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时空城管-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激烈的战斗仅仅持续了半个小时,就以一方的指挥官被标枪戳死而宣告结束。失败者的溃兵丢下兵器仓皇逃离,胜利者也没有怎么追赶,只是把战俘用绳索捆绑起来,然后在战场上论功行赏……奋力杀敌的勇士们拿到了丰厚的战利品,而临阵脱逃的懦夫,则当着全体将士的面,被尖利的石块活活砸死。

    至于在湖面上看热闹的特拉可潘城士兵,见到战斗结束,也径自划船离去,根本没有参与的意思。

    统治阿兹特克帝国的蒙特苏马二世皇帝,究竟是在搞什么?坐视自己人互相杀戮?

第53章、阿兹特克帝国目睹之怪现状(下)() 
第53章、阿兹特克帝国目睹之怪现状(下)

    虽然对这次诡异的阿兹特克内战依然摸不着头脑,但通过翻阅各种历史书籍,以及在墨西哥谷地向当地土著打听到的消息,王秋他们还是把这个帝国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军事实力,差不多都打探清楚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阿兹特克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帝国,而蒙特苏马也只是一个名不副实的皇帝。

    在现代人的概念里,所谓“帝国”一词,基本上就意味着广袤的疆域,庞大的军队,无数的臣民,海量的财富,严明的法律,以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而阿兹特克人在这些方面显然还很不够格。哪怕是在极盛时期,阿兹特克帝国的“理论疆域”也只有10-15万平方公里,仅仅相当于现代韩国的版图。

    至于阿兹特克人真正的核心腹地,事实上不过是墨西哥谷地内,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的膏腴沃土罢了。

    而且,阿兹特克帝国的对内统治手段非常粗糙,从来没有统一的法律和官僚机构,而是任由各个附属国完全自治。所谓的38个行省,其实只是38个收税区。平时除了少数潜伏活动的密探之外,蒙特苏马皇帝没有委派任何正式的官吏,只有在每年收取贡品的时候,才会派出使者过去摊派各种贡品指标。

    如此一来,真正能够成为阿兹特克帝国的核心版图,为这个军事帝国提供大批忠诚兵员的稳固根基,就只有特诺奇蒂特兰、特斯科科、特拉可潘这三座城市,总计不足100万的人口而已。

    总之,阿兹特克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没有统一的军事和行政机构,最多只能说是一个帝国的雏形。另外,阿兹特克帝国的辉煌历史也并不长,严格来说只有不足一个世纪。从实质上讲,它依然是一个城邦,或者说,是一个由墨西哥谷地西部三座城市联合起来,以特诺奇蒂特兰城为首的军事联盟。

    这个军事联盟主要工作,就是联合起来发动战争,打服某一个部族,让他们称臣进贡,然后把战俘绑上金字塔进行血祭以取悦神明,接下来再转而去攻伐下一个部族直到征服整个墨西哥为止。

    事实上,在阿兹特克帝国灭亡的时候,他们距离完成这项大业,已经几乎只差一步了。

    因此,阿兹特克人的霸权,完全是建立在持久备战的基础上。他们以三座同盟城邦为核心,通过一场场血腥残酷的战争,将影响力辐射到周边的墨西哥谷地,进而继续通过远征,影响整个中美洲频繁的附属国叛乱和无休止的征讨,还有血腥残忍的活人祭祀,构成了阿兹特克帝国政治的主旋律。

    总的来说,阿兹特克人的政权组织形式,完全不像是一个政令通畅的强大帝国,倒是跟古希腊时代,雅典的海上同盟和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同盟,颇有一些相似之处……同样都是一个或几个盟主城邦,外加一堆毫无政治地位的附属国。附属国与蒙特苏马皇帝的唯一联系,就只有纳贡而已。而纳贡的原因只是畏惧阿兹特克人的征讨,却无法使得他们融入阿兹特克人因此,这种落后的政治制度和狭隘的传统观念,已经在阻碍这个军事强权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它一直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帝国。

    凭借之前一个世纪连年血腥征战,在全墨西哥范围内建立的霸权,阿兹特克人每年都能从各个附属城邦那里,榨取到惊人数量的贡品,包括7000吨玉米,4000吨豆子、4000吨薯类、200万包棉花,3万包羽毛,数以千计的活人祭品,还有一些毛皮、香料和宝石等奢侈品。

