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有言在先,到香港后一切都听从杨卫平的安排,因此,即算向荣、向阳和秋芳对杨卫平大手大脚花钱的行为看得心痛不已,但却没有一个敢出言反对。
从陇西到香港,杨卫平这一路上就已经对向荣向阳实现承诺,每一餐不是鱼肉就是鸡鸭,顿顿都让他俩酒足饭饱,让这兄弟俩大呼就此过上了幸福的共。产。主义生活。
到了香港后,眼前与华夏内地绝然不同的繁荣景象,让向荣、向阳、秋芳母女有如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其实他们的想法也没错,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世界,压根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只是,让秋芳、向荣、向阳有点不理解的是,腐朽的资本主义世界,怎么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五光十sè?人人都穿得漂亮干净,马路上的汽车,比自行车还多。
然而,更让秋芳、向荣等人意外的是,杨卫平似乎对这一切司空见惯了,就没见他脸上、眼里有过任何一点惊讶和意外,反而,他眼里偶尔还会流露出一种不屑和失望。
手里有了钱,杨卫平紧接着包了一辆出租车,直接来了中环,先把住房问题解决了再说。
在中环逛了一圈,采购了不少rì常用品。西装革履的杨卫平,身后跟着穿着相同款式黑sè西装,脸上戴着墨镜的向荣向阳兄弟,手挽着一身名牌时装女装的美妇秋方和小公主罗小彤,完全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身份。
正所谓有钱好办事,杨卫平很快便通过地产中介在尖沙嘴租了一套公寓,三室两厅,月租金1500港币,需要一次xìng交付了三个月的房租。
这是一幢高层电梯房,杨卫平选租的楼层在九层,生平头一次坐电梯,自然又把秋芳、向荣向阳弄得一惊一诈,就连罗小彤也像是一个好奇宝宝,拉着杨卫平问东问西。
中介阿东,全名郭凯东,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香港大学毕业,今年已经三十岁了,在万丰地产公司工作已经三年,脑子灵活,眼光也比较独到。可他真不明白,杨先生这么一位成功人士,但他的家人却是怎么看也不像是久居国外的华侨,而是与那些从大陆偷渡过来的大圈仔看起来很相似。
这也不能怪阿东眼眼毒,而是秋芳、向荣、向阳和罗小彤久居陇西农村,尽管现在身上都换上了相对时尚的名牌服饰,可他们骨子里的那种农民气息,短时间是不可能消失的。一句话,穿上龙袍,也不是太子。
阿东领着杨卫平等人来到门牌号是908的公寓门口,动作麻利从公事包里掏出钥匙,将公寓的房门,侧身坐在一边,身体微躬,右手虚伸,用不是很流利的港味英语向杨卫平说道:“杨先生,您请,这里是尖沙嘴附近最好的房子,还能看到海景,周边的商业也非常发达,rì常家居的所有用品,不论吃的穿的用的,下楼就能买到。”
“谢谢。”杨卫平微笑着点了点头,进屋里四处打量了一圈,然后说道:“郭先生,麻烦你了,这里的房间我很满意,有劳了。”
阿东面带喜sè地从公事包里拿出一份租房协议,在客厅的那张六人餐桌放下来,然后从西装上衣内口袋里掏出一支派克钢笔,拧开笔帽,双手递给杨卫平,“杨先生,如果您没有什么异议,就此您在这份契约上签上您的大名。您付款后,今后的三个月内,公寓里的所有东西,都由您来使用支配。当然,前提是不能损坏。”
杨卫平接过钢笔,礼节xìng地冲阿东点头笑了笑,在餐桌旁坐下,拿起协议从头仔细看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法律漏洞,这才执笔在协议最后签名栏上签下“杨约翰”这一化名。
签字付款,阿东喜滋滋地告辞走了,杨卫平看着站在客厅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秋芳等人笑道:“芳姐,向大哥,都别站着了,站着多累,都坐啊!这里暂时就是我们在香港的家了。”
“老板,住的地方算是暂时解决了,但我们接下来该干点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说话也一句都听不懂。”向荣从餐桌底下抽出一把靠背椅,在杨卫平对面坐下来,一本正经地问道。
