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时空城管-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僵化的种姓奴役制度长期保持下去——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只是生命的中断,而不是结束。人在死后并不就此消失,会进入另一个比今生更为美好的永恒世界。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转世,在今生忍受的一切苦难都是值得的

    因此,严格来说,近现代世界上最接近于古埃及的社会,实际上还不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中…国,而是应该要数解放前的旧西…藏。埃及宗教是古埃及传统文化的主体。正如喇嘛教是藏地传统文化的主体一样。藏地的喇嘛活佛农奴主们具体代表了什么样的高尚品德,古埃及祭司就是什么样的道德楷模。藏传佛教是怎么阻碍西…藏社会进步的,埃及祭司集团在历史上就怎么把古埃及文明带进深渊里。

    从宏观上看,埃及主要的社会生产几乎全部归属神庙控制,祭司集团掌握着几乎整个埃及的人力物力,法老则是依靠自己掌握的军队,跟祭司集团保持平衡。这样一来,当法老能征善战,军力强盛的时候,对神庙的控制还比较有效。一旦法老的战争能力减弱,王权和神权的天秤,就会向神庙国企的神权倾斜了。更要命的是,古埃及法老政府的官员选拔,也都被神庙祭司控制——因为政府官员不能不懂得文字,而象形文字的语法和传授都被神庙祭司严密控制,法老想要统治国家,就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神庙祭司。

    面对如此势力庞大而又无孔不入的祭司集团,古埃及法老之所以还能勉强保持自己的权力,而不是让埃及变成跟旧西…藏那样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主要是因为埃及的神明太多了,总数多达两千以上,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神明(底比斯是阿蒙神,孟菲斯是普塔神,下埃及一些乡村是猫神),侍奉它们的祭司集团自然也是一盘散沙。崇拜不同神明的神庙之间通常没有隶属关系,反倒是有着严重的竞争关系,始终无法跟藏传佛教和欧洲基督教那样,形成一个合力跟王权开战。法老则可以从中挑拨离间,随时捧起一个神庙打压另一个神庙,同时让王室成员担任大祭司,以此来防止祭司集团膨胀失控。例如大名鼎鼎的图坦卡蒙法老就曾经干过一阵子的大祭司,等到前任法老埃赫那顿去世后才接任法老的职位。

    但这种搞法也是有很多后遗症的,比如图坦卡蒙法老的前任埃赫那顿法老,为了打击首都底比斯地区势力强大,几乎架空了王权的阿蒙神庙,曾经进行过一次宗教改革。他先是把首都迁移到别处,避开阿蒙神庙在底比斯的“主场优势”,然后树立日轮神阿吞为主神,罢黜其它寺庙,以削弱宗教势力。可是等到图坦卡蒙即位后,由于顶不住阿蒙神庙祭司的巨大压力,又重新树立阿蒙神,恢复寺庙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古埃及的神灵队伍迅速恶性膨胀,而按照古埃及的习惯,但凡是个神仙就需要盖一座神庙设置祭司,以便于供奉香火、祈求神谕搞到最后,古埃及这多如牛毛的神仙队伍,简直都要把国民经济都给活活拖垮了!正如同西…藏和蒙古的无数喇嘛寺,把这两个曾经彪悍无比的战争民族给搞成了肾虚一样。

    在希腊人的托勒密王朝建立之后,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托勒密王室的面前——不能得到埃及祭司团的承认和支持,就根本无法统治埃及。给埃及祭司团赋予全权,就又有被架空成傀儡的危险。

    而托勒密王朝采取的办法一方面就是掺沙子,竭力从世界各地迁移其它民族定居埃及,改变埃及的人口结构。两百多年下来,至少下埃及地区的民族成分已经被搞成了一块调色盘,从犹太人到高加索人,差不多什么民族的人都有,而这些外国移民都是不信埃及神明的;另一方面则是千方百计地剥夺神庙的土地,尽可能地收归国有——托勒密家族不信埃及诸神,所以对于祭司的愤怒诅咒完全没有压力——同时拨出部分款子修建豪华神庙,作为对僧侣祭司的安抚。

    但问题是,就算把土地收归国有,因为凑不出那么多熟悉埃及乡村的基层官员,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移民稀少的上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还是只能靠祭司集团来管理和征税。

    随着托勒密王朝的衰微,原本饱受打压的埃及祭司势力再一次恶性膨胀,不仅拖欠税款、中饱私囊,很多地方的神庙祭司还摇身一变成了起义军首领,割据一方称霸,让托勒密王朝愈发风雨飘摇。

    “这么看来,从微观结构上看,埃及的社会结构有些类似于计划经济年代的中…国,但更像是解放前的农奴制旧西…藏。从宏观结构上讲,则类似于藩镇割据的我国晚唐呃,考虑到如今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乃是外来异族殖民政权,似乎更像是土邦林立、种姓制度千年不变的英属印度殖民地?”

