”
将李逢节等人联名的奏疏交到杨全山手中,杨全山如今身居高位日久,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只是心狠手辣的锦衣卫缇骑,他自然也了解许多官场上的事情。
见到李逢节等人提出的两点建议,杨全山顿时便怒了。
“二哥,带上人手,我们去一趟府衙!”
“依我看,该去六部衙门!”
“嗯?”
“四弟,这些人分明就是想要对付你,难道你还打算放过他们?”
苏景只是说要去府衙,去找李逢节。
至于六部官员,苏景却提都没有提起。
由此可见,苏景他是打算去找李逢节聊天……
聊什么呢?
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是,杨全山却咽不下这口气。
“现在整个江淮的兵马,都掌握在我们手里,别说是这些文官,就算是李实带着全部东厂的人回来,也未必敢正视我们的锋芒!四弟,你又何必,委屈自己?”
杨全山的话,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
按照杨全山的意思,是趁这一次的机会,将整个署名的官员全部抓起来问罪,并且让他们再也无法开口……所以一来,纵然南京这一次肃清官场的事情闹得再大,其过程或者起因,就都由苏景一人发言了。
到时候,苏景他想说这些官员勾结海贼意图造反,或者是这些官员勾结无良商人坑害百姓,扰乱赈灾,意图毁灭大明社稷,都是可以的。
这样的手段,非常的残暴和冷血。
但也是杨全山一贯的风格!
“望江楼与顾家父子事件之后,百姓已经不再将我奉若神明,我的声誉也一落千丈……若此时,再大兴诏狱,恐怕会让人趁虚而入呀!别看现在江淮各地都非常平静,灾民们也在忙着重建家园,可其实这平静之下,却是四处暗雷。只要有人,将这些人暗雷点燃了,那必然会造成无法预估的后果!所以……”
“谁敢多事?我这就是去镇江,将水师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