    上述数量的粮食赋税,平摊在整个墨西哥的1500万人口头上,貌似人均负担不算很沉重。而若是用21世纪培育的新品种农作物,平均玉米亩产一吨多,番薯亩产两三吨的数字去套算,就更加不算什么了。

    但问题是,早期印第安人培育的玉米,土豆和红薯,其产量远远没有现在高。虽然跟同期欧洲的小麦和燕麦相比,它们的产量已经算是不错,但亩产一季也就是两三百公斤,而且对于某些病虫害的抵抗力非常差劲,时常会出现严重歉收所以,在阿兹特克帝国的盘剥压榨之下,特斯科科湖沿岸的附属城邦多半都一穷二白,经常会忍无可忍,悍然发动叛乱……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谷地的统治,从来都没有稳定过。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如此频繁的高强度战争,充分发掘有限的人力资源,阿兹特克人采用类似古希腊城邦的公民兵制度,全民皆兵……仗着每年至少170天的农闲时间,阿兹特克人在城邦内部普及了义务教育和全民军事训练。所有的阿兹特克男性公民都要随身携带武器,从15岁开始就一律都要参军服役。

    并且,为了增加己方军队的作战积极性,阿兹特克人还采取类似秦国的军功赏爵制:每一位正式服役的士兵,在他成功地俘获4名俘虏之后,将会被允许授予“精英武士”的头衔。这时,无论他的出身如何,都可以跻身武士阶层,成为脱离生产的职业军官,类似日本的武士。

    一般来说,精英武士分为3类:雄鹰武士、美洲虎武士和弓箭武士。其中弓箭武士的地位最低,雄鹰战士的地位最高。在战争时期,上述精英武士就会自动成为低级军官,负责指挥自己的一小队兵马。

    由于“精英武士”的数量有限,因此在较大规模的战争中,阿兹特克帝国还需征召民兵进行作战,类似日本的“足轻”……当战争爆发的时候,皇帝就会命令各个部落的酋长,召集一定数量的农民,进行简单的“复习训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所有民兵在年轻时都受到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的农田将由本部落中的其他成员进行管理。而每一个部落也都制定有类似服役表的东西,让民兵们轮流进行服役。

    阿兹特克军队最小的作战单位是20人小队,由4至6个小队所组成的分队可以执行诸如侦察和奇袭之类的任务。以20人小队为基本单位,阿兹特克人可以组成更大规模的部队,如:200人队,400人队和800人队等。再上一级的作战单位,就是独立大队“卡布里”(capulli),由部落酋长担任总指挥。在特诺奇蒂特兰城共有20个“卡布里”,每5个“卡布里”又组成了一个更大的单位……军团。

    整个特诺奇蒂特兰的军队,总共由4个军团组成,此外还有一支侍奉皇帝的禁卫军。但是,这些军团在平时一般都只搭着一个空架子,光有数千名常备军官,没有常备的士兵。所以在战争前夕,阿兹特克人必须进行全民动员,才能填满编制。而在动员完成之后,特诺奇蒂特兰城可以凑出6万左右的总兵力。

    至于帝国的另外两个组成部分,特斯科科城拥有约4万军队,特拉可潘城拥有1万多军队。若是再动员特斯科科湖沿岸的所有附庸城邦,那么倾尽整个阿兹特克帝国之力,应该可以纠集起20万大军

    但是,想要集结起这样一支大军,必须要符合两个前提:

    1、敌人已经打到了特斯科科湖的岸边,军队可以就地抵抗,粮食补给不是问题。否则,以当时的后勤技术条件(没有车辆、没有牲口,全靠人力手提肩扛),根本无法支撑一支20万人的大军进行长途远征。

    2、在这种危急情况下,饱受欺凌的诸多附属国,居然还没有倒戈叛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单场战役之中,阿兹特克帝国最多勉强可以凑出10万军队。但是,在超负荷地打完了这样一场仗之后,无论是胜是负,阿兹特克人都肯定已经是府库一空、元气大伤了。

    在特斯科科湖的周边地区,阿兹特克人还可以借助水运的便利,维持自己的补给线,支撑一支10万人规模的大军征战。而若是要脱离特斯科科湖和墨西哥谷地的范围,无法借助独木舟和木筏运输粮食,那么,阿兹特克人顶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