    仔细阅读了杨教授写的下埃及社会状况调查报告,又结合在孟菲斯城神庙里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王秋一边伸手敲击着桌面铺开的一张古埃及地区,一边不由得如此嘀咕道。

第485章、《下埃及社会状况调查报告》(下)() 
第485章、下埃及社会状况调查报告(下)

    ——在古埃及时代,整个埃及的领土大致划分为四十多个“诺姆”,中文一般翻译成“州”。

    但是,在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请千万不要把埃及的“州”跟美国的州联系起来,因为在扣掉沙漠无人区之后,整个现代埃及的可居住面积,也只有三万到四万平方公里,在古代由于垦荒和改造地形的技术能力更落后,古埃及人可以利用的土地比现代更少,实际版图比台湾岛大不了多少。

    所以,古埃及王国版图内的每个“州”,扣掉沙漠后也就是几百平方公里的地盘,顶多抵得上一个县。

    目前,在埃及全境这四十多个“诺姆”之中,依然效忠克里奥佩特拉女王的“诺姆”和独立割据的“诺姆”,大概是一半对一半,前者略多一点儿,但优势并不明显。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基本上控制了沿海的下埃及,在人口和经济实力上占优势。但上埃及内陆的士兵更加善战,而且拥有地利——他们的整个地形就是沿着尼罗河谷地的一条绿色走廊,两边都是死亡沙漠,想要攻伐就只能一路平推,没有迂回和机动的战略空间。上埃及起义军完全可以沿着漫长的河谷节节设防,步步坚守,在连绵不断的阵地战之中耗尽入侵者的锐气,把来自下游的敌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最终反守为攻,把敌人从河谷中驱逐出去。

    在埃及内战之前,托勒密王朝在上埃及还保持着一些要塞和据点,掌控着最重要的圣城和旧都底比斯,依靠强大的王家船队和尼罗河的水路进行联系,并且机动运输兵力,弹压各处叛党,大致能够对据点周边的部分地区,保持着日本占领军对华北沦陷区的统治力度——也就是定期的扫荡和反扫荡,外加进村抢粮食和挨伏击什么的。但到了此时,上埃及的托勒密王朝驻军,早已因为内战而抽空,原本控制的堡垒和据点也都被放弃,除了以希腊移民为主体的法尤姆地区,整个上埃及已经丢失殆尽了。

    幸好,由于上埃及的埃及土著起义军,尽管有底比斯神官团牵头发动,但底比斯神官团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彼此之间还颇有分歧和冲突,所以分成十几股势力,一盘散沙、互不统属,甚至大部分起义军在名义上还是对托勒密王朝保持称臣,但实际上嘛大致可以参考晚唐藩镇跟长安朝廷,战国大名跟室町幕府,或者二战后各个英联邦成员国跟“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关系。

    总之,叛乱的上埃及地区虽然一时无力收复,但暂时也构不成什么威胁。倒是势力再次急剧膨胀的孟菲斯城神庙祭司,已经成了潜伏在女王辖区内的心腹之患——尽管宗教圣城孟菲斯刚刚惨遭劫掠和屠戮,祭司集团的损失十分惨重。但托勒密王朝的统治根基,尼罗河三角洲沿海地区希腊移民扎堆的亚历山大港、诺克拉提斯港和佩卢西姆要塞,同样也全都成了一片废墟。两边互相比烂的话,很难说谁的情况更糟糕。

    确实,克里奥佩特拉女王试图实施本土化改革,跟神庙祭司达成妥协,吸纳他们分享权力,扩大托勒密王朝的权力基础,消弭埃及土著的反抗情绪但另一方面,妥协归妥协,退让归退让,可是终归是要划出一条底线的。要是真的乾坤逆转,让对方大模大样地骑到自己头上作威作福,就如同结束种族隔离制度之后,黑人白人地位颠倒的南非一样,那就不是什么有条件的妥协和退让,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