“这事你不用着急,一切我自有安排。”杨卫平从西装内口袋摸出一支哈瓦纳雪茄,用ZIP火机烤了烤茄衣,然后将烟点燃,用力吸了口,一边吐着浓浓的烟雾,一边淡然笑道:“向大哥,你只需明白一点,在这里,你们将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先尽快适应了周边的环境再说。”
。。。
第四十四章 做坏事可不能留名()
三个卧室,杨卫平将最大的那间给了秋芳母女,向荣向阳一间,他本人的那间则在另外两间房的中间。
电视、冰箱、电风扇、空调等家用电器,让秋芳母女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生活还可以如此丰富多彩。
大伙都冲了个舒服的冷水澡后,各自回房休息,养jīng蓄锐。
躺在软绵绵的双人床上,杨卫平眼望着天花板上散发着rǔ白sè莹光的吸顶灯,脑子里转个不停。
虽说来香港之前,他是打算找一家德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但是,实际cāo作起来,却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容易。
如何找准最适合的切入点,非常关键,否则的话,说不定不但技术资料会被对方侵吞,还有可能被对方当成商业间谍。
思来想去,突然间,杨卫平的脑海里冒出一个德国人的形象。
上一世他在德国奔驰公司担任项目工程师的时候,与德国同事们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
记忆中,有个叫沃尔森的德国工程师,在跟杨卫平喝酒聊天的时候,曾经对杨卫平说过,他在1975年-1978年期间,曾在联邦德国奔驰公司驻香港分公司负责售后维修技术工作。
杨卫平当年在联邦德国工作的时候,与沃尔森算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沃尔森对神秘的东方华夏非常感兴趣,经常拉着杨卫平一起聊东方的神秘传说。
可以说,杨卫平对沃尔森的为人和处事风格那是相当的了解。
按时间来算,沃尔森现在应该正好在香港工作。以他为桥梁,跟奔驰公司搭上线,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
打定主意后,杨卫平看了看腕表,晚上九点二十分,这个时候沃尔森有可能在中环一家名叫“郁金香”的酒吧里喝酒听音乐。
现在去找他,可以先混个脸熟。不过,杨卫平转念一想,这次交易,不能以本来面目出现。
把rì本铃木公司现在正在研发,而且基本就要成功的“CCI”分离润滑系统、“PEI”无触点点火装置(类似CDI)、“SACS”系统、“SAEC”自动排气系统、矩形四缸发动机等核心技术绝招一次xìng贩卖给德国人,这事万一要是被人捅了出去,非得把小鬼子气得吐血,没准还得承受铃木家族派出杀手全世界追杀这一严重后果。
做好事当然要留名,但做坏事可就只能匿名了。
既要坑小鬼子一把,还不能把他们给得罪了,毕竟小鬼子手里还是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材料和电子方面的技术将来可以进行技术交换。
沃尔森是那种典型的纯技术工作者,有着rì尔曼人传统的严谨和死板风格。以他所掌握的技术水准,杨卫平只需把相关图纸让他看几眼,他就能分辨出真假和价值。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安全起见,还是防着点比较稳妥。
……
五天后,上午九点半。
位于中环北段的奔驰驻香港分公司大门口,来了一名衣着华贵,但言行举止有点趾高气扬的rì本人。
对方指名道姓地说是要见技术部经理沃尔森先生,说是有一笔大交易要谈。并声称如果在半个小时见不到沃尔森,他马上掉头去找宝马公司在香港的分部商谈这宗有关技术方面的交易。
面对这位能说一口流利德语的rì本贵族子弟,负责客户接待工作的蔡淑珍没敢怠慢,马上把这个情况向技术维修部及时转达过去。
沃尔森这段时间正好比较空闲,接到电话后,不由对外面那位看起来有点来头的rì本贵族子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奔驰在香港分公司的技术部经理,沃尔森还承担着随时关注亚洲地区汽车摩托车的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的工作职能。
据他不久前从商业情报贩子手里得到的消息,rì本的四大摩托车家族都在花巨资投入新型发动机的研发,而且还取得了不少成果。只不过这些技术成果被rì本人捂得严严的,好多国际上的商业情报组